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座古城。
不過,此時的蘇州,還沒有達到它的巔峰,繁華程度跟揚州相比,有所不如。
“楚王殿下,這南洋的水稻種子,可否讓戶部多劃撥一些給我們蘇州呢?”
李寬一行人還沒進城,蘇州長史王誌明就得到了消息,一大早出城迎接。
在簡單的寒暄之後,王誌明就問出了一番讓李寬非常意外的話。
這王誌明,是自己安排的托嗎?
自己以前不認識他啊?
這個場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啊。
“王長史,朝廷讓大家種植這南洋水稻,蘇州的百姓就沒什麼擔心?”
農民是淳樸的,但是農民有時候又是固執的。
特彆是在涉及糧食種植的時候,絕對不會輕易去更改。
要不然李寬就不會為了棉花推廣而操心了。
“楚王殿下,我們蘇州上上下下,對朝廷的政策都是非常支持的。戶部鼓勵江南道種植南洋水稻,我們自然嚴格執行,隻不過現在是水稻的種子有所不足呢。”
王誌明說的話,明顯是官話。
李寬沒有搞明白背後的原因之前,自然不會隨意承諾什麼。
相反,這種跟自己想象的不同的情況,讓他不由得警惕了幾分。
“王長史的想法,本王知道了。”
王誌明:???
知道了是什麼意思?
這是同意了?
還是不同意?
自己怎麼有點搞不清楚了。
“楚王殿下,這蘇州刺史是江王殿下,不過江王如今年幼,蘇州的事情,實際上是長史在負責。這事,到底是江王的意思,還是王長史的意思,還未可知。”
顧盼盼不愧是江南土著,她要是不提醒,自己還真不知道蘇州刺史居然是自己的王叔。
這江王李元詳,是李淵的二十子,是李淵被幽禁之後出生的。
十歲的時候,就被李世民扔出長安,封為“閩越江王”,到汀州任職。
那汀州,就是在如今閩西地帶,離嶺南道就一步之遙,跟發配沒有兩樣。
好在李世民不知怎麼的又很快改變主意了,把他封為江王,調到了蘇州擔任刺史。
老實說,李寬對這個名義上的叔叔,還真是沒什麼好印象。
“我這王叔,很小的時候就比較貪婪,喜好金銀財寶,既然蘇州刺史是他,我估計找朝廷多要水稻的主意,十有八九是他出的,王誌明隻是負責執行而已。”
李元詳仗著自己是當今天子的弟弟,一向是比較囂張。
李寬這個黜陟使來到蘇州,他知道消息,居然也不出來迎接,就可見一斑了。
接下來的幾天,李寬也沒有去找李元詳,李元詳也沒有表示要見李寬的意思。
李淵和李世民生了一堆兒子,什麼樣子的人物都有。
才華橫溢有之,昏庸無道有之。
總之是,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這些兒子們占據了大唐許多州的刺史之位,也算是典型的任人唯親了。
“王爺,基本上搞清楚了。這向朝廷要更多的水稻,應該就是江王殿下的意思。為了推廣這南洋水稻,戶部下撥的稻種都是低於市價給到各州的,但是在蘇州,農夫們換一斤南洋水稻的稻種,卻是需要一斤三兩的普通水稻,這一來一去,就有好幾成的利潤在裡頭呢。”
王玄武很快就把情況搞清楚了。
其實,這事也沒有那麼複雜,隻要稍微注意就能搞清楚。
不過,李寬聽了,卻是有了一個新的疑問,“按照你這個意思,蘇州的百姓,似乎是在主動的換取南洋水稻?”
大唐的百姓,什麼時候這麼激進了?
不怕顆粒無收嗎?
“這個問題,屬下專門跟幾個農夫了解過。其實,這蘇州府裡對南洋水稻最感興趣的是那些有著大量土地的豪族,這些人的信息比較靈通,知道今年杭州有試種幾百畝南洋水稻,不僅取得了一年兩次的收成,產量還比普通水稻大,所以才積極的購入南洋水稻稻種。而這些豪族的田地,基本上都是由佃戶在種植,這麼一來,蘇州很多人都知道了南洋水稻的好處了。”
王玄武搞了幾年的情報工作,調查事情是越來越全麵了。
“王爺,其實我覺得南洋水稻的推廣,其實不會有太大難度的。先不說杭州、明州、泉州等地,都有市舶司在今年安排了試種;哪怕沒有試種,單憑戶部公布的情況,也會讓很多人家動心的。
畢竟,大家冒的風險隻是換一種稻種,頂多就是產量會有所下降;可是,一旦這南洋稻種跟戶部說的那樣,那麼他們的收益就是巨大的。不客氣的說,種植南洋水稻的風險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
武媚娘覺得李寬是當局者迷,一直擔心南洋水稻的推廣會不順利。
其實,在武媚娘看來,根本就不存在這種情況。
唯一可能的就是那幫突厥人內遷的地方,因為這幫胡人不懂水稻種植,然後又因為田地是新開荒的,有可能搞出亂子來。
顯然,蘇州這裡不屬於這種情況。
“你這麼說,似乎也有道理,看來本王是陷入思維定勢裡頭了。”
聽武媚娘這麼一說,李寬想了想,倒也想通了。
如果現在自己推廣的是土豆或者玉米,很可能會麵臨許多農夫剛開始不敢種植的局麵。
因為這是一種全新的莊稼。
但是,水稻就不一樣了。
這個年頭,大家對種子優劣的概念還沒有那麼強。
南洋水稻也好,還是原本江南地區種植的普通水稻,在大家看來,這都是水稻。
種哪個都是種,為何不種可能受益會很大的南洋水稻呢?
“是啊,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江王殿下的貪婪,其實是對蘇州的南洋水稻推廣種植是有好處的。”
武媚娘的這一番話,讓李寬覺得很是無語。
自己聽說過好心辦壞事的情況,但是還真沒見過壞心辦好事的。
這個王叔,實在是……
莫非,這就是所謂的福將?
天天作死,結果日子卻是活的越來越滋潤。
似乎曆史上李元詳的日子過得還真是挺滋潤的,算是難得的善始善終的親王。
“沒想到讓人在杭州、明州等地試著種植了一些南洋水稻,倒是起到了這種推廣效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