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長孫無忌和高士廉他們這一次使用的是陽謀,我們還真有點不好一味的反對。”
當天晚上,楚王府中燈火通明,李寬召集了楚王府的主要人物,商討應對之策。
雖然他心中已經有了主意,但是朝會上搞的那麼熱鬨,楚王府中,大家也都比較擔憂。
所以還是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討論一下會比較好。
“玄策說的有道理,吏部作為統管天下官員的機構,我們要拒絕吏部往蒲羅中派遣官員,還是比較難的。
真要是盲目的拒絕,反倒是落到了他們的圈套之中,到時候估計陛下都會有想法。”
馬周對眼前的局麵不是很看好。
雖然他知道,隻要自己這幫人不願意,吏部想要往蒲羅中派遣官員的想法,短時間是不可能落實的。
但是人家使用的是陽謀,你要是沒有充足的理由,一味地反對的話,那也不是辦法。
“其實我倒是覺得不用特彆擔心。蒲羅中距離長安城那麼遠,如果吏部真的要一味的往蒲羅中安排官員,就看誰願意去?
到時候海上那麼遠的路途,要是船隻碰到什麼危險,失蹤了、翻船了,都是很正常的嘛。
再不濟,哪怕他們順利的到了蒲羅中,我們也有很多辦法收拾他們。”
許敬宗顯然比較腹黑。
他覺得主動權還是掌握在楚王府這邊的。
隻要李寬不準備配合,大家有的是辦法反抗。
“王爺,朝廷大義方麵,還是很難去抗衡的。我覺得倒是沒有必要一味的在這方麵進行反抗。
不過蒲羅中地處海外,畢竟有很多自己的特殊性。我們可以設立一些獨特的機構,把朝廷任命的官員給架空。
到時候,這來來回回的折騰幾次,幾年時間就過去了。”
武媚娘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雖然她馬上就要臨產了,不過碰到這樣的大事,她還是不想錯過的。
反倒是程靜雯沒有怎麼去管。
“側妃娘娘的提議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不過一旦吏部開始查收蒲羅中的人員安排,以後就很難反對他們往永平港、函館港等地派遣官員了。
進攻的主動權在吏部,我們被動的防守,很難保證到時候哪個地方會不會被他們給鑽空子。”
王玄策沉默了一會,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或者我們采用拖字訣,反正出海的船隻,普遍都掌握在東海漁業手中。
其他海船要出海,市舶司都是知道的,到時候我們就給他們創造各種各樣的困難,什麼船隻拋錨,走錯航線什麼的,磨一磨這幫官員的性子。
我覺得也不是所有人都敢跟我們楚王府作對的。”
許敬宗覺得海外的事情,隻要楚王府這邊不同意,其他人是沒有那麼容易伸手過去的。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不過我倒是覺得媚娘的那個提議不錯。
人家這一次使用的是陽謀,那我們就用陽謀來反駁他們。
長孫黨不是想要插手我們在海外的勢力嗎?這說明他們已經看清楚了自己的優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