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轟隆!”
幾萬騎兵奔馳在道路上,根本就沒有“嘚了!嘚了!”的馬蹄聲。
隻剩下雷鳴一般的轟鳴聲。
從長安城到涼州的距離雖然超過一千裡,但是如今道路很好走,又不用擔心後勤補給物資的速度拖累行軍。
所以蘇定方和薛仁貴的大軍,隻不過是花了幾天的時間就出現在了涼州城外。
原本一人一騎的隊伍,在這裡得到了大量的馬匹補充。
涼州本來就是盛產戰馬的地方,再加上緊急從青海道等地調撥的馬匹,基本上在這裡補給完畢之後,大軍就實現了一人雙馬。
這其實也是大唐國力的一種綜合體現。
不需要太怎麼動員,就能輕易的從各個馬場之中調撥幾萬匹馬。
這在曆史上的任何王朝之中,都是非常罕見的。
要知道,不說缺不缺馬,單單要養這麼多馬匹,花費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好在大唐現在遍地都是牧場,不管是青海道還是原本東西突厥所在的地方,亦或是河北道和遼東道,都有大量的馬場存在。
而伴隨著遼東道的大豆種植麵積的不斷擴大,豆粕這個東西,也已經變得比較廉價。
這讓大唐養殖馬匹的成本進一步的下降。
“仁貴,我們繼續率領大軍,一直前往甘州、肅州,然後在肅州修整一天之後,越過玉門關,朝著西洲而去。
在肅州之前的行軍過程,基本上不需要有什麼顧慮,直接往前衝就行了。
不過出了肅州之後,就需要安排前鋒營先趕路,並且把斥候散開來。
我們也不確定大食帝國的軍隊,現在在西域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傍晚時分,隊伍已經停下來結營休息。
蘇定方跟薛仁貴兩人一邊巡視軍營,一邊說著話。
這一次的出征,不管是對於蘇定方來說,還是對於薛仁貴來說,都是難得的一次機會。
雖然他們現在都是十二衛的將軍,但是跟那些老將相比,資曆顯然還是差一點。
如果能夠在西域打一個漂亮仗,那麼他們才算是在大唐軍中徹底的站穩了腳跟。
“百騎司和情報調查局都會全力為我們提供情報服務,西北貿易也有一些商隊分布在西域。
這兩天也都陸陸續續的會有消息送到軍中。
雖然太子殿下非常重視大食帝國,我也認為大食帝國的軍隊的戰鬥力不會差。
不過他們要想那麼快的攻下西洲、伊州,估計還是有點困難的。
真要是這些地方都被大食帝國拿下來了,對我來說也不完全是壞事。”
薛仁貴可是曆史上唐高宗時期軍中的扛把子,戰略眼光自然是不會差的。
他的話一出口,就引起了蘇定方的興趣。
“哦?此話怎講?”
“西域太大了,不管是距離長安城還是距離大食帝國本土,都是非常遙遠的。
雖然依靠著以戰養戰的方法,大食帝國的軍隊的行軍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是有些東西終究不是依靠戰爭就能得到補充的。
就像是有經驗的將士,一些趁手的兵器,這些都不見得能夠順利補充的。
並且距離本土越遠,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就會越濃厚。
一旦大食帝國的軍隊出現在西洲,那麼就意味著他們在西域已經經曆了無數的戰鬥,打敗或者滅掉了龜茲國等西域諸國。
而對於我們來說,出了玉門關,隻需要十來天的時間就能趕到西洲,不管是後勤補給還是將士們的體力消耗,受到的影響都是比較少的。
並且西洲畢竟是在我們的治理之下,我們對於西洲四周的情況也是比較熟悉的。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這邊。
當然了,連西洲都出現了大食帝國的軍隊的話,說明他們的戰鬥力真的很強。
哪怕是我們要一統西域,也是需要花費不少的精力的。
如今人家那麼輕鬆就完成了,那就意味著他們是一個不比我們差的存在。”
薛仁貴這麼一分析,蘇定方忍不住點了點頭。
確實,大食帝國距離大唐越近,對於他們來說,戰鬥就越好打。
相反的,萬一大食帝國才剛剛進入到西域就停滯不前了。
那麼對於大軍來說反倒是有點麻煩。
因為大家還需要至少花費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出現在對方麵前。
這種高強度的行軍之後,將士們的身體狀況肯定是會受到一定影響的。
最關鍵的是十萬匹馬,五萬將士的後勤補給,其實也是非常龐大的。
在貞觀年間,後勤物資的運輸消耗是非常大的。
一百斤大米從長安城運輸到西域,估計損耗都超過六成了。
甚至誇張一點,可能最終隻有兩成的大米能出現在西域呢。
雖然通過商隊來補充大部分的後勤物資,可以減少路上的消耗。
也能充分的調動商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是難度仍然不小。
當然了,唐軍也可以跟大食帝國一樣,采取以戰養戰的方法。
西域那麼多國家,牛羊肯定是不會少的。
多抓一些用來充當軍糧,也是能夠大大的降低後勤補給的難度的。
但是這樣也是有壞處的。
大唐是想把西域徹底的納入到自己的統治之中。
如果把名聲搞臭了,以後要順利統治就很麻煩了。
這點政治覺悟,蘇定方和薛仁貴都是有的。
“聽說大食帝國的軍隊,往往悍不畏死,就連太子殿下都對他們有一些忌憚。
仁貴,這一次作戰,你有什麼好的想法?”
蘇定方雖然對自己很有信心,不過他也不是那種會輕視敵手的人。
隻有充分的重視對手了,才能更加順利的贏得戰爭。
“從目前收集到的信息來看,大食帝國確實是一個值得正視的對手。
不過他們的整個科技水平跟我們還是有明顯的差距的。
如果不是西域太遠了,我們直接運輸一百架火炮過去,立馬就能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不過哪怕是如此,到時候我們幾百個熱氣球輪番出動,對他們的駐地先進行一輪轟炸,也能大大的打擊他們的戰鬥意誌。
這種從來沒有失敗過的軍隊,一旦碰到這種打擊,對於士氣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想一想當初西突厥和薛延陀人的反應,他們的騎兵也不可謂是不精銳,但是麵對毫無還手之力的攻擊。
也很快就潰敗了。
所以這一次的作戰,我覺得首先就是要搞清楚大食帝國的主力部隊到底在哪裡。
然後我們立馬就安排熱氣球營出動,給他們來一記狠的。
如果運氣好的話,我們還能趁著他們混亂的時候,再偷襲一把,直接就把他們給打蒙了。
之後的戰鬥,就是輪到我們的弩箭和床弩出動了。
經過了將作監的多番改進,又大量的使用了精鋼作為材料。
我們的弩箭和床弩,不管是射擊速度還是射擊精度,亦或是射擊距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
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武器攻擊的大食軍隊,接二連三的遭遇挫折之後,戰鬥力肯定會大幅下降。
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再堂堂正正的跟他們發起一輪騎兵的對決,在戰場上光明正大的給他們一擊。
這麼幾番操作之下,基本上就大局已定了。
剩下的收尾工作,那就是怎麼搞都沒有問題了。”
薛仁貴雖然很重視大食帝國的軍隊,但是他並不認為這一次的戰鬥會有多大的難度。
雖然熱氣球在大唐已經出現了很長時間了。
但是大食帝國距離大唐太遠了。
大概率他們還是沒有聽說過熱氣球這個東西。
哪怕是道聽途說的聽到一些東西,也隻是把它當成是一個故事來聽。
“嗯,這麼看來,最難的還是要把大食人的動靜搞清楚。
這樣我們才好及時的製定作戰方案,給他們來個狠的。
如果能夠快刀斬亂麻的把大食帝國的軍隊給滅掉了,對於朝廷來說也是很有好處的。
不僅可以大量的節約各種錢財,也能讓西域諸國看到我們大唐的強大。”
“是的,他們沒有還手之力的敵人,在我們麵前那麼輕易的就戰敗了。
這對於打擊西域諸國的信心來說,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朝廷既然想要徹底的統治西域,那麼這裡原本的番邦屬國就沒有必要再存在了。
但是他們世代居住在這裡,我們要想完全漠視他們的存在也是不現實的。
這個時候,如何采取各種有效地對策,就顯得很重要了。”
薛仁貴跟在李寬身邊那麼多年。
對於李寬的想法也是非常清楚的。
很顯然,這一次朝廷安排自己和蘇定方作為領軍的將領,自然不完全是看重了自己的軍事本領的。
有著絕對的裝備優勢和訓練優勢,朝中還有很多將領可以輕鬆的完成這一次的戰鬥。
“你說的也有道理,這一次出征西域,還真不能簡單的把它當成是一般的戰鬥。
背後蘊含的許多政治意義,也是需要我們考慮的。
太子殿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了,就是對我們的信任。
要是做得不好,就對不起這份信任了。”
聽了薛仁貴的話,蘇定方也感受到了一絲的壓力。
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一個比較純粹的軍人。
要不然也不會那麼多年了都沒有特彆大的功績出來。
哪怕是當初跟著李靖一起參加了滅掉東突厥的重要戰役,也沒有得到什麼重用。
要不是後麵李寬對他多有提攜,估計他想要出頭,還得等幾年呢。
這方麵,薛仁貴跟在李寬身邊那麼多年,顯然是比蘇定方做的要好。
“是的,西域這個地方,雖然看起來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是這裡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哪怕是為了維持這個貿易線路,也是有必要把它納入到朝廷的實際統治之中來的。
還有一個影響因素,估計是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
那就是棉花這個東西,是原產於西域的,也就是說西域的氣候環境,是很適合種植棉花的。
而棉布如今已經是大唐百姓最主要的布匹來源,在各行各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運用。
雖然我們在朔州北部種植了不少的棉花,但是如果能夠在西域開辟另外一個棉花種植區域的話。
那麼對於抵抗天災人禍的風險能力,肯定會高很多。
西域地域遼闊,關中百姓去到朔州北部可以分到一百畝土地,要是去到西域的話,直接給他們分一千畝都沒有問題。
到時候,一個普通百姓家分配幾個奴仆,立馬就能成為小有身家的地主。
這對於提高我們大唐的綜合國力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事情。
眼下太子殿下正在推進整個大唐的人口調查工作,甚至還安排了自己最得意的門生去負責這個事情的落實。
雖然現在最終的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已經了解到的一些數據就可以看出來大唐的人口其實已經進入到了快速增長的階段。
貞觀二十一年的人口數量,很可能比貞觀初年翻了一番都不止,跟武德元年相比,增加的就更多了。
而現在大唐已經初步的解決了吃飯穿衣問題,這個人口增加的速度,肯定會越來越快。
不用多少年,大唐的人口就可以突破一個億,甚至有可能現在就已經突破了一個億。
之後兩個億,三個億,甚至是更多的人口,也不是不可能。
這麼一來,人口全部集中在原本的各個道,肯定就不大合適了,各方麵的壓力都會很大。
如果能夠分配一部分到西域,一部分到鎮北道和遼東道,然後再有一部分到海外各地。
這個人口增長的壓力就會得到大大的緩解。
將來整個天下有一半的都是唐人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是我們說了算了。”
薛仁貴從人口這個很特彆的角度跟蘇定方分享了自己的認識。
剛開始的時候,蘇定方還覺得薛仁貴的這個擔憂實在是沒有什麼意義。
大唐一直都缺人手,哪怕是現在這個情況有所緩解,也還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的。
現在薛仁貴居然擔心以後人口太多帶來的壓力。
簡直不可置信。
但是沉默了一會,好好的思索了一下這個人口增加的速度之後,蘇定方又有點理解薛仁貴的擔憂了。
你人口增加一個幾百萬,甚至幾千萬,那都是好事情。
大唐有大把的地方消化。
但是如果增加一個億,兩個億,那麼單靠原本的州縣來消化,肯定會麵臨巨大的壓力。
這相當於大唐的人口變成現在的五六倍,那麼原本差不多解決了的糧食問題和穿衣問題,立馬又會再次的凸顯出來。
曆史上,好些朝代到了末年,都會因為土地兼並等問題導致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要是大唐也麵臨這個問題的話,那就是會出大事的。
“還是仁貴你想的比較周到!
這一次雖然我是隴右道行軍大總管,但是你有什麼想法,都可以拿出來說,我們一起商量之後再做決定。”
這個時候,蘇定方也算是徹底的認可了薛仁貴。
這個太子殿下的嫡係親信,不僅個人身手很好,用兵很有技巧,政治覺悟也比自己高很多啊。
要是沒有意外,將來薛仁貴的前途應該是比自己要大的。
……
席君買這段時間也很忙。
順風鏢局的業務現在是遍布大唐,他們在南洋還有專門的訓練基地。
如今單單順風鏢局旗下的鏢師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兩萬人。
這些人有不少都是十二衛退下來的將士。
不過,自從大唐朝廷準備對西域用兵之後,席君買立馬就從長安城跑到了涼州。
隴右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他不是很熟悉,但是副總管薛仁貴卻是他的老熟人。
雖然他不可能名正言順的跟著大軍一起出征。
但是跟軍中保持密切聯係,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薛仁貴也是知道李寬讓席君買去負責順風鏢局的目的是什麼。
這一次朝廷把大部分的後勤都交付給各個商家去處理,其中需要順風鏢局護衛的商家,不在少數。
換句話說,這一次前往西域的人馬當中,至少有幾千人是順風鏢局的鏢師。
這些人要是聚集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等閒對上一萬敵軍,他們也都是敢直接衝上去的。
“達飛,你們的捕奴隊不是隻有兩千人嗎?怎麼這一次居然出動了三千多人手?”
在涼州前往肅州的道路上,席君買跟達飛騎著馬齊頭並進。
順風鏢局雖然在整個大唐有兩萬多人手,但是他們都是分布在各個州縣的。
短時間內要聚集太多的人手,還是很有困難的。
所以這一次席君買跟想要在西域立功的達飛一拍即合,準備合作去撈點功勞回來。
“席總鏢頭,我們捕奴隊的編製是隻有兩千人。
但是這些年,總是有一些人從捕奴隊退出來的,也有一些想要進入到捕奴隊卻是沒有成功進來的。
這一次我們把他們都給搞進來了。
從涼州出發去西域的商隊那麼多,如今西域又處於戰亂之中,正是需要我們去保護大唐子民的時候。
想來太子殿下知道這個事情之後,應該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
達飛心中沒有什麼跟大唐作對的心思。
相反,他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想要大唐更加強大。
因為他在各個胡人部落裡頭得罪了太多人,如果沒有大唐的庇護,他根本就活不下去。
所以哪怕是現在的做法有點問題,他也是問心無愧的。
“嗯,這種作戰模式之前太子殿下已經嘗試過一次,但是說實在的,對於各方麵的要求其實是比較高的。
萬一出現了什麼意外,大軍就很可能因為後勤補給不及時的問題出現亂子。
這一次我可是聽說大食帝國的軍隊有十來萬,但是朝廷隻安排了五萬大軍出征。
我們這幾千人馬,也算是一個補充吧。”
席君買雖然對自己非常有信心。
論起單打獨鬥,他誰也不怕。
但是千軍萬馬之中,他倒也知道個人的勇猛其實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如果沒有一定的兵力和陣仗支持,是不可能擊敗大食帝國的。
“是啊,不過我們大唐的裝備天下無敵,各種新奇的武器是其他人聽都沒有聽到的。
哪怕是我們捕奴隊,現在裝備的弓弩和大刀也都全部使用精鋼製作。
在這方麵,我們絕對是有巨大優勢的。
聽說這一次還有三千重騎兵跟著出征,到時候肯定可以打大食帝國一個措手不及。”
達飛這些胡人,有時候比席君買他們對大唐更加有信心。
感受過缺少鋼鐵的滋味的胡人,比誰都明白精鋼的重要性。
就大唐現在的精鋼產量,全世界其他地方全部加起來也就隻有大唐的一個零頭。
甚至連零頭都不到。
這就意味著各種弩箭可以隨射,所以兵器全部都使用精鋼製作。
就連普通的護衛,也都能配備精鋼製作的大刀。
這個優勢,在戰場上大規模作戰的時候是非常明顯的。
兩支軍隊衝擊在一起的時候,對方的刀劍要是直接斷了,基本上就意味著小命也就丟了。
“那倒也是,仁貴本身就是一個神射手,用兵又非常精妙。
如此精銳的隊伍在他手中必定可以發揮出更大的威力出來。
到時候留給我們的很可能就隻是打掃戰場,看守俘虜的工作了。”
想到這裡,席君買莫名的有些憂傷。
自己可能沒有機會上戰場了。
雖然大食帝國很強大,但是席君買顯然不認為他們能夠比大唐更加強大。
“隻要我們想要戰鬥,那是一定有機會的。
雙方出動的都是騎兵,那是大食帝國戰敗了,肯定也會有不少的潰軍的。
這個時候,就是我們發揮威力的時候了。
論起大規模的正規作戰,我們捕奴隊肯定是比不上正規軍的。
但是論起小規模的追擊,我敢說這個天下就沒有哪支隊伍比達飛訓練的捕奴隊厲害。”
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捕奴隊首領,達飛的身手也是非常不錯的。
要不然也壓不住那麼多遊走於特殊環境之下的部下。
“哈哈,你這麼說也有道理,那我們要加緊趕路了,要不然到時候連口湯都喝不到了。”
……
邏些城。
作為吐蕃國的國都,這座被眾山環繞的高原城池,這些年的發展也是非常快的。
在祿東讚的輔助下,鬆讚乾布陸陸續續的征服了象雄國,滅掉了天竺北部的一些國家。
還跟尼泊爾的關係處的非常好。
國內的各種手工業發展的非常快,吐蕃國所在的山南地區的農耕業也發展的不錯。
雖然不能說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吐蕃國的百姓,這些年的生活水平卻是真的有實實在在的提高。
雖然大唐在青海道和劍南道都給商隊進入吐蕃國設置了不少的限製,但是兩國之間的交流還是非常充分的。
除了兵器和鐵器這些敏感的東西受到了比較多的限製之外,其他的很多東西都是能夠自由流動的。
至於一些大唐不讓輸入到吐蕃國的東西,由於有商人從天竺那邊往北進入到吐蕃國,進行商業貿易。
所以吐蕃國在鐵器等方麵也算是獲得了補充的途徑。
再加上他們自己也在發展這方麵的產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給自足。
這讓鬆讚乾布的信心可謂是大漲。
要不然他也不會連續幾次嘗試著在大唐邊境挑釁唐軍。
發現搞不定大唐之後,他倒也乾脆。
立馬再次的將發展重心放在了南邊和西邊。
從吐蕃國南部,沿著尼泊爾的那個方向朝著西域而去,有著吐蕃國獨特的一條道路。
這條道路的安全性非常高,因為北麵都是原本象雄國的區域,放在後世就是荒無人煙的阿裡地區。
所以他們走這條路進入到西域,根本就不用擔心會受到唐軍的攻擊。
哪怕是到了西域之後,他們也能很靈活的進行對應。
一旦發現風向不對,立馬就可以掉頭往回。
“讚普,這是最新從西域那邊傳來的消息。
大食帝國的軍隊已經把龜茲國滅掉了,如今正朝著西洲而去。
估計這個時候他們在西洲已經跟唐軍發生正式的衝突了。”
祿東讚作為吐蕃國的大相,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許多吐蕃國的消息都是先到了他的手中之後,才會到鬆讚乾布這裡。
很顯然,這一次從西域傳回來的消息也不例外。
“大食帝國可是這些年除了大唐之外,我們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
讓他們在西域跟大唐鬥一鬥,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
免得大唐總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身上,對我們的發展百般限製。”
鬆讚乾布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心情顯然很是不錯。
在他看來,要是大食帝國能夠跟大唐打的你死我活,打個幾十年,那就最好不過了。
有了這些發展時間,吐蕃國立馬就可以將自己的實力提高一大截。
到時候,此消彼長,哪怕是對上了大唐,鬆讚乾布也是很有信心的。
特彆是這兩年邏些城南邊,新來的一批商隊,給吐蕃國帶來了大量的鐵器。
甚至一些精鋼製作的刀劍都能買到。
這讓鬆讚乾布對於未來的發展更是信心十足。
對付這些商家,隻要提供足夠的黃金就可以了。
為了黃金,他們簡直是什麼都敢售賣。
而有了更多更好的武器,吐蕃國也可以進一步的入侵北天竺,搶奪那幫蠻子手中的黃金。
也可以捕捉更多的天竺奴仆來給吐蕃國乾活。
“確實如此!所以我們的隊伍在西域吃了大食人的虧之後,立馬就選擇了避其鋒芒,讓大食人跟西域諸國去鬥。
等到西域諸國都被大食帝國滅掉了,這個消息肯定也傳到長安城去了。
到時候大唐的那位天可汗,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肯定是會安排大軍進入到西域跟大食帝國作戰的。
這個時候我們就躲在旁邊坐山觀虎鬥就行了。
反正在這些人看來,我們吐蕃國地處高原,沒有西域諸國那麼肥沃。
隻要沒有搞定西域諸國,他們是不會主動的進攻我們的。”
聽了鬆讚乾布的話,祿東讚的心情也很是不錯。
如今的局麵,在他看來確實是千載難逢啊。
吐蕃國四周,除了大唐之外,已經沒有其他能夠威脅到自己的存在。
如今大唐又跟大食帝國要鬥起來了。
這是吐蕃國最好的發展機會啊。
“這個大食帝國,之前沒有什麼聽說過,他們真的那麼強大嗎?”
吐蕃國作為一個內陸國家,哪怕是作為讚普,鬆讚乾布的消息也是比較閉塞的。
彆說吐蕃國了,就是大唐國內,大部分的人都是沒有聽說過大食帝國的。
哪怕是聽說了這個國家的人,對他的實力也是不了解的。
也難怪鬆讚乾布會有這個疑問。
“關於大食帝國,這段時間我也多方了解了一下。
從一些天竺北部過來的商家那裡得到的消息來看,這個大食帝國是在波斯帝國繼續往西的地域中存在的一個國家。
這些年,據說大食帝國滅掉了不少的國家,就連波斯帝國也都被他們滅掉了
所以大食帝國應該是非常強大的。
哪怕是比不過大唐,想來也不會差的特彆遠。
前幾天,我們從一個大唐商家那邊得到了一個地球儀,上麵有最新的一些各個國家的情況。
如果這個地球儀的信息是準確的,那麼大食帝國的占地麵積,其實也是挺廣的,比我們吐蕃國還要大一些。
並且他們的許多地方都是溝通四方的要地,經濟發展應該是很不錯的。”
祿東讚被譽為吐蕃國最聰明的人。
雖然這裡麵可能有一些水分,但是也可以從側麵說明祿東讚不是一般人。
整個青藏高原,幾千年下來,能夠讓後人記住的名字,也就隻有那麼幾個。
祿東讚能夠成為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個,肯定是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在現階段,大食帝國越強大,對我們來說其實就越是好事。
反正首先要頭疼的要是唐人,不是我們。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有沒有大食帝國的人從西域進入到我們吐蕃國的境內。
萬一他們腦子抽了風,非要往這個方向發展,我們也得有一些準備。
與此同時,我們也得多往青海道和涼州、肅州和長安城安排探子。
大唐要出兵西域,涼州和肅州是必經之地。
很多東西,都是不可能完全隱藏的住的。”
鬆讚乾布自然也是很想知道大食帝國和大唐之間的發展情況。
不管是彼此出動的兵力,還是雙方交戰的情況,他都很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