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章 大唐郵局(習慣性萬字大章了)_大唐孽子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玄幻魔法 > 大唐孽子 > 第1553章 大唐郵局(習慣性萬字大章了)

第1553章 大唐郵局(習慣性萬字大章了)(1 / 2)

大唐的商業發展,如今是日新月異。

各種各樣的新式作坊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當然了,這些剛剛興建的作坊,對大唐的賦稅收入沒有特彆大的貢獻。

但是因為這段時間各種各樣的展會的舉辦,讓很多作坊的銷售額都暴增。

最近一個月的銷售額,比往年兩個月的都還要高。

雖然不是每個作坊都是這樣的情況,但是工商業繁榮的景象,卻是許多人都能感受到。

“太子殿下,長安城今年一到四月的賦稅收入已經初步統計出來了。

從目前初步的數據來看,今年的賦稅收入相比去年有了三成的增幅,並且四月份的增幅明顯高於之前三個月,幾乎就是比往年上漲了八成之多。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長安城今年的賦稅收入比去年增加五成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可以更高。

這在曆年的統計之中都是非常少見的。”

戶部尚書唐儉拿著一本彙總的數據表來到了李寬麵前,彙報了一個好消息。

這些年,他這個戶部尚書的日子過得可是很不錯。

雖然朝廷的支出在不斷增加,但是賦稅收入的增幅也是很不錯。

這麼一來,他這個戶部尚書的工作就好做很多了。

今年要不是長安城到涼州的鐵路修建耗費巨大,他這個戶部尚書的日子就更好過了。

管錢的人,隻要錢足夠多,就可以過得很爽。

要是沒有錢,天天都要想著籌集錢財,那麼日子可就難過了。

“哦?往年的增幅不是一般都隻有兩成左右嗎?

為何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是隻有長安城這樣,還是其他州縣都有類似的情況?”

對於一個國家的財政收入來說,多幾個點和少幾個點的增幅,影響其實挺大的。

主要是這個基數很大,差幾個點就差很多。

大唐的賦稅在貞觀二十年的時候首次突破了五千萬貫。

然後在貞觀二十一年就直接突破了六千萬貫。

按照現在的趨勢,今年突破八千萬貫也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明年就有望首次突破一億貫錢。

這個時候,幾個點的差異就是幾百貫錢。

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幾百萬貫錢能夠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

至少用來修建水泥道路的話,足夠修建一條重要州府之間的主乾道了。

“目前隻是統計的長安城的情況,其他地方的情況可能會比長安城差一點,但是也不會差的特彆多。

特彆像是登州、涼州、揚州、杭州等地,增幅很可能可以接近長安城。

至於四月份的增幅遠高於前麵幾個月,下官認為應該是展覽會的功勞。”

唐儉雖然在大唐朝堂上的存在感沒有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那麼強,但是人家也是響當當的一放大佬,能力還是有的。

再說了,哪怕是他的能力差一點,戶部那麼多的官員胥吏,總有能力強的。

所以對於這個賦稅數據的變化,戶部早就分析完成了。

“展覽會的功勞?展覽會對我們的賦稅收入有什麼影響嗎?”

最近舉辦了很多展覽會,這個事情李寬是知道的。

不過他現在每天要處理的事情非常的多。

大多數時候,他隻知道最近發生了某件事,但是這件事的背後有什麼故事,有什麼影響,他就不一定知道了。

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又不是一個非常勤勞的人。

到了該睡覺的時候,自然就要睡覺的。

“這個影響可就大了!

通過這個展覽會,大家對於很多自己以前想要購買但是一直買不到的東西,突然發現了合適的選擇,所以就開始購買。

通過這個展覽會,不少商家曾經有過的想法,但是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覺得沒有辦法實施,現在也變成了可能。

通過這個展覽會,很多人本來隻是去看一看湊熱鬨的,但是卻是發現了新的商機,開始擴大自己作坊的規模或者經營種類。

如此種種,但凡是參加了展覽會的鋪子或者作坊,這段時間的業務都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他們不斷的招募人手,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效率。

這些都是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賦稅收入的。”

唐儉簡單的解釋了一下賦稅收入變化的原因。

“哦?沒想到這個展覽會還有這個功勞啊。

難怪王富貴之前跟我彙報說要單獨修建一座展覽館。

現在看來,這個展覽館還真是很有必要的。”

李寬前世雖然也參加過車展這些展覽會。

不過,那個時候看車展,主要是衝著車模去的。

特彆是早些年對車模的穿著沒有特彆多限製的時候,那是一個比一個穿的少,還真是搞不懂大家是去看車的,還是看車模的。

後麵車模少了,觀看車展的人數也就明顯有了下降。

李寬來到大唐前的好幾年時間,都沒有再去參加車展了。

“現在我們大唐的作坊越來越多,但是各個作坊的情況,除了相熟的人之外,大部分都不為人知。

可能某個掌櫃明明對某種零件有很迫切的需求,但是卻是沒有及時的找到相關的生產作坊,最終選擇了一個不是很好的選擇,甚至是取消了原本的規劃。

但是同個這個展覽會,我們就可以讓很多的作坊之間彼此知道對方的情況。

至少知道這些作坊是做什麼的。

如果自己有什麼需求的時候,立馬就可以想到有哪些作坊的存在,可以去上門溝通一下。

我聽說王掌櫃每次舉辦展覽會的時候,都會安排夥計詳細的記錄各個參展作坊的情況。

然後彙總印刷成一個冊子,贈送給各個參展的商家。

這個小冊子,如今已經成為了許多作坊主的寶貝呢。”

唐儉把自己了解的一個趣事說了出來。

雖然大唐的報刊行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比較發達了,但是整個大唐社會的信息流通,還是比較緩慢的。

特彆是各個跨行業的作坊之間的信息流通,就更加緩慢了。

哪怕是到了後世,隻要不是那些大企業的消息,哪怕是同行的人,也不見得知道其他公司發生了什麼事情。

更加不用說現在的大唐了。

王富貴搞出來的那個小冊子,雖然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但是畢竟算是收集了一批作坊的信息,能夠讓相關的人員知道行業的情況。

之後大家通過各種各樣的聚會、溝通,自然就能有力的促進溝通。

“唐尚書,你有沒有覺得我們大唐各個州縣之間的信息溝通太不方便了?

這些參展的作坊和鋪子,大部分都是長安城的。

哪怕是如此,各個作坊之間的很多信息也是不了解的。

這裡麵的原因固然是有許多,但是信息流通不方便應該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特彆是涉及到跨道之間的信息流通,除了一些大商家之外,要想送個信息去到其他的道,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煩。

普通的商家離開家鄉之後,要想跟家中通一下消息,也是非常的麻煩,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

這個情況,你有沒有想過什麼解決辦法呢?”

跟唐儉的交流之中,李寬想到了這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自己貴為大唐太子,下麵有情報調查局來轉麼收集消息,有信鴿負責送信,所以才勉強做到了解天下大事。

但是其他人顯然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的。

眼下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更加沒有電腦,要想快速的溝通,顯然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但是至少比較原始的信件,得想辦法解決吧?

“太子殿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千古年來就是這樣。

從秦朝開始,朝廷為了解決公文傳遞的問題,就開始成立了驛站。

如今我們大唐的驛站幾經發展,已經比之前強大很多,各地的公文已經能夠比較順利的到達長安城了。

但是對於普通商家和百姓來說,除非安排專門的夥計,或者是有老鄉正好回家,要不然的話是很難傳遞家書回去的。”

唐儉這話,說的中規中矩。

如果是換成其他的人聽了,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反正千百年來就是這樣的,又不是大唐才如此。

這麼多年都過來了,說明家書傳遞不順暢也沒有什麼大問題的。

但是李寬顯然是不這麼認為的。

“不,這樣是不夠的!

朝廷的公文能夠通過驛站來傳遞,那麼普通百姓的信件是不是也可以通過驛站來解決呢?

伴隨著大唐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員流動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以前的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居住的縣,所以大部分人對於信件的傳遞,其實是沒有需求的。

可是現在不同了,很多背井離鄉的百姓,也希望能夠有機會跟家裡報個平安。”

李寬的這話說完之後,唐儉就立馬感到有麻煩事朝著自己招手了。

千百年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現在想要解決的話,肯定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太子殿下,雖然通過努力,大唐百姓的識字率比前朝有了提高。

特彆是在長安城,很多人都能識文斷字了。

當時放眼大唐,大部分的百姓其實還是不識字的。

哪怕是他們可以傳遞書信,大家也都不會寫,不會看,這方麵的需求,應該也不見得有那麼旺盛吧?”

唐儉的這個觀點,應該也是代表了不少人的意見的。

整個大唐,九成以上的人應該還是不識字的。

對於不識字的人來說,寫信也好,看信也好,顯然都是一個問題。

“你說的沒有錯,確實很多人都不識字。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寫家書啊。

不識字可以找到識字的人去寫,看不懂信件,可以找能夠看懂的人去看。

每個鄉村,總能找到一兩個識字的。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怎麼讓家書能夠順利傳遞到大唐的各地,這才是最難的事情。”

李寬一邊說著話,一邊想著到底怎麼把大唐的郵政係統給建設起來。

雖然已經有了驛站了,但是那主要是在各個州縣之間起到傳遞作用。

要想讓每個百姓寄出去的信件都能順利的到達目的地,顯然單靠現在的驛站是絕對不夠的。

這時候,李寬想到了後世八九十年的郵差。

雖然進入到新世紀之後,郵差的身影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騎著自行車或者是摩托車的郵差,是各個鄉鎮村落中最受歡迎的一批人。

八毛錢的郵票就可以將信件寄送到全國各地。

六毛錢的郵票就可以將信件寄送到全市各地。

這個價格是幾十年都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當然了,等到李寬來到大唐的時候,他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寄過信件了。

那時候的信件市場已經基本上被電子郵件等東西給取代了。

或者是被各個快遞公司給取代了。

李寬現在想要在大唐建設去信件和快遞傳遞係統,顯然是沒有那麼容易的。

但是這卻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

李寬的第一把火是人口調查,現在已經在開始展開了。

很多人都在想著李寬的第二把火會是什麼。

現在看來,把信件的傳遞,把大唐的郵政係統給建設起來,這就是第二把火。

這個東西對於大唐的商業流通也好,對於百姓的信息交流也好,都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的。

“太子殿下,如果真的要實現家書的順利傳遞,讓所有百姓的家書都能及時的送到對應的人手中,那麼需要的驛站數量就至少要增加好幾倍。

並且這個家書傳遞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百姓也不見得能夠承受的起。”

唐儉沉默了片刻之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大唐的驛卒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是你架不住數量多啊。

假如一個驛卒要專門送一封信件到某個鄉下的小村落。

按照現在大唐的交通環境,很可能一天的時間都不夠。

哪怕就是不考慮路上的風險,順利的花費幾天時間把一封信件送到了對方的手中。

那麼這個信件的傳遞費用要怎麼收取呢?

不收錢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那樣的話,那麼不管增加做少驛卒都不夠的。

但是收錢的話,這麼一封信的傳遞成本可能高達幾十文錢,甚至幾百文錢。

普通百姓誰能承受的了?

並且,這個傳遞成本,由誰來承擔,也是一個問題。

心中滿懷著各種各樣的疑問,唐儉覺得很是頭大。

因為從李寬的語氣裡頭,他已經感受到了這個事情估計是很難做也要去做的了。

“驛卒的數量自然是需要增加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這也算是擴展了一個行業,解決了一批人的就業問題。

至於你說的傳遞成本問題,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是比較高的。

但是伴隨著這個係統的發展,大家意識到了他的好處之後,郵寄信件的人自然就會越來越多的。

到時候一個驛卒送信去某個鄉鎮的時候,可能就會有數十封,甚至是數百封的信件一起送。

分攤到每封信的成本上麵就沒有那麼高了。

另外,我們可以把這個驛站進行一些改革,成立大唐郵局專門負責所有信件的傳遞。

在每個州府有州府的郵局,在每個縣裡頭有每個縣的郵局。

甚至在每個鄉鎮都可以招募一些兼職或者專職的人員來幫忙送信。

相關的成本,郵寄信件的人承擔一部分,朝廷補貼一部分。

朝廷現在的賦稅收入不是增加的很快嗎?我覺得今年就可以專門的拿出幾百萬貫錢出來,先把大唐郵局的框架給搭起來,試著開始運營起來。

讓百姓們見識到他的好處之後,自然就可以進入到發展的快車道。

指不定過個幾年的時間,大唐郵局的業務量上來之後,不僅不需要朝廷補貼錢財,還能給戶部掙點錢呢。”

李寬終究還是把大唐郵局的事情正式的拋給了唐儉。

雖然心中在歎氣,但是唐儉卻是隻能硬著頭皮接下了。

至於李寬說的以後可能可以掙錢的事情,他是壓根不信的。

“太子殿下,拿出一筆錢來成立大唐郵局,在各地把架構組建起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大唐郵局關係到各個州縣的很多分支機構,又涉及到百姓們的貼身利益。

很多事情要怎麼辦理,微臣還需要回去召集人員討論一下。

要不然到時候好事變成壞事,那就辜負了太子殿下的一番好意了。”

唐儉這話說的倒也沒有毛病。

不過李寬很了解這個時候官員的工作效率。

唐儉說是回去討論,誰知道什麼時候有討論結果?

這要是拖個幾個月時間,第二把火就顯得有點不旺盛了。

“大唐郵局的成立,自然是涉及到方方麵麵,需要各個州縣的衙門配合。

這裡麵的人員雖然不是朝廷的官員,但是也算是隸屬於戶部的一個機構。

這些人在大唐郵局工作,也算是為朝廷辦事。

各個州及以上的機構的負責人,可以保留官員身份。

其他人員可以從各個書院或者當地的胥吏、百姓之中招募。

其他有什麼具體的問題,你但凡是已經想到的,都可以先說出來,看看我能不能想到解決的辦法。”

很顯然,李寬是要逼著唐儉趕緊把活給乾利索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信件的傳遞,人家商家或者百姓會選擇我們大唐郵局,自然是因為我們大唐郵局的收費比較有優勢,他們傳遞信件更加方便。

但是這個收費,到底要怎麼定,然後我們怎麼收,百姓們的信件怎麼給到我們,這都是一個問題呢。”

唐儉心中再次歎了一口氣,不過卻是隻能打起精神,認真的開始思考,並且把自己想到的問題給拋了出來。

“這個好說!雖然送到不同的地方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樣的。

但是我們要想讓大唐郵局順利的運轉下去,這個收費方法就不能太過複雜,否者推行下去的時候就會變了樣子。

這個收費,也沒有必要搞太多的標準,我們簡單的設定幾個基準就可以了。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按照縣內信件傳遞,州內信件存底,道內信件傳遞和大唐境內郵件傳遞和大唐境外郵件傳遞分成五個等級。



最新小说: 溪城之殤 合歡宗惡雌恃美行凶,眾夫瘋魔了 無雙追雲錄 我就想安心種田,你讓我逐鹿中原? 替身白月光死遁後,全宗門火葬場 重生之最少年 重生下鄉知青,開局被人送老婆 九時墟 轉職資本家,開局校花成為我牛馬 係統讓我當舔狗?我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