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還是沒懂:“治水?治……哦!”
劉徹終於想起治水什麼意思了。????現在渭河靠長安城很近,劉徹和霍海規劃著要讓渭河改道往北移動。
如果現在修路,到時候不又被改道的河流截斷了麼。
要知道這改道沒那麼容易,後麵霍海跟劉徹說起過,城市大了之後需要用水,提出給渭河分兩個人工運河支流。
一方麵方便用水,另一方麵方便牧場這個方向的貨物往北運輸,更省錢。
所以,北麵的規劃要先治水,後修路。
提到治水,劉徹:“莊熊羆跟朕上書,城北的農田不夠灌溉,他們想了一種辦法,能引洛水到商顏,你怎麼看?”
霍海想了一下愣住了,洛水和商顏中間可有一道山。
難道是井渠法?
劉徹微笑:“高度不夠的地方,就修建石橋,上麵留一個水渠,讓水從上麵流過。”
“你猜山太高水過不去的地方怎麼辦?”
劉徹還是很滿意大漢人才多的,你霍海看看,咱們大漢不止你一個懂科學的人。
霍海:“是不是從山上豎著往下打井,然後把每一口井之間挖通?就成了一條山中隧道,人造暗河?”
得意洋洋的劉徹:“……”
這井渠法,能治理土地鹽堿化,引乾淨水大量衝刷灌溉水質不好的區域。
要知道鹽堿化不隻是城市化的後果,有些地方水不太好,常年灌溉後,水被太陽蒸發了,水裡麵的雜質就留在了地表,時間久了也會鹽堿化,一片良田,就變成廢地了。
而井渠法引水,能解決一些這種問題。
“逢山搭路遇水搭橋,這個莊熊羆是這方麵的專家,最好搞到研究院來,一方麵把他懂的知識教給其他人,另一方麵讓他在研究院融會貫通其他知識,讓他的建築能力提升。”
“未來咱們開發新城,規劃下水上水,還有道路橋梁,恐怕用得上他。”
其實這種方法不是莊熊羆發明的,而是民工發明的。
莊熊羆隻是識貨又學得快,所以把方法上報了而已。
這種方法來的是真的及時,曆史上這個方法隨著張騫第二次去西域,留在了帝國邊疆區域,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坎兒井。
不過對於霍海來說這個很及時,自己馬上就要搞大基建了,沒想到井渠法的發明者就在這個時代,真是意外之喜。
船在岸上,劉徹:“對了,有沒有什麼辦法製造出能讓馬車駕駛上去的船?”
霍海:“馬車駕駛上去的船?簡單,為什麼要製造這種船?”
劉徹:“朕時不時要去同關煤礦視察,當然用得上。”
霍海:“為什麼不修一座橋過河?”
劉徹盯著霍海:“你要不要想想你在說什麼,你知道渭河有多寬嗎?!”
霍海:“渭河有多寬?既然井渠法都可以給水搭橋,我們在河上搭橋不就完事兒了?”
劉徹:“你當朕不懂?所謂給水搭橋,實際上橋基還是在地麵上,就算搭建有難度,也不是特彆難。”
“而河裡是鬆軟的,怎麼打柱子?更何況河水湍急,怎麼在水流中立柱子?”
霍海:“陛下,咱們不是要治水嗎?”
又治水?這和修橋有什麼關係?
但漢武帝畢竟是漢武帝,腦子比一般人聰明太多了,霍海一提點,劉徹就明白了。
自己不是要改河道嗎,在河上麵先修好了橋,再通水啊!
甚至於,未必沒辦法用改河道的方法圍堰修橋!
劉徹明白了:“修建一條通北的橋?!那可得修建八十米甚至一百米,能行嗎?”
霍海:“一百米不夠,我們要把橋修高一點,因為渭河還要通船,橋不能影響船,高度高了,橋的距離自然就遠了。”
雖然像後世那樣修橋很難,但是,在河道上樹它十幾個基樁浮島,然後再連成一條大橋,就簡單很多了。
更何況,這條事關命脈的橋,可以不計成本的用上鋼鐵。
規格高於這個時代的一切。
要知道,未來這橋上,要通鐵路的!
就算在這座橋上砸進去鋼廠一個季度的鋼鐵,砸進去煤礦一個月的產量,都是賺的。
畢竟能積累的工程經驗,將會是真正的寶藏。
試想一下,五萬工人幾個月的生產量砸出去,加上以後需要的建築工人的工作量,除了劉徹的首肯,這個時代誰能做的到?
可這個事情一旦完成,可以讓整個科研院建築方麵的科技積累出一本教材來。
劉徹聽完霍海的話,也明白了霍海的意思:“趁機從全國抽調修路搭橋的匠人,集中全國這方麵的知識和技巧?”
霍海:“不隻是集中,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會願意在長安留下,但也會有很大一部分眷戀家鄉。”
“他們在這裡學習的技術,帶回去後,能提升各地的水平。”
“陛下,還是那句話,以後建築行業才是重稅區。”
劉徹手扶著船舷:“這件事情回去後立刻讓李蔡去辦,看來收購北岸田土的計劃要加快了,煤礦的收益夠用嗎?”
霍海:“等到了礦上看看賬本不就知道了。”
劉徹看著對岸,似乎看到了一個宏大的時代。
寬闊的馬路上,看不到頭的車,運送著煤炭,鋼鐵,水泥,磚頭,往長安方向前進。
不隻是這些,還有同關附近的糧食,蔬菜,全都送往長安。
如今長安的物價比同關高一點六倍,如果有了硬化道路,那同關附近的糧食等肯定會被送往長安。
水路通同關的地方,包括黃河南岸那些所有的物產都將會送往同關,通往長安。
這哪兒是同關,這分明是銅貫!
北方是因為煤礦才這樣,未來水泥產量鋼鐵產量大了,其他方向的路修不修?
如果一條寬闊的水泥路直通黃河北岸,還什麼匈奴?他在草原上宣布南下,大隊伍都還沒集結完成,晚得到消息兩周的大漢天下兵馬都到九原等著他們來赴約了。
劉徹想象的時間,船已經到了岸邊渡口了。
裝車完成後,車隊開始北上,羽林衛快馬跟隨。
劉徹意氣風發:“霍海啊,你讀書多,史上可有如朕一般駕馭這麼大的大車巡視天下的帝王?”
開大車?開大車害得看高歡高澄……
不是,還得看廣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