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今天在書院上完課之後,沒有跟往常一樣去到農學院的暖棚之中研究棉花的生長情況。
隻見他出了觀獅山書院大門,直接招呼了一輛馬車,往自己家中而去。
石明家中這幾年雖然條件變好了很多,但是往常他回家是絕對不會叫馬車的,基本上都是依靠著兩條腿,走一個多時辰才回到家。
不過,今天他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見自己的阿耶。
“明兒,你今天怎麼回來了?是不是出了什麼事了?”
石養看到自己的獨生子回到家,剛開始是露出了驚喜的表情,不過,很快的就變成了擔憂。
自從上了觀獅山書院,石明基本上都是固定每個月回家一趟,其他時間都在書院裡麵研究學習。
現在離上一次他回家,還不到半個月,今天也不是什麼重要節日,很顯然,這個情況不正常啊。
他不會是做錯了什麼事情,被觀獅山書院給開除了吧?
石養想到了這裡,臉刷的就變白了。
“阿耶,沒事,我就是想你們了呀。”
石明這話一出口,石養的心裡更加慌了。
不正常!
絕對不正常!
自己的兒子自己還不了解,這種話,以前他是絕對說不出口的。
哪怕會他心裡真的這麼想。
“明兒,出什麼事情了,你老實跟阿耶說,你放心,不管是什麼情況,我都不會打你。”
石明:……
從小到大,這話你說過多少次了,哪次不最後還是屁股開花?
自己當初偷看村裡寡婦洗澡,剛開始不承認,你是這麼說的。
自己當初把鄰居家的茅廁的木板做了手腳,搞的人家掉進了糞坑,你也是這麼說的。
現在……
自己已經不是三歲小孩了,可不會再上當。
不過,自己這一次,著實沒有做什麼壞事呢。
“明兒,你快說呀,你要急死你阿耶嗎?”
看到石明站在那裡不說話,石養更加慌了。
“阿耶,真的沒有出什麼事。”
石明苦笑不得的看著自己阿耶。
雖然今天回家是有特殊目的的,但是自己真的沒有出事啊。
這個東西沒法亂編的。
“彆鬨,說人話!”
石明:……
“娃他爹,你這說的是什麼話,你就不能盼著明兒一點好嗎?”
這個時候,石明的阿娘也聞訊從屋子裡出來了。
“阿娘,阿耶,之前那大唐日報,你們還記得吧?”
“當然記得了,那石富家的兩個弟弟,不就是在那上麵出了名了嗎?聽說他們家在考慮要不要全家都搬遷到襄陽去呢。現在過去,朝廷還有一百畝的永業田獎勵,說不定明年再去就沒有了呢。”
石明阿娘眼中露出了一絲羨慕之情。
這石福一大家子,當初可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幾個弟弟連媳婦都娶不上,如今卻是發達了。
自己一家雖然日子變得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跟他們一比起來,又不算什麼了。
這人啊,最怕的就是比較了。
“彆,千萬彆,現在有更好的選擇,我建議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石明的話,讓石養夫婦感到一陣奇怪。
當初石良和石文遷移到襄陽,雖然是石養建議的,但是歸根結底,是受到了石明的話的影響。
如今自家兒子怎麼就變了說法呢?
“這報紙上說的石良他們的故事,莫非……是假的?”
石養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
“不是,那絕對是真的,是楚王殿下親自見到過的,怎麼可能是假的?再說了,關中道遷移的農戶不在少數,報紙上的消息是真是假,很容易就知道了的。”
石明不明白自己阿耶怎麼會有這個想法。
“那你為什麼不支持石富他們舉家搬遷呢?”
“我不是說過了嗎,現在有更好的選擇。阿耶,你不是好奇我今天為什麼回來嗎?為的就是移民的事情。”
石養:“啊?”
“明兒,你……你不會要把阿娘阿耶拋下,跟著觀獅山書院那些學員一樣,去江南道吧?”
石明阿娘說完這話,眼圈都紅了。
自己隻有一個兒子啊。
“阿耶,阿娘,不是這樣的,你們聽我說完。渭水河邊那些棉田,你們都知道了吧?我們家不是也種了幾畝嗎?這棉田的收益有多大,你們應該比我更清楚吧?”
“那當然,原本我以為南洋水稻和養魚一起搞,就已經是天下最掙錢的種植方式了,但是種了那棉花,才知道原來還有更掙錢的。不過,朝廷不是說了嗎,不讓關中道種植棉花,除了各個書院農學院為了研究而種植的棉田,其他良田全部都不允許種植棉花。”
石養說到這,還覺得有點遺憾。
隻掙了一年錢,明年就不讓種了。
太可惜了。
“阿耶,關中道是不讓種植棉花,但是河東道可以啊。朝廷已經公布了最新的公文,河東道和雲中都督府,都是允許棉花種植的,關中的百姓,隻要去到河東道北部,就可以分到朝廷發的一百畝永業田,並且還可以以一個銀幣一畝的低價再購買一百畝。這可是千載難尋的機會啊。”
石明自己在觀獅山書院農學院就是研究棉花種植的,對於推廣棉花種植的事情,自然非常上心。
再加上朝廷最近公布的功臣名單,以及給這些功臣賞賜了大量的土地,這些土地都在朔州北邊,允許用來種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