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兒,你的臉色怎麼有點難看?”
當李寬回到楚王太妃的跟前的時候,老人家立馬就發現了李寬的細微變化。
果然,在殺母之仇的麵前,哪怕是李寬已經儘量控製住自己的情緒了,熟悉的人還是能夠感受到差彆來。
“王爺,要不我們差不多也回去了?”
程靜雯是知道德妃有什麼秘密告訴李寬的,從現在李寬的反應來看,這個秘密,果然不簡單。
不過,她也知道不合適在楚王太妃麵前去討論這個事情。
已經年過花甲的楚王太妃,讓她開開心心的渡過晚年就行了,沒有必要讓她再操心。
“祖母,沒什麼!就是德妃娘娘請求我在父皇麵前救李祐一條性命,並且還說了一些求情的話,也替當初她父親的做法進行了道歉。”
李寬半真半假的解釋了一下。
果然,楚王太妃聽了立馬就信了。
因為李寬說的這個內容,跟她剛才心中猜測的完全相符合。
“隻是讓你救李祐一條命嗎?沒有求你連她弟弟的命也一起救吧?”
“自然是沒有的!”
“哼!還算她有幾分自知之明!”
楚王太妃冷笑了一聲,顯然對陰家的仇恨,她一直都記在心中。
“陰弘智死不足惜,不死不足以平民憤,不死不足以消除陛下心中的憤怒,不死不足以維護大唐律的尊嚴。德妃對此自然也是很清楚,不會提這種無理的要求。”
“李祐的話,畢竟是你的五弟,說服陛下留下他一條命,對你不會有什麼威脅,反而能夠讓朝中大臣見識到你的仁慈,倒也不是不可以答應。”
“孫兒也是這樣想的,陛下雖然兒子不少,但是肯定也願意看到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情,等會出宮的時候,我就去一趟宣政殿,跟陛下好好的勸說一下。”
“去吧,德妃來大角殿的事情,肯定很快就會在宮中傳開來,你早點去給陛下解釋一下,反而有好處,要不然指不定會傳出什麼流言。如今宮裡麵,韋貴妃和楊妃為了爭奪後宮之主的位置,鬥的很厲害,德妃算是雙方都在爭取的人物。不過,寬兒你記住,後宮之中的爭端,你儘量不要介入其中,陛下對這個事情非常敏感!”
彆看楚王太妃平時都是少言寡語,但是很多事情,其實看得很透徹。
“祖母放心,孫兒曉得!”
李寬當然不會參與到皇後爭奪戰之中,因為李世民壓根就沒有重新考慮立後的問題。
長孫皇後一去世,後宮之中很多人都升起了彆樣的念頭,也沒有誰能夠像長孫皇後壓住大家,所以各種宮鬥是絕對難以避免的。
“嗯,陛下現在應該在宣政殿批閱奏折,想來也是聽說了德妃去見你的消息了,你現在就過去吧!”
關鍵時刻,楚王太妃的腦子還是非常清晰的。
彆看李世民不怎麼管後宮的事情,但是後宮發生了什麼,他是一清二楚。
……
“陛下,英國公和劉尚書已經到了長安城外了。”
伴隨著一隻信鴿落在了宣政殿門口,李忠立馬將最新的消息給李世民進行了彙報。
“傳朕口諭給劉德威,讓他搞清楚陰弘智到底在長安城拉攏了多少人,軍中有沒有誰是跟他有私下聯係的。”
李世民麵無表情的一邊批閱著奏折,一邊下達了指示。
“跟陰弘智有過聯係的人,可能不在少數,但是參與到了本次叛亂的,估計不多。百騎司也正在篩查那些陰弘智早年的部下和上司,看看他們跟齊州叛亂有沒有關聯。”
不管是哪個朝代,涉及到叛亂,帝王都是非常謹慎,一定不能有漏網之魚。
李世民也不例外。
“刑部也安排高手好好的審一審陰弘智,就說朕說了,如果他願意交代一些問題,朕可以給他一個全屍!”
李世民對陰家的仇恨,早就過去了。
相比這些恩怨,他更在乎的是帝國的穩定。
“陛下,楚王殿下求見!”
就在此時,蘭和小跑著來到李世民身邊。
“寬兒求見?讓他直接進來吧。”
李世民很清楚李寬的德性,絕對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就是不知道今天過來是要說什麼事情。
“見過陛下!”
李寬讓程靜雯先回家,自己獨自一人來到了李世民跟前。
“說吧,有惹什麼禍事了嗎?”
“陛下,看您說的!微臣今天是想跟陛下彙報一下我們大唐的海外戰略的事情。您也知道,觀獅山書院剛剛派出了史上最強的出海探險船隻,準備前往傳說中的美洲,不僅為了尋找高產農作物,也為我大唐開疆拓土。”
李寬自然不會一上來就跟李世民說:陛下,您饒了齊王殿下吧。
這是最低級的求情方法。
“海外戰略?”
李世民雖然知道東海漁業在海外的貿易搞得如火如荼,但是在他看來,大唐的重心永遠都是關中地區,是中原地區。
再不濟,開發江南道和嶺南道,也比開發海外要靠譜啊。
說實在的,大唐對土地的需求,並沒有那麼旺盛。
那些遠在天邊的海外之地,對李世民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所以李寬提到海外戰略的時候,他才會覺得詫異。
“是啊,不管是倭國、南北高句麗、新羅、百濟,還是林邑、天竺、大食,這些海外的國家,都是我們有接觸的,難以完全避免的。但是怎麼跟他們打交道,怎麼讓大唐的利益最大化,這就需要好好的考慮了。”
李寬沒有指望著大唐把全球都納入到統治之中,既沒有必要,也不現實。
凡事隻有對比,才能找到差距。
如果全球人都是大唐人,唐人還怎麼體現優越感呢?
再說了,海外很多地方都貧窮落後,大唐去占據這些地方,完全是給自己找麻煩。
當然,有礦的不算。
可是,隻要方法運用的妥當,不占據這些地方,一樣可以開礦。
“那你說說你想怎麼考慮?難道讓朝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跟開發蒲羅中一樣的在海外修建城池嗎?那國內的百姓會怎麼想?雖然這幾年大家的日子變好了,但是離生活過得好,還有很遠的差距呢。”
李世民的這個想法,顯然是代表了許多人的想法。
“陛下體恤百姓,實在是我輩楷模。大唐百姓能夠有這麼一個天子,實在是幸事啊。不過,發展海外,其實也是為了讓我們大唐的百姓生活的更好。像是去倭國做生意,就可以換回來大量的黃金白銀,去南洋可以換回來大量低價的香料;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讓瓷器、茶葉、絲綢、玻璃鏡子等東西的價值,得到幾倍、幾十倍的放大,為大唐換回來更多的東西。而做這些事情,是需要一個規劃的,是需要有一支強大的大唐水師在背後支持的,也是需要大唐在各地有足夠的支撐點才能完成的。”
“繞來繞去,你不會是又想跟朕提擴建大唐水師的事情吧?這不是第一輪擴張都還沒有完成嗎?”
李世民有點不滿的瞪了李寬一眼。
雖然他也從海外貿易中感受到了好處,但是要他把發展海外的重要性放在比發展國內更高,他是怎麼也不會同意的。
“陛下,微臣今天說的事情跟大唐水師沒有關係!”
“哦?那你到底想要說什麼!”
“海外戰略啊!您也知道這些年,我們從海外獲得了多少好處,要想讓這種好處維持下去,並且繼續擴大規模,就不得不上升到戰略層麵。如今我們的船隊已經開始向美洲進軍,澳洲的開發也已經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而南洋的各條海路上,更是每天都有大唐的商船在行走。
可是,一旦這些商船遭遇到大規模的襲擊,或者航線上新崛起了一些國家,我們就會變得很被動。舉個例子,商船要是在澳洲被襲擊了,先不說消息能不能傳回來,哪怕是傳回來,估計都是半年以後的事情了,再等到大唐安排船隊去救援,黃花菜都涼了!”
李寬說的這個情況,其實現在就已經在發生。
隻不過問題還不嚴重。
每年,都會有一些船隊失蹤,這些船到底是被風暴摧毀了,還是被海盜搶劫了,亦或是沿途的小國家出手的,誰也不清楚。
伴隨著大唐商隊變得越來越富裕,這種情況肯定會越來越多。
李寬不打算統治全球,但是更加沒有打算讓大唐百姓受欺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