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人過的還是一日兩頓的日子。
如今做了奴仆,跟著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開始搞起了建設,卻是變得能夠吃起三頓飯。
這讓各家的奴仆立馬就認命了許多。
“你們這個時候來遼東,算是來對時候了。我聽那些高句麗人說,八月的遼東,是最美的時候。你看遠處的那些樹葉,都已經開始變黃,再過幾天,就漫山遍野都是黃色的樹葉,非常的漂亮。”
楊洋背著一隻大黃猄,一點也不累。
快到自己院子門口的時候,還專門指了指遠處的樹林,滿是自豪的讚美著遼東的風景。
如今,他已經快速的切換了角色,把自己當做是新的遼東人。
“確實很漂亮,時不時還有一群大雁往南飛去。”
李世民也好久沒有享受過這種放鬆的日子,忍不住停住腳步,閉上眼睛,深呼吸了一口氣。
嗯?
怎麼有股臭味?
是誰在放屁?
李世民皺著眉頭睜開眼睛,狐疑的看了看四周。
不過,誰都當做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並沒有人說自己放了屁。
“我這個院子,是隻花了兩天時間就修建好了,總共有十二間房子,不管是奴仆還是牲口,都有住的地方。四周用削尖了的木頭立上一圈,也不用擔心晚上有野獸溜進來。我還琢磨著下一次進城的時候,看看能不能買隻狗回來養著,到時候就更有感覺了。”
楊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種生活,是他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雖然不知道明年種植的水稻和大豆能不能豐收,但是這裡野味如此豐富,他一點也不擔心自己會吃不飽飯。
要知道,吃不飽飯,這一直都是廣大百姓最頭疼的問題。
“東家,您回來啦?鍋裡燉了一鍋魚湯,您要不要先喝一口?”
高句麗的勳貴,說的基本上都是漢話。
事實上,不僅高句麗,新羅和百濟的上層人士,也都是說漢話,寫漢字,看漢書。
而遼東生產建設兵團的將士們分配到的俘虜,普遍都是遼東城裡勳貴人家的子弟或者仆人?會說漢話的有不少?甚至個彆的還能識文斷字。
這倒是方便了大家的交流。
個彆不會說漢話的,也都在拚命的學習著。
因為局麵其實很簡單?你會說漢話?在東家那裡就有可能得到重要,住上好一點的房間?乾輕一點的活。
運氣好的,直接成為東家的管家?就擺脫了下地乾活的命運。
“先不忙著吃?過來幫我拾掇一下這隻黃猄,再烤幾隻魚,煮上一大鍋粟米粥。哦,對了?把那剛剛臘製的野豬肉?也整一腿燉了。”
進了院子之後,楊洋立馬吩咐著下人忙乎起來。
這是楊洋來到這裡之後,第一次有客人到來。
雖然這些人自己都不認識,但是他卻還是非常熱情。
“我們也帶了一些吃食,剛好一起吃!”
李世民也被楊洋的熱情給影響了?臉上露出了笑容。
身居高位,敢這麼隨意的跟他說話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很快的?隨行的人員就拿出了鹵製的牛肉,還有一些炊餅?甚至還有幾瓶燒刀子和一箱子的康師傅方便麵。
不說燒刀子現在在遼東城是一瓶難求,就是那康師傅方便麵?楊洋也隻是在幽州聽說過?沒有吃過。
至於牛肉?就更不是普通百姓有機會吃到的肉食。
楊洋不傻,已經意識到眼前這幫人,估計不是普通的商家。
不過,他也沒有太怎麼樣。
自己跟他們並沒有太多的交集,今年有緣相見,以後還不見得有再次見麵的機會。
“這些高句麗奴仆,用著還算順手不?”
李世民沒有去房間裡,而是在院子裡的一個大木蹲上坐下,繼續問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還成,就是稍微笨了點,不怎麼會乾農活。不過,學習的態度還可以,等到明年開春的時候才是真正忙碌的時候,相信那個時候已經可以比較順手了。”
“我聽說遼東生產建設兵團是朝廷新設的機構,在彆處也是沒有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覺得什麼的東西還需要改善的?或者說,希望有,但是現在沒有的?”
很多東西,身份就會決定事情的性質。
李世民本來是抱著遊玩的心態來生產建設兵團看一看的,但是慢慢的就變成了調研一樣了。
“真要說缺什麼的話,還真是有!如今兄弟們都剛剛在這裡安頓下來,還沒有子女,但是過個幾年,肯定都陸陸續續會有許多小孩出生;如果兵團能夠在各地設立一些蒙學和小學的話,那就最好不過了。”
楊洋自己不認識幾個字,但是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飽讀詩書的人。
如今朝廷賞賜了兩名高句麗女子給他,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四周一片寂靜。
除了貓頭鷹的叫聲,遠處不時傳來的狼嚎和蟲鳴聲,再也沒有其他聲音。
長夜漫漫,楊洋隻好努力的去創造下一代了。
這一努力,就會開始考慮以後小孩的教育問題。
“蒙學和小學?”
李世民用手指敲打著木桌,心中思索著。
“東家,遼東如今九成以上都是外族人,如果朝廷能夠在各地多設立一些蒙學和小學,甚至一些成人學堂,那麼對於遼東的穩定,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學堂裡麵,教授的其實不僅僅是學識,而是一種文化。中原王朝能夠源遠流長,歸根結底就是具有自己強大的文化。
在我看來,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旺的是後續,國家就興旺;文化強大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強大的民族。通過學堂的設立,讓廣大的遼東百姓,讓那些外族人能夠慢慢的接受我們大唐的文化,對於遼東的長治久安,其實還是具有非常強大的意義的。”
發展教育,一直是李寬大力支持的事情。
如今朝廷還不具備在遼東全麵推廣蒙學、小學的條件,但是在遼東生產建設兵團裡麵,還是可以先搞一搞的。
蒙學、小學,也不一定是孩童才可以去。
像是楊洋這些不怎麼識字的士卒,家中那些頗受重用的奴仆,都可以給他們進入學堂學習的機會。
過個幾年,等小孩們長大了,學堂正好用來教授孩童。
“嗯,蒙學和小學,確實很有必要!”
李世民似乎是在回應著李寬的話,又像是在回答楊洋的提議。
其實,他是在內心之中對自己的想法進行了確認。
“不愁吃不愁喝,還有大房子住,又有學堂可以上。真要是這樣,我們生產建設兵團的將士們,可就太幸福了。”
楊洋忍不住在腦海中幻想了一下以後的生活。
“遼東道是朝廷重點開發和建設的地方,不管是學堂、醫館,還是水泥道路,肯定都會越來越多,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托貴客的福氣,希望我們能夠儘快的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