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長安周邊的粟米和水稻都已經開始收割了。
而李世民也早就收到了江南道和山南道遞上來的奏折,知道今年這些地方的糧食收成鐵定遠超去年,所以李世民如今的心情非常放鬆。
這些地方新推廣的南洋水稻,還有一季沒有收呢。
“李忠,聽說今天是長安城各家棉花的采摘日?”
李世民下朝回到宣政殿,就忍不住問了一句。
正常來說,這棉花也不是說就要同一天采摘。
先不說各家地裡的棉花長勢不完全一樣,哪怕是完全一樣,差個幾天的時間收割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不過,李寬可不這麼想。
為了讓大家充分感受到棉花帶來的影響,專門讓王富貴跟種植棉花的各家打好了招呼,選擇今天統一采摘。
采摘之後,楚王府的羊毛作坊負責統一收購。
當然了,各家勳貴關心的棉花種子問題,也會按照收購的棉花來進行一定比例的配還。
每個棉球裡麵都有五六粒棉籽,如果隻是一兩筐棉花,這些勳貴安排人去手工去除也可以。
但是這幾十畝、幾百畝的,再安排人工去除棉籽……
真當大唐有那麼多閒雜人等嗎?
“沒錯,據說楚王殿下專門請李淳風選擇的良辰吉日,算算時辰,應該馬上就要開始采摘了。”
長安城四周種了上萬畝棉花,這已經是近來的新風景了。
李忠自然也是知道的。
“你安排人再去提醒一下寬兒,這棉花雖好,但是關中道可沒有那麼多良田給他種植,如果他真的有心要推廣棉花,那就給一個能夠說服朕的理由出來。”
李世民一直沒有等到李寬來找自己,如今棉花都已經到了采摘的時候了,各家勳貴也應該在考慮明年是否種植棉花、種植多少棉花、在哪裡種植的事情了吧?
“屬下明白!”
……
棉花種植不是特彆需要水。
不過,因為楚王府帶頭在渭水邊上的良田中種上了棉花,搞得今年各家勳貴們的棉花都集中在這一片。
站在渭河邊上,白茫茫的一片片棉花,在褐綠色的棉葉的點綴下,呈現出一種彆樣的美。
許多蜜蜂嗡嗡嗡的在棉田裡飛舞,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
棉田的斜對麵就是觀獅山書院。
農學院已經有一個叫做溫光的學員,琢磨了兩年的蜜蜂養殖。
就在這些棉田的邊上,一間建議的茅草屋子四周,擺放著一排的蜂箱。
“溫師兄,這棉花采摘完了,今天的蜂蜜是不是也到了收割的時候啦?”
狄仁傑難得的跟溫光來到了棉田旁邊,看著那一隻隻勤勞的小蜜蜂不斷的來來回回。
很難想象,那琥珀色的蜂蜜,是一隻隻微小的蜜蜂飛出去采集花蜜和花粉,然後飛回蜂巢,蜜蜂吐出蜂蜜,存儲到六方形的巢格中,一天天累積而成。
“懷英,莫要著急,過幾天這棉花蜜就出爐了,到時候我留下兩箱,其他的全部送到楚王府。”
觀獅山書院裡頭,大家都知道小玉米喜歡吃甜食,尤其喜歡蜂蜜製作而成的甜食。
不過,這年頭的蜂蜜,基本上都靠大自然的饋贈,得來其實沒有那麼容易。
這也是當初溫光會產生研究養殖蜜蜂的念頭的重要原因。
按照楚王殿下的話,農學院研究的東西,不僅僅是粟米、小麥、水稻這些糧食的種植,也不局限於菘菜、胡瓜、萊菔這些蔬菜,更不用說石榴、桃子、李子這些水果了。
但凡是跟動物和植物相關的東西,農學院統統都可以研究。
哪怕你去研究大雁何時南飛,飛往何處也可以。
自然而然,研究怎麼養殖蜜蜂,怎麼產蜂蜜,也是在書院支持的範圍之內了。
“棉花蜜?溫師兄,不都是蜂蜜嗎?怎麼還區分棉花蜜?”
狄仁傑在觀獅山書院是以好學和好奇著稱的,大家對他可謂是有愛有怕。
怕他把自己問的啞口無言啊。
“當然有區彆啦。棉花蜜、百花蜜、棗花蜜、刺槐蜜,各種蜜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口感也有些許差彆,並且春夏秋冬出產的蜂蜜,也都不同……”
說到自己研究的蜂蜜,一向木訥的溫光也是兩眼放光,嘴裡滔滔不絕的說著。
“這麼說,蜜蜂要大量養殖,附近就需要大量的花朵提供花蜜的來源?”
“沒錯,這一次我培養的棉花蜜就非常成功,之前在楚王府裡花田旁邊的花蜜也很不錯。聽說王爺準備推廣棉花種植,到時候蜜蜂養殖的春天可就來臨了。”
溫光是家中庶子,家裡有他沒他都一樣。
再加上他娘親過世的早,家中其他兄弟姐妹跟他都不親,他基本很少回家,基本上以觀獅山書院為家了。
嗯,更準確的說,他是以蜜蜂為伴,哪裡有蜜蜂,哪裡就是他的家。
“不管是什麼花,它都不是一年四季都開的,那你這養蜜蜂,也不可能隻等著一種花吧?”
狄仁傑的這個問題,一下就問到了點子上了。
“懷英你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我也是去年底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這蜜蜂都是會飛的,它們自己會到處去找花采。如果是棉田這種大量棉花盛開的時候,蜜蜂采集的蜂蜜就會非常多,很快就可以將蜂蜜收割了。
如果沒有大量的花朵可以采蜜,那麼蜂窩裡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蜂蜜剩餘,基本上都被蜜蜂自己給吃掉了。這個問題,我覺得隻有不斷的帶著蜜蜂去到鮮花盛開之處采蜜才能解決呢。”
“帶著蜜蜂不斷的轉換場地?”
狄仁傑聽了溫光的這個想法,眼前一亮。
如果蜜蜂每天都有很多鮮花可以采集,那麼一窩蜜蜂一年可以產的蜂蜜數量絕對會是現在的好幾倍。
自己就再也不用擔心楚王府的蜂蜜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