陣陣秋風吹過,一些變黃的樹葉開始飄落在地上。
長孫衝看著牙牙學語的兒子跟李麗質在院子裡玩耍,卻是一點都開心不起來。
伴隨著長安城到涼州的水泥路臨近全線貫通,南山建工到底倒貼了多少錢的話題就成為長安城勳貴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談資。
雖然長安城遠郊有大片土地是被劃撥給了南山建工,但是已經一年多了,那裡連一丁點動靜也沒有。
準確的說,也不是真的一點動靜都沒有。
南山建工還是安排了一部分人手,在那裡平整了一大塊土地。
然後……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關鍵時刻就不動了,讓人很難受啊。
長孫家當初可是跟風在附近買了一萬多畝土地,如今……
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
要命的是,這些地,長孫家不知道拿來乾什麼啊。
可以說,今年是長孫家特彆難熬的一年。
囤積鐵料和精鋼不僅沒有大掙一筆,反而血虧。
雖然長孫無忌當機立斷,及時將貨棧裡的東西轉移到其他地方售賣,但是算下來,長孫家還是損失了一萬多貫錢。
一萬多貫錢是一筆大數目,但是對於長孫家來說,其實也還算是屬於能夠接受的虧損。
最麻煩的是,占據家族八成收入的煉鐵作坊,再也不複從前那樣掙錢了,這才是最要命的。
一大家子人要吃喝拉撒,單靠長孫無忌和長孫衝的俸祿,是遠遠不夠的。
如今煉鐵作坊的利潤出現斷崖式下跌,也就由不得剛剛開始接手家族業務的長孫衝不煩惱了。
“郎君,那塊地又有動靜了。南山建工來了上千號人,短短的幾天時間,就在那裡興建起了幾座作坊,眼看著就要開始架設橫梁,鋪設屋頂了。”
就在長孫衝想著心事的時候,府上派去監視那塊地動靜的夥計回來了。
“有動靜了?”
長孫衝鬆了一口氣。
彆看那些都是荒地,可以花掉了長孫家大幾萬貫錢啊。
真要是一直放在那裡,誰不著急?
有動靜了就好,按照阿耶的意思,自家跟風就行。
“是的,看那樣子,好像一口氣開了五六家作坊,同時還有人在準備修建房屋。”
“那麼大一塊地,隻是建設幾個作坊嗎?”
長孫衝有點不死心,“有打聽到是什麼作坊嗎?”
“暫時還沒有問到,但是其中一個作坊門前已經樹立起了一座石碑,上麵刻著軸承研究院。”
“軸承研究院?乾什麼的?哪有作坊起這麼一個名字的。”
長孫衝覺得自己有點暈。
這讓自己怎麼跟風啊?
總不成自己也地塊平整了,然後一樣建幾個作坊吧?
……
格物書院下屬的機械作坊,李寬看著一架新式馬車,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自己要的四個輪子是有了,刹車裝置也算是有了,但是乘坐舒適性還是很低啊。
“這個運貨的馬車和運人的馬車,要區分開來進行設計。不同價位的馬車,用料也要區分開來。像是這種鑄鐵的車輪,載重大、價格高的貨車可以這麼搞,但是便宜的還是用硬木作為車輪。”
機械作坊已經研製出了第一批的滾子軸承,李寬立馬就想到把它用在車軸上。
水泥路已經修建好了,貨物的運輸速度必然會加快。
但是,速度上來了,運載量跟不上的話,也是一種浪費啊。
所以李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四輪馬車。
曆史上,華夏的古代王朝,基本上都是沒有四輪馬車的。
不是大家不知道四輪馬車載重更多,坐著更舒服。
而是因為大家解決不了四輪馬車轉向難的問題。
李寬固然是可以把後世的轉向裝置和差速器給搞出來,但是裝載了這些玩意的馬車,有幾個人能夠買的起?
賣給勳貴的馬車可以考慮這麼搞,但是賣給各個商家用來運貨的,是絕對不能這麼搞的。
要不然,一兩四輪馬車的價格都頂得上七八輛二輪馬車,還有誰會來買?
“王爺,要是馬車的種類分的太多的話,製作起來就很難管理啊。”
戴全能夠理解李寬說的意思,但是想到到時候單單一個貨車,可能就有七八種款式,再加上用來運人的馬車……
想一想就腦殼疼啊。
歸根結底,這個時代的作坊的現場管理水平還是太落後了。
“這個你不用擔心,南山建工已經在負責修建專門的馬車作坊了,到時候,所有的馬車將會使用流水線的方式,在馬車作坊裡製作。”
“流水線的方式?王爺,這流水線是什麼線?”
戴全一臉好奇的問道。
“你到時候去馬車作坊裡看看就行了。”
李寬下了馬車,繼續指出了一堆的問題,才離開了機械作坊。
不過,他沒有立馬回府,而是跟著王玄策來到了作坊城。
這個作坊城,就是當初南山建業從朝廷手中換來的那片土地,眼看著水泥路都快要修通了,李寬總算是開始對這片土地動手了。
作坊城,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興建作坊的。
而首批入駐的作坊,將會是馬車作坊以及軸承研究院等相關配套的作坊。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王玄策等人都是不同意把作坊修建在這裡的。
實在是這裡離長安城太遠了,走路的話,沒有兩個時辰根本就走不到。
把作坊建在這裡,匠人們住在哪裡?
長安城周邊又不是沒有地了。
不過,李寬顯然不這麼想。
李世民登基已經十一年了,大唐已經有了貞觀盛世的一些模樣。
再加點有李寬這個金手指加成,在未來幾年,注定會有各種各樣新奇的東西出現,需要的作坊數量也會爆發式增加。
與其東一塊,西一塊的在長安城周邊興建作坊,不如集中到作坊城裡。
這就有點後世的工業區的概念,或者說是衛星城的概念在裡頭了。
這種東西,自然不是王玄策他們能夠理解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