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他們這個家也好分。
霍母先把收入給說了:“五五年以前,當時國家困難工資也沒定級,我和你爸還有你爺奶他們的收入也不多,基本上都用來添置家裡的東西了。”
“五五年七月定級的時候,你爺你奶那會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按當時的退休政策,像你爺奶抗日戰爭時期就參加了革命工作的,按定級工資的百分之90發。”
“當時你爺爺定級工資是425塊,你奶是63塊,按百分之90計算,他們倆每月退休金能拿到439塊2。”
“從五五年七月到現在,他們一共領了13年4個月的70272塊的退休金。”
說完了公婆,霍母又說起了霍父的工資。
“你爸定級的時候副軍職乾部,每個月工資252塊,五八的時候他升到了正軍職,這會工資漲到了277塊。”
“等到了六三年的時候,他升到了正大軍區級,每個月工資382塊。”
“前三年的工資一共是9072塊,中間五年是16620塊,後麵這五年零四個月是24448元,加一起總共是50140塊。”
“接下來就是我的了,我們總政文工團是師級單位,五五年定級的時候我是正營級乾部,每個月工資101塊。”
“五九年,我升級成了副團,每個月工資127塊,六四年再次升職成了正團,工資141塊。”
“這幾年加一起,我一共拿了19800塊。”
“這就是我們家這十多年以來的所有收入,加一起一共140212塊。”
聽到這個數字,薑姒還是挺吃驚的
不過這個年代工資的確是按定級走的,爺奶爸媽的職位擺在那裡,拿到這麼多也正常。
畢竟從軍的話,升職全憑軍功。
而軍功這種東西,說白了就是拿命一切一槍拚出來的。
思緒間,霍母已經開始清點家裡這些年的支出了,相比於收入,收出這些就比較細碎了。
霍母就說了幾項比較大的支出。
首先就是西山大院的那套房子,當年搬進去的時候除去在部隊領到了部分家具之外,霍母前前後後也添置了不少東西。
那會家具和生活用品什麼的都比較貴,這裡花了1000左右。
再來就是幾個孩子結婚這裡了。
現在買齊72條家具,大概在500元左右。
‘三轉一響’也差不多是這個價格,其中手表120元,縫紉機在155塊左右,自行車一般都是160塊到180塊之間,收音機最普通的也要80塊左右了。
這兩樣加一起,算上票據的話,差不多一個孩子就要1200塊,如果再算上彩禮錢這些,一個孩子就得2000多。
接下來就是一日三餐的開銷了。
過日子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得花錢。
就拿口糧來說,家裡十多個人吃飯,每個月光買是買糧本上定量的糧食就要花好幾十塊錢。
再加上每天買菜,孩子們吃的雞蛋牛奶,偶爾再買個零嘴什麼的。
光是生活開銷這裡,一個月就得有100多塊的支出。
如果再算是這十多年的人情往來,還有買衣服這些,那就更多了。
當然,這些還不是大頭。
家裡最大的一項支出,其實是霍父這些年匿名資助出去的錢。
霍父總說,沒能把那些跟著他的人平平安安的帶回來,是他這輩子最為愧疚的一件事。
所以這些年但凡是遇到哪些有災有險,或者小戰士家裡有困難的,他都會儘自己的一份心力。
彆看霍母把霍父的零花錢卡的死死的,但在這種事上麵,她可從來不含糊。
最後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支出了。
畢竟霍母有時候也要出去慰問演出,家裡的每一筆開銷他也不可能事無巨細的記下來。
最後這麼一算,拋去這些所有的,家裡的存折上總共還剩下68468塊5角6分。
對了,還有一筆。
就是今天楊家還回來的那兩筆錢,加一起大概有個12000塊左右。
等於現在手裡一共是8萬零468塊,角分這些就不算了。
這些年各房的工資都是他們各自收著,除了每個月象征性的收了一點生活費,大頭一直花的是他們老兩口的。
現在唯一吃虧的就是大房和三房。
霍母把收入和支出說清楚之後,對著老二和老四道。
“你們倆從小就在我身邊長大,不像老大和老三,他們倆沒在我身邊享過一天的福。”
“我大概算了一下,這些年養你們兄弟倆每年差不多有個150塊錢的開銷,婚後每年補貼你們的差不多也是這個數。”
“我明說了,在分家之前我要把這筆錢,補給你大哥還有老三。”
“另外,你大哥在疆省安了家,他的情況就和老三一樣,除了彩禮和置辦的東西之外,我也會單獨給他們兩口子2000塊的安家費。”
“對了,還有薑家給老三看病的那筆錢,這筆錢是老三媳婦兒要回來的,這個到時候我就直接給她了。”
“你們看一下,有意見沒?”
“有的話,現在就說,彆等分完了家了,在背後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