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大唐,有錢了大家就想買地。
柴家也不例外。
“買地是可以,但是要想好在哪裡買才是最合適的。”
柴哲威難得的沒有反對柴令武。
彆看他們兩兄弟是同一個爹娘生的,但是話語權是完全不同。
這根後世的情況很不一樣。
沒辦法,誰讓這個時代大家都比較認嫡長子繼承製呢。
就像是各個國公的爵位,基本上都是隻有嫡長子有機會繼承。
而其他的兒子,就得靠自己去打拚了。
這也就出現了許多勳貴人家的嫡長子往往表現的成熟穩重,而次子卻是頭腦靈活,敢於闖蕩的情況。
這不是因為兩個人的智商或者情商有太大的差彆,純屬是因為機會不一樣。
“要我看,肯定是長安城的土地最好了。彆看現在這裡的地價比較高,但是長安城的人口越來越多,百姓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這地價隻會漲的更快。”
柴令武也算是有幾分見識,能夠意識到這個道理。
其實,這個情況倒是跟後世大城市裡的房價很像。
比如深圳的房子,漲價的時候市中心的漲的比郊區的要快不少。
很多人買房的時候意識不到這一點,吃過虧之後往往購房的成本就變得高了很多。
畢竟,二套跟一套的稅費、利率都是完全不同的。
“這話道理是有道理,但是也要區彆來看。你看那朔州北部的草原,如今地價隻有長安縣的一成,但是一旦將它們開發出來,種上棉花之後,那產出比長安城還要高好幾倍,就連那地,過個幾年也會變得值錢起來。”
柴家今年自然也是有在朔州種棉花。
雖然柴哲威對這事不想杜構那麼重視,但是該有的關注卻是一點也沒有少。
事實上,長安城不少勳貴都跟柴家的態度是差不多的。
剛開始擺著試一試的心態,如今發現成功了,立馬準備加大力度。
“朔州的地前途是有前途,但是在那裡買地,豈不是給李寬送功勞?”
柴令武心中有點不爽。
前陣子自己護衛被“車禍”的事情,讓柴令武耿耿於懷。
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柴令武堅信這是楚王府的人乾的。
“令武,真說起來,是你惹人家的,就彆在那裡糾結了。以李寬的勢力,人家沒有出手對付你,已經是很客氣了。”
柴哲威看問題看的比柴令武要透徹,知道柴家如今不是楚王府的對手。
“郎君!出事了,我們出海捕鯨的船隻,全部都沒有回來。就連去倭國的船隊,按理也差不多回到登州了,可是也還沒有消息。”
就在柴哲威兩兄弟說著話的時候,管家伍原匆匆忙忙的跑了過來。
“最近沒有聽說登州外海有颶風啊?”
柴哲威臉帶疑惑的看著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