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幾天陰暗的天氣之後,長安城迎來了貞觀二十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這個冬天,比往年要冷一些,不過街麵上的人群卻是不見減少。
有了棉襖這個物美價廉的保暖衣物之後,大唐百姓對於冬天的恐懼已經沒有那麼強烈。
長安城百姓的收入,基本上是在逐年增加。
但是蜂窩煤、棉布、棉襖這些禦寒物資的價格,卻是基本上沒有上漲,甚至是在逐年下降。
這麼一漲一降,百姓們的生活水平立馬就上了一個台階。
臨近年底,李寬也變得愈發的繁忙起來。
對於農戶來說,菜地裡的菘菜和萊菔,如今都被存入地窖之中,為即將來臨的寒冷冬天做準備。
楚王府有大規模的暖棚,倒是不用擔心冬天的蔬菜供應。
對於長安城的勳貴富商來說,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種各樣的新鮮蔬菜了。
當然了,普通百姓想要在冬天嘗一嘗黃瓜,那還是有點小奢侈的,沒有幾個人舍得。
“王爺,今年農學院實驗田裡頭種植的菘菜,平均每顆的重量可以達到六七斤,一旦普及開來,以後菘菜的價格就可以進一步的下降。
甚至一些百姓要是家中地少的話,單單種植菘菜都不至於餓死了。”
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實驗田中,許敬宗跟劉界親自陪著李寬在參觀菘菜的最後收割。
雖然被一層薄薄的積雪覆蓋了,但是農學院的學員們和幫工還是忙活的熱火朝天。
經過了聯係十幾年的改良和培育,大唐的菘菜已經基本上具備了後世大白菜的樣子了。
如今隻要把最新的菘菜進行推廣,大唐百姓冬天的蔬菜問題就真的差不多解決了。
就以現在西市中菘菜的售價來看,一文錢就能買到一大顆。
要是節約一點,這麼一大顆菘菜,足夠一家五六口人吃個兩天了。
如果自家院子裡有一些空地的話,直接種上一點菘菜,更是直接可以自己解決吃菜的問題。
“這個菘菜確實算是比較成功的案例了,農學院裡頭可以好好的總結一下菘菜培育過程中的經驗。
這個農學,看起來都是跟田地打交道,有些學員覺得研究農學沒有什麼前途。
但是其實這個觀點太過片麵了。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菘菜經過培育之後,各方麵的情況會有變化?
這裡麵背後蘊含的原理是什麼呢?是不是有什麼遺傳因子在裡麵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這些遺傳性因子的屬性又是什麼樣?
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農學院裡頭的研究項目,可以擴展到遺傳學的研究,擴展到生命的起源研究。
這裡麵可以做的文章,是非常非常多的。
特彆是跟格物學院中不斷改進的顯微鏡相結合起來,對於農學的研究,將來必定成為一個新的方向。”
觀獅山書院發展到現在,李寬對它有了更高的期待。
如今書院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書院,世界第一書院。
再考慮到這些年各種技術的進步,後世十七八世紀的研究成果,都具備了研究的可能性。
甚至十九世紀、二十世紀的挺多東西,在現在也具備一定的研究可能了。
這個背後蘊含的東西,可就非常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