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霍光也有理由說的,彆人教的都是什麼書,你這些又是些什麼書?你這六年義務製教育國家免費教,是有道理的,但是人家教的東西那麼好,不是誰都能學的,收點學費怎麼了?”
霍光提出教育收費化,私有化,是有很多人支持的。
自從梅黑夫寫書開始,商人、工人寫書就很正常了。
而從科學報推出開始,科學類書籍的出現,就不奇怪了。
這麼多年過去,科學報合訂版年刊都已經出了這麼多本了,更不要說專業領域的書籍了。
從《母豬的產後護理》到《絲襪編織技術》,什麼行業還不能出書了?
你彆看這些書名字聽起來不咋的,但可是實打實的貴!
那些普通的學習新學的,真要是臨時要說找個工作,無非就是幫人寫信讀信,或是去做賬目簡單的店鋪的賬房什麼的。
真要找高工資的工作,那還要學習的。
而深入學習的各種技術,不少都是有核心技術門檻的。
而這些核心技術,大多寫在各種各樣的書上。
甚至於,很多書的價格高到離譜。
目前兒童六課合訂版,價格差不多是十來大錢的樣子,如果是舊書,兩三大錢也就買到了。
但《鋼製木工工具加工工藝》這樣一本書,市價是,五萬五千大錢一套。
不隻是貴,還寫的特彆拗口,特彆複雜,光是買一個單本,你不見得看得懂。
這些人已經有了知識付費的思路了。
而書,是擺在那兒的誰都能買誰都能看,甚至可以租用,長安現在不是沒有藏書樓圖書館。
但有些東西,不親耳聽,光看書是看不會的,沒有實操過的老師傅教,聽都聽不懂。
甚至有時候,老師傅教也沒用,必須手把手帶。
這些,都是教育產業。
這些產業代表的是各行各業中的佼佼者,也就是所謂的精英。
因為除了他們之外,誰還能寫出這些書?誰還有資格為人師?
所以,霍光提出來的教育商業化,迅速得到了支持。
彆看普通人還看不明白,但這些各行各業精英,可是掌握著話語權的。
不說彆的,普通人有資格在大漢日報上發文章?
但各行各業的精英們,可都是專欄板塊的老手了。
他們當然是要發聲支持教育商業化。
而且,聲量特彆大。
大漢日報,霍海也看,看到滿是為教育商業化站台的文章後,霍海把報紙貼在了大司農衙門的公告牌上。
路過的人,都以為這是什麼新命令,都跑去看。
然後才發現那就是報紙,自己一開始沒看錯。
看到這些文章,他們也搞不清楚霍海是什麼意思。
但,畢竟還是有人才的。
黃霸很快就會意,發表了一篇文章在大漢日報上。
作為第二屆科考的狀元,黃霸可是很出名的。
第一屆的時候,考生少,參加的長安普通人多,所以居元很有傳奇性,卻有一點說不上是全國最厲害的考生,因為當時的產考人員的確不是舉國而來的。
而第三屆的狀元,年齡不小,小三十才考上。
黃霸呢?黃霸作為第二屆的狀元,至今才不到二十歲。
幾乎是每個新學老師教育學生的榜樣性人物。
黃霸加入新商改後,很快就來到了大司農衙門任大司農中郎,霍海曾經誇獎黃霸‘你不是黃霸,你是學霸。’後來學霸直接成了誇所有讀書厲害的人的標準詞彙。
黃霸願意寫文章,當然很輕易就刊登在了大漢日報上。
文章叫做《如果教育商業化》。
黃霸的文章沒有答案,全是問題。
【如果教育商業化,如果九年前還是少年的大司農霍海的白紙價格是一萬大錢一疊,今日大漢是怎樣?】
【如果教育商業化,如果當年新學不是免費教給良家子們,新學能否在長安傳播開?】
【如果教育商業化,如果新學小學入學學費高達一萬大錢,如今大漢能有多少讀書人?】
【如果大漢沒有那麼多讀書人,會不會有如今這麼多書,會不會有人站出來支持教育商業化?】
【如果大漢沒有那麼多讀書人,會不會有那麼多新研究成果,會不會有現在的科技昌明,經濟發達?】
【如果不是經濟發達,會不會有教育商業化?】
【如果不是科技昌明,誰需要去讀書?】
黃霸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問滿了一整篇文章。
每一個問題,答案都是一定的,看的人既然看得懂問題,就該知道答案。
一整篇的問題,把同期的給教育商業化站台的人的全部文章,都給壓住了。
看報紙的新學學生們也回過味來了。
一開始,精英們的說法是,他們搞了很久才搞出的研究成果不應該免費教,他們辛苦這麼多年,吃了這麼些年的苦,才搞出了成果,如果免費教,那算什麼?
那學的人以後自己搞出了了不起的成果,卻依舊窮困潦倒,豈不是白學了?
從學的人的角度看,這個說法很有市場。
學的人,誰不相信自己能崛起?誰一開始學,就覺得自己肯定學不會?
既然覺得能學好,那學的人雖然還很菜,但已經幻想上自己成了一方大佬的日子了,他們自然想著這種權益的確該保護。
這種思維,和農民工人孩子讀了兩天書,把自己當文人士族是一個道理。
但也有不同之處。
這個說法的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在黃霸的問題之後,這一切就不太一樣了。
從目前來看,大漢能發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霍海把自己的東西,免費或者超低價格的公布給大眾。
但就算是超低價甚至免費,霍家依舊成了舉國最富的人。
所以,為什麼呢?
有些聰明人,從黃霸的問題裡,看出了答案。
實際上,精英們把書訂成什麼價格,都不會少賺。
把書訂成一萬大錢一套,無非就是買的人少一些,貴一些,總共是賺那麼多錢。
訂成二十一本,一套十本,一共二百大錢,便宜些,買的人自然就多了,總共還是賺那麼多錢。
那麼,教育商業化的本質是什麼呢?
是控製從業者人數。
就比如木工工具生產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工具為什麼要這麼設計,設計成這樣是為了實現木工哪一種工作哪一種技術,設計成這樣需要什麼強度的鋼材,使用時有什麼脆弱的地方,容易斷開,鑽頭角度是多少更容易鑽入木頭,多少角度又最不容易斷裂。
如果不懂這些,光是看了一把木工工具就去學著做,做出來基本上是不可能能使用的,就算能,那也是很快就會壞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