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單的寒暄了幾句之後,他就開始了切入主題。
今天來的人不少,但是真正理解李寬對大唐皇家科技獎的期望的人,估計是一個也沒有。
哪怕是李世民,雖然也是支持李寬搞這個獎項,但是其實內心也不見得有多麼重視。
當然,這跟大家沒有見識到世界級的獎項背後蘊含的潛在好處有很大的關係。
試想一下,加入後世的諾貝爾獎是華夏的獎項,能將這麼一個獎項變成世界上最權威的項目,那麼對國內各個學科的促進和刺激作用有多大呢?
“大唐皇家科技獎並不是評判科學成就的唯一標準,更不能當作科學研究的唯一目標。但是,他卻是每一個年度裡頭,我們的評獎委員會認為最值得表彰的發明。
這些發明,也許大家一時半刻還看不到好處,也許大家已經開始切身體驗他的好處,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這一定都是一項突破性的技術。”
“有不少人不理解為何這個獎項裡頭會有算學獎和農學獎,覺得算學有那麼重要嗎?農學有什麼值得去研究的?為什麼不給經學設置一個獎項呢?”
李寬說到這的時候,大講堂裡頭的眾人,立馬都挺了挺腰,覺得乾貨要來了。
“楚王殿下還真是什麼都敢說啊。還好今天的主持人不是自己,要不然效果肯定要打一個折扣。”
許敬宗在舞台一角默默的感歎著。
像是這種明顯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的事情,一般人都不會做。
偏偏李寬就不僅做了,還當著這麼多人的麵來講。
“我倒是想看他能夠講出個什麼一二三四來!”
孔穎達在台下冷哼一聲,眼睛一轉不轉的看著李寬。
“想必不少人都聽說過地球儀這個東西,也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們大唐,還有不少其他的大陸和國家。作為中原王朝,我們能夠曆經千年和矗立不倒,自然是有其永恒不朽的經典。
不管是《大學》、《中庸》,還是《春秋》、《詩經》,都是我們的文化的源頭活水,這些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們的價值曆久而彌新,是開啟智慧的最好方式。這一點,我是從來沒有否認過的。”
李寬這話,讓好多人都迷糊了。
這家夥,不會是拿出了稿子了吧?
他不是一直都是反儒的先鋒,格物的推崇者嗎?
怎麼聽這個意思,似乎他也很支持儒學一樣?
“但是,富國強兵,單靠儒學是不行的。秦漢時期,打敗匈奴,靠的是儒學嗎?不是!我們大唐滅掉東突厥,靠的是儒學嗎?突厥人入侵我大唐的時候,我們去跟他們講儒學,有用嗎?前陣子薛延陀人入侵涼州,我們是靠儒家舌戰薛延陀大軍獲勝的嗎?”
“都不是!我們依靠的是陛下運籌帷幄,依靠的將士用命,依靠的將作監的鋼刀弩箭,依靠的是農夫們種出來的糧食作為補給,依靠的是我大唐不斷向上的綜合國力。算學也好,格物也好,亦或是農學和醫學,對大唐綜合國力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大唐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我們要理直氣壯的發展壯大科學技術,鼓勵學者匠人鑽研科學技術,提升我們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讓我們的衣食住行變得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舒服。”
孔穎達本來還以為李寬要轉性子,結果沒想到越說越離譜。
在他看來,李寬把科學誇得越好,就是越是襯托儒學的沒用。
這簡直就是在打他的臉啊。
所以不等李寬的話說話,他忍無可忍的站了起來。
“楚王殿下,按你這個意思,以後大家都去你們觀獅山書院學習科學,不用再學習聖人之言了?到時候天下百姓都不講仁義廉恥,不講忠孝禮儀,隻知道著眼於利益,那麼我們大唐,還能屹立不倒嗎?”
孔穎達這話,也是犀利。
換作是一般人,是絕對不敢提大唐是不是屹立不倒這樣的話題的。
不過,他畢竟是孔子傳人,不管怎麼作死都不會死,可比那什麼免死金牌要靠譜多了。
所以才有了真正的說話自由啊。
“孔祭酒,大唐九成的百姓,都沒有機會學習儒學,沒有機會拜讀孔夫子的大作,按照你的說法,他們都是不講仁義廉恥,不講忠孝禮儀之人了?”
李寬直接換了個概念,那孔穎達自己的話來懟他。
效果不用說,絕對是好的不得了。
沒看孔穎達站在那裡,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好一會都不知道怎麼答才好。
這個反問,本身就充滿了陷阱。
你說是也不對,你說不是也不對。
其實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把這攤水搞渾。
不過,孔穎達顯然是沒有這樣的水平了。
“科學技術的發展,讓紙張的價格變得便宜,讓印刷的效率變得更高,讓更多的百姓和匠人的收入得到提高,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教育,學習儒學和科學,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學的發展,是促進了儒學學習規模的擴大的。孔祭酒你為何卻是偏偏喜歡將儒學和科學擺在了對立麵呢?”
“先秦時期,百家齊放,才有了那麼多的經典傳承。等到獨尊儒家開始,到現在幾百年過去了,也不見得有增加多少經典。依我看來,這科學到底好不好,歸根結底還是要是否有利於提高大唐各行各業的技術水平,是否有利於增強大唐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來判斷。”
李寬再次把自己當初跟李世民陳述的“三個有利於”給拋了出來。
孔穎達本就詞窮,在“三個有利於”麵前,壓根就無從反駁。
當然,李寬也不想在這麼一個場合跟孔穎達一直較真,很快就將話題轉移到了大唐皇家科技獎的頒獎典禮上麵。
“閒話少說,那麼接下來我就要公布大家最想知道的獲獎結果,看看誰能夠成為幸運兒,誰能夠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