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道要怎麼建設,李寬其實還有很多想法。
但是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在這一次的官員任命當中,李寬除了推薦薛禮為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都督之外,並沒有具體查收其餘官員的任命。
而李世民也很給麵子,同意了李寬的推薦。
事實上,這個遼東生產建設兵團,其他人都沒有足夠重視,再加上也不是很清楚怎樣才能搞出成績來,所以根本就沒有哪個大佬推薦人選出來跟李寬大擂台。
薛禮本身就跟著李寬回到了遼東,馬上就可以上任。
除此之外,程處亮因為戰功被封為寧遠將軍,成為名副其實的將軍;而秦善道也得了一個遊騎將軍的封號。
他們兩分彆帶著五千兵馬駐紮在新城和國內城,防守著遼東道的北方。
東邊有大唐水師控製鴨綠江,半島上又進入戰國時代,短時間內不可能給遼東帶來什麼威脅。
所以彆看程處亮和秦善道沒有被安排在遼東城和烏骨城,其實反倒是說明李世民在有意鍛煉他們。
“處亮,此去新城,可就是真正的衛戍邊疆了。新城的形勢比其他地方都要複雜,不可一味的打壓某個群體,也不可一味的善待某個群體,要學會講究平衡之道。彆看高句麗人現在是遼東人口最多的,但是經過這一次大敗之後,可謂是元氣大傷,我們要防範其他的部落借著這個機會崛起。”
遼東城中,李寬自然也有自己的府邸。
李世民的任命下來之後,程處亮、秦善道他們馬上就要赴任,反倒是薛禮這個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都督,可以現在遼東城繼續待著。
“王爺,你放心!打一批、拉一批,分化一批,這個主意,可是你早就提出來的。軍事學院裡頭很多人都在研究這個理論。新城那邊地處草原深處,四周都是各種各樣的遊牧民族,我一定會充分考慮互相製衡之道。”
程處亮顯然不像他大哥程處默那樣做事毛毛躁躁,看上去讓人放心不少。
“嗯,有一個部落,你一定要保持充分的警惕。”
李寬梳理了一遍遼東道四周的部落,一下就發現了一個刺眼的名字。
“什麼部落?是室韋還是靺鞨?”
室韋和靺鞨今年出兵十幾萬,雖然被李世民打的大敗,但是也充分的展示出了他們的兵力,讓人不得不防。
所以程處亮的第一反應就是李寬說的是不是這兩個部落。
“不是!室韋和靺鞨,一直都遵循自己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部落首領也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人。再加上他們對漢文化一直都很排斥,本王倒是不覺得他們對遼東道有多大的威脅。現在他們所在的那些區域,實在是太冷了,太遠了,對於大唐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所以這一次才沒有乘機一起滅了他們。不過,長遠來說,終歸還是會找機會滅掉他們的。”
室韋和靺鞨都在遼東道的北部,雖然占地比較廣闊,後世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片土地都在這兩個部落的統治範圍,但是短時間內,大唐確實還沒有精力去經營這些地方。
與其滅掉他們之後,新崛起一批更加有侵略性的部落,倒不如讓這兩個大部落繼續維持當地的秩序。
“王爺您說的會不會是突厥人?如今突厥人作為遼東到的第二等人,享受的權利不少,估計很多草原上的突厥牧民都會往遼東道而來。甚至一些其他部落,也會為了享受這個好處,而投靠到突厥人的麾下。”
一旁的秦善道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都不是,是契丹!一個實力還不算特彆強大,但是非常團結,發展很快的部落。嚴格說來,契丹人跟室韋人是有血緣關係的,他們都是當年東胡鮮卑的後代。自從東突厥被大唐滅掉之後,契丹獲得了進一步的生存空間,薛延陀衰敗之後,他們的發展就更快了。最讓人忌憚的是,契丹人的幾個首領,據說都精通漢學,專門從中原請了一些漢人去部落傳授學問。”
李寬在知道契丹這個部落,在貞觀年間就已經小有規模之後,立馬就安排王玄武去了解了一番。
結果這一了解不要緊,突厥、薛延陀、高句麗、室韋、靺鞨這些大部落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時候,契丹卻是一直在默默的發展,從未停止擴張的步伐。
如今,契丹部占據的草場,雖然從麵積上來看,遠遠比不上室韋和靺鞨,但是從肥沃程度來看,卻是要強了不少。
“契丹族?王爺你不提醒的話,我還真沒有注意。不過,你放心,契丹族居然對大唐有威脅,我就去解除這個威脅。反正遼東馬上就要大規模的修建作坊、水泥道路,正是需要勞動力的時候。到時候我也仿照涼州和登州那邊,扶持一個捕奴隊,重點去契丹族的領地裡捕奴。”
程處亮占據天時地利,根本就沒有把尚未崛起的契丹部落放在眼中。
事實上,隻要大唐有意打壓,契丹部落還能不能跟曆史上一樣茁壯成長,還真是不好說。
“你心中有數就好!反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凡是還保留著自己部落習俗,不願意學習我們大唐的先進文化的部落,統統都要打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也是為了他們好!”
李寬大言不慚的說道。
而一旁的秦善道看到李寬一直在指點程處亮,也趕緊趁著這個機會問道:“王爺,那國內城呢,您覺得我應該注意什麼?”
“國內城的局麵相對新城來說,又有所不同。西邊的地盤,名譽上是屬於北高句麗的,但是現在應該還在淵蓋蘇文的控製之中。這淵蓋蘇文,雖然控製的北高句麗國土麵積還不小,但是境內沒有特彆有名的城池,資源也相對匱乏,百姓相對貧困。
所以你要關注的就是淵蓋蘇文跟北高句麗之間的戰事進展。一旦淵蓋蘇文的處境不利,你可以適當的通過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駐紮在國內城的人員,去售賣一些物質給淵蓋蘇文,可以適當的擴大一下雙方的貿易規模。
靺鞨人和淵蓋蘇文都有貿易的需求,而離他們最近的大唐城池就是國內城,所以國內城可以發展成一座邊貿城市,借著鴨綠江的水路優勢,及時的把我們大唐的物產運輸到這裡傾銷,再把靺鞨和淵蓋蘇文手中的原材料運回大唐,把他們的命脈捏在手中。”
李世民的這一番話,讓秦善道茅塞頓開。
作為遊騎將軍,他原本以為自己隻要帶好手下的幾千將士,把國內城和附近的城池守衛好就行。
現在看來,李寬對自己的期待比較高啊。
不過,越有挑戰性的工作,秦善道越感興趣。
“王爺,那淵蓋蘇文不是我們大唐的敵人嗎?”
秦善道還沒來得及說什麼,程處亮倒是先提出自己的疑問了。
“處亮,善道,你們要記住了!不管是遼東,還是放眼整個大唐,亦或是整個世界;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那個淵蓋蘇文,以前肯定是我們的敵人,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被打的落花流水的淵蓋蘇文,已經不配作為我們大唐的對手。
但是他的領土又跟北高句麗、新羅接壤,對我們平衡半島局勢還是很有用處的。說白了,我們不能任由南北高句麗或者新羅人坐大,不能讓他們任何一個國家統一半島,否則遼東道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怎麼實現這個目的,就需要考慮很多手段了。”
這兩人一個是自己的大舅子,一個是自己徒弟的兄弟,李寬自然不吝賜教。
“王爺您這麼說,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反正不要讓北高句麗和淵蓋蘇文過上好日子,讓他們不斷的折騰去就是了。”
秦善道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使命之後,心裡麵反倒是輕鬆了幾分。
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乾什麼。
“王爺,處亮和善道分彆駐紮在新城和國內城,我們遼東生產建設兵團應該要怎麼才能配合他們呢?”
薛禮自然知道李寬幫自己爭取了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這個職位,是有深意的。
不過,該怎麼配合發揮建設兵團的威力,薛禮卻是還沒有什麼頭緒。
事實上,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這個機構,在很多人眼中,並不是什麼好去處。
屯田!
帶著一幫放下刀劍的士兵去種地,能種出什麼名堂來?
哪怕是薛禮自己的心中,有時候也會有這個想法。
“衣食住行,這是遼東穩定,乃至大唐穩定最基礎的條件。衣服就不用說了,有河北道的棉花源源不斷的運輸到遼東,這裡的冬天禦寒不是問題;至於食,自然是生產建設兵團發展的重點了。不過,我們跟漢朝時期的屯田不一樣,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戍邊將士的糧食問題,而是要解決整個遼東道乃至大唐的糧食問題。
隻要經營妥當,十年以後,遼東道一地出產的糧食,就可以養活八成的大唐百姓,並且還能讓糧食成為跟周邊部落貿易的一個新利器。一直以來,中原王朝跟胡人之間沒有太大的糧食貿易,並不是因為胡人有牛羊肉吃了就不需要糧食了,而是邊疆本來就不怎麼出糧食,從產量地運輸糧食過來的話,成本太高。
你總不能一斤粟米賣的價格跟一斤羊肉一樣吧?那樣還有誰買?但是,如果我們遼東道出產的糧食價格,比關中還要便宜,那麼意義就完全不同了。那個時候,淵蓋蘇文也好,靺鞨也好,室韋也好,都會很樂意的用牛羊馬匹來換大唐的糧食。隻要大家都有飯吃了,願意拚命的人就變少了。”
李寬的這個想法,還沒有好好的跟誰提過。
畢竟說遼東這麼一個大家眼中很是荒涼的邊疆,能夠產出滿足大唐八成人口需求的糧食,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
不過,薛禮作為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都督,李寬自然要跟他說清楚。
薛禮:“王爺,遼東這麼冷,不管是種植粟米還是水稻,亦或是麥子,產量不可能很高吧?”
“不,恰恰相反,遼東這裡的糧食產量,不管是種植粟米還是水稻,都會比關中要高;唯一可惜的就是,這裡太冷了,種水稻的話,不能跟嶺南那邊一年兩熟。”
後世的東北大米,可是鼎鼎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