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海域寒風凜冽,浪翻水湧.雲層稀疏旳空中,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出現,蓄勢待發的美國轟炸機群,以北寬廣的洋麵上,美國海軍艦隊數百艘艦船呈扇形散開。
美國和蘇聯互相放狠話,讓整個歐洲躁動不已,戰爭仿佛被渲染的一觸即發。
終於在這個時候,法國表態了,戴高樂政府激烈的指責著美國大動乾戈讓全世界置身於危險當中,但是同樣,戴高樂宣布法國軍隊進入戰備狀態。
隨後聯邦德國表達了和法國同樣的看法,但表達了更多呼籲和平的意思。
先把美國罵了一頓,在宣布和美國站在一起的舉動,可以概括兩國的態度。
“很明顯,距離蘇聯越遠越強硬,法國的態度明顯比德國強硬。而同時,法國還故意指責了美國,彰顯自己獨立自足的地位。”
在和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的討論中,艾倫威爾遜對德法兩國的表態做出了點評。
拉博·巴特勒剛想說什麼,首席私人秘書迪克遜進來報告道,“法國希望和英國一起對本次危機進行斡旋。”
“好的!”拉博·巴特勒乾脆的回答,他就等著法國人主動開口呢。
艾倫威爾遜站在旁邊沒有做聲,一切榮耀歸於大臣,他隻需要在旁邊加油呐喊就行了。
事實上,英國公民還是對前殖民地的戰爭感興趣,所有報紙每天都在報道和評論,英國報紙頭一次關注遙遠的加勒比海,就是前兩天肯尼迪的電視講話,和全世界受到消息的國家處在同一時間。
根據今天早上的報道,輿論正在討論核冬天下,人們應該怎麼過日子。
對美國的激烈反應,英國很大一批人是不滿的,尤其是對美國海軍的封鎖表達質疑。古巴到底是不是一個獨立國家?更何況一年前美國還曾經入侵古巴,但是被古巴挫敗了。
很多英國鍵道中人,認為這是美國在蘇聯附近部署的基地所引起。
不得不說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特點,後世把網絡管控一鍵三連就能讓異議的聲音閉嘴,但代價是表達聲音的人太多,程序員有的忙了。
現在要讓異議的聲音閉嘴,某種意義上還不如後世來的方便。
這也不能說這個時代的英國公民就無比的清醒,主要是經過世界大戰的那代人,心裡非常明白,美國和蘇聯因為古巴打起來的後果是什麼。
就在今天早上,工黨還在泰晤士報上,撰文聲明美國是在搞雙重標準,英國應該的努力方向是,應該儘可能的讓美蘇兩國好好談談。
有指責美國的聲音,就有理解美國的聲音,支持美國的聲音認為,在陸地上自由世界不可能是蘇聯的對手,蘇聯周圍的導彈基地,不過是勉強維持著歐洲的脆弱平衡。
鍵政者的立場終究是少數,其實大多數人根本不相信,核戰爭即將來臨,不知道這是不是躲避威脅的心理在起作用。
但是這種心理和艾倫威爾遜真是一模一樣,在外交大臣和法國特使商談怎麼發揮外交影響力的時候,艾倫威爾遜這個常務次長,則在進行電台廣播,表示不相信核戰爭會爆發,這一天的廣播非常具有影響力。
沉默的大多數就喜歡常務次長斷言核戰爭不會爆發的廣播,“我們的政策是堅定的站在美國一邊,將本次核危機解決。”
在這麼公眾的場合,身為行走的英美特殊關係,艾倫威爾遜是不可能說什麼獨立自主的,就算是這麼想,他也不能這麼說。
麵對歐洲安全的提問,艾倫威爾遜以近乎愚蠢般勇敢的口吻回答道,“蘇聯應該明白,英國和法國也是有核武器的,如果本次危機,蘇聯覺得挑戰一個國家不夠,非要把法國和英國也加上,那我是非常震驚莫斯科的勇氣。”
“大英帝國的獨立核力量,和美蘇兩國一樣,處在隨時待命的狀態。足夠任何冒險者保持冷靜。英國的立場是不允許在這個時候,自由世界聯盟出現任何的動搖和分裂,同時,我們儘一切可能讓這一次的危機順利度過。”
“有些聲音認為,古巴的事情和剛果加丹加地區的衝突,亞洲的戰爭是一個源頭。如果猜測有道理的話,後兩者的風險是可控的,我們應該致力於把古巴作為優先解決的問題進行考慮。”
最後這段話就非常的賣隊友了,如果蘇聯人聽到了今天的廣播。把古巴導彈危機和剛果戰爭和亞洲的戰爭並列,一旦古巴導彈危機退步,必然是要在彆的問題上找回來的。
常務次長的廣播貫徹了英國的一貫外交理念,靈活性、獨立的利益,不為感情好惡所左右,同一時間,艾登首相在英國下議院的聲明中,也表達了同樣的中心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