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海家也有個展覽台。
衛長公主要展覽她雜交選種的豌豆和普通豌豆的區彆。
展覽北美鳥類標本,展覽在大漢發現的恐龍骸骨的化石。
化石這種玩意兒,霍海沒插手他們的研究,目前學界都隻是猜測這是史前生物留下的,至於這骨頭為什麼石化了,沒有生物活性,他們還在研究中。
而恐龍骨頭,多和白堊一起出現,暫時被稱作白堊巨骨遺骸,還沒有具體命名。
霍海剛剛到來,就被圍住了。
蔣不疑直接:“今天大司農不是主角,大司農不接受任何詢問,也沒空指點任何人,大司農要看展覽!”
大家聽蔣不疑這麼說,也就非常識趣的離開了。
霍海開心的時候,指點一二固然能讓人飛升,但是不開心的時候指點一二,也能讓人飛灰湮滅。
當然沒人去觸黴頭。
等人都散開後,彆的人看見霍海身邊沒什麼人,自然不會有膽子一個人鼓起勇氣圍上去。
霍海今天是來摸底的,工業摸底。
就跟霍海當初說的一樣,很多研究是碰運氣的,不是說投入高研究員水平高,就一定能出成果。
而是有足夠多的研究人員,可能會碰運氣出現有人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情況。
而放寬到各種各樣的研究中,這樣瞎貓碰到死耗子的概率就超級大。
所以,今天一定會有很多新發現。
霍海怎麼能不多費點心思?
很快,霍海看到一個純金屬結構的東西。
走上前,霍海詢問:“這是什麼?”
被詢問的人激動:“這是,降溫裝置!”
霍海歪頭看了一下。
那人解釋:“空氣如果膨脹,就會變熱,如果縮緊,就會變冷。我這個機械結構可以把輸入的空氣壓縮,吹出冷風出來。”
霍海愣了一下,這看起來不像是個壓縮機的結構啊。
霍海思索了一下:“轉一下。”
那人有點猶豫:“這個,人力哪兒轉的動?”
“好歹……給我找頭驢?”
霍海:“那邊有蒸汽機,接著試一下。”
霍海不確定這玩意兒是不是壓縮機,還是以前看短視頻看過的有些工業級超級降溫結構一類的東西。
所以試一下準沒錯。
如果壓縮機這玩意兒,那空調豈不是不遠了?
霍海記得讀書時學過,空調一開始發明出來,是針對印刷環境不穩定來使用的。
目前這方麵的問題,大漢反而沒遇上,可能是因為印刷機結構不同的原因。不過空調要是發明出來,那必然是有很多大用處的。
而壓縮機也意味著冰箱有可能出現。
冷凍冷鏈雖然還差得遠,但畢竟萬事開頭難嘛。
看到霍海看上了一個研究,其他人都跟了過來。
一大群人跟著,在蒸汽機上,找了半天,找到了尺寸適合的轉軸結構。
連接上之後,所有人都在等待著。
這東西一頭吸入蒸汽機燃燒時,外部的熱氣,另一邊開始吹風。
這種機械結構的東西,是不存在延遲一說的,隻要轉起來,馬上就能起到效果。
霍海伸手一摸。
冷風!
“你姓什麼?叫什麼?”
發明壓縮機的人被問懵了,然後反應過來自己的發明被看上了,興奮:“我沒有姓氏,我叫做奇。”
霍海拍了拍奇的肩膀:“以後你就信冷吧。未來大熱天的大家吹冷風時,一定記得你。”
“那我叫冷奇?”
霍海思索了一下:“不如乾脆叫冷氣?這名字要不要改隨你便,至於姓氏,等著陛下給你賜姓氏吧。”
冷奇興奮的點頭。
霍海:“有沒有興趣到研究院去研究製冷設備?”
“製冷設備?”冷奇並沒有從壓縮機聯想到製冷設備。
冷奇想的是,現在的蒸汽機還有鍋爐房太熱了,如果有了這個壓縮機,加上繼續改進,未來肯定可以讓鍋爐房變得不熱。
不過他這個想法肯定走不通。
霍海:“既然能壓縮空氣製冷,那夏天三十多度的室溫降低到二十多度豈不是很正常。這可不隻是享受,各種科研機構,製造機構,還有特殊環境下,都會需要。還有,如果繼續降低溫度,能否在夏天模擬出冬天的天氣,直接冰凍食物,藥物?甚至更多東西?”
旁邊有研究員:“還有冰凍鐵蛋,這樣軸承就更容易製造了!我們夏天沒法冰凍鐵球,沒法製造高精度軸承,現在用的軸承都是冬天做的,如果可以簡單的主動降溫,就可以隨時大規模製造軸承了!”
這要是成真的話,直行車真的要來了!
要知道現在的軸承製造就是同時采用熱脹冷縮,讓套筒和彈珠產生尺寸差異,然後用硬撞擊的方式打進去。
這個方法難的不是加熱外麵的結構,而是冰凍裡麵的結構。
現在這個問題似乎迎來了解決的曙光。
周圍很多研究員都收到了啟發:“如果可以控製室溫,那培養藥物的環境可就穩定多了,也許青黴素的提取大規模提取就要提前實現了!”
“如果可以冰凍肉類,並且大規模實現的話,那肉類運輸豈不是要簡單很多?”
看他們討論的熱切,霍海也不多說話,隻是讓蔣不疑安排把冷奇拉到研究院去。
自己獨立一個人能研究出壓縮機來,這絕對是個機械天才。
有了更多專業人士輔助,加上更多的前沿科技的輔助,未來他搞不好能很快搞出空調。
有這個發明打底後,霍海對今天的大漢博覽會非常有信心。
很快,霍海看到了一個奇怪的機械結構。
這個結構就像一個……有拉動結構的樂器大號,瓦加掛了一個煤氣罐,然後加了一個氣囊風箱。
霍海感覺這個東西有點眼熟,於是多看了幾眼。
但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因為這個展位沒有人,所以霍海看了一會兒後,準備走人了。
這個時候,一個人急匆匆的衝過來:“大司農大司農!”
蔣不疑看他莽莽撞撞的,直接攔在了前麵。
暗中跟隨的一些護衛也現身擋在了前麵。
這人大喊:“這是我的發明,我給大司農您演示一下!”
霍海:“放他過來。”
人放過來後,霍海才看清。
這人感覺長得有點木訥,有一種21世紀大學生的感覺,不過他本人看得清肌肉鼓脹,有機械師的感覺。
就像是個天天纏電機的。
霍海打量著他,他也自己開口:“大司農,我叫樂鹿咼,這是我發明的東西。”
樂鹿咼指著一段結構:“這個是柴油氣化管路,是通用公司設計的,我這個發明使用了一部分他們的專利技術。”
霍海點頭:“一個複雜的發明,使用部分彆人的技術很正常,隻要你這個發明夠好,有用,那就沒什麼,無非就是量產後給他們掏錢罷了。”
樂鹿咼看霍海這麼說,鬆了一口氣:“我這裡還使用了研究院去年推出的氣囊結構,用來往管道送風。”
送風,柴油氣化?
霍海捏著下巴。
蔣不疑:“這兒是個灌體,這裡送風,另外一根管道是高溫氣化柴油的……這難道是個燃燒機構,燃燒氣化油?”
蔣不疑頓時反應了過來。
這東西既然是個封閉式的,那麼它裡麵絕壁是有其他結構的,否則樂鹿咼不可能隨便就把它給封起來。
這難道是……
樂鹿咼:“我在研究機械結構的時候,發現一件事情,煤炭燃燒的大部分熱量其實是在燃燒室內部。”
“而蒸汽機利用的熱量,其實隻是燃燒室外散的少部分熱量,加溫了水,產生的動力。”
“水加溫後會氣化膨脹,是可以作為動力。”
“但,如果是油氣本身,燃燒後本來也會膨脹,而且這是在燃燒室內部發生的,動能應該遠遠強過蒸汽。”
霍海:“內燃機?”
樂鹿咼使勁的點頭:“對!”
“隻是,每一次燃燒,都需要點火一次,但可以利用慣性結構,讓每一次燃燒後利用慣性活動腔體,抽入新的空氣混合新的氣化油,然後再次點燃。”
“除了點火結構之外,其他結構都很輕易就能完成。”
霍海愣住了。
沒想到真有人這麼快搞出了內燃機!
隻是,如果點火結構不突破的話,這發明了等於沒發明。
樂鹿咼:“不過,這個轉軸轉四次才完成一個循環需要複雜的點火裝置,如果用另一種結構,就不需要了。”
霍海:“四衝程,兩衝程?你的兩衝程已經發明成功了?可以使用了?!”
樂鹿咼愣了一下,隨即臉色暗淡:“難道……大司農,研究院那邊已經有人發明了內燃機麼?我還以為我是第一個。”
霍海擺頭:“還沒人發明出內燃機,根本就沒人研究這個,隻是我……有時候設想過而已。”
樂鹿咼一聽沒人研究過,立刻來了興致,急忙介紹:“我的兩循環……按照您說的,兩衝程內燃機,已經完成了設計,可以使用。”
“我這個內燃機,可以代替小型蒸汽機!”
豈止是代替小型蒸汽機!
這是走歪路啊。
霍海:“內燃機代替小型蒸汽機是沒有前途的,我們今天會公布一種新機械代替蒸汽機。”
“而你的內燃機,天生小巧,應該安裝在交通工具上,極大地提高運輸效率!”
樂鹿咼是自己研究這些的,對前沿科技兩眼抓瞎,他也不知道汽車方麵的研究在研究院是重點項目。
現在內燃機出來,至少製造個老爺車拖拉機什麼的沒問題了。
當然,實際研究出來可能還要段時間,畢竟這玩意兒單缸可能並不是很強,還有他用氣囊輸入空氣什麼的結構,明顯是不靠譜的。
換成研究院最新的金屬材料,用上橡膠等東西後,看看他發明這個機構需不需要優化,能不能適配現在的底盤,估計這個過程不會太久。
沒想到,大漢的電機和內燃機,居然在同一天對外公布!
這個發明的發現,遠比發現空氣壓縮機讓霍海激動。
這可是內燃機啊!
本來大漢的車底盤就一直在研究中,機械結構非常先進。
至少也是一戰之後的水平。
現在有了小巧的心臟之後,幾乎就是有了生命!
大漢的車製造出來應該就比前世頭三十年的內燃機汽車好得多。
畢竟前世頭幾十年的車技術完全被壟斷,一群人在內部閉門造車。
而在大漢,大量的人都在研究底盤上的各種結構,甚至有軌電車已經問世有一段時間了。
霍海看樂鹿咼的眼神都變了。
樂鹿咼還不明白自己搞出了什麼跨時代的發明。
隻看見霍海還說:“未來也許人人都會有一輛車,而車上都搭載的是你的引擎,內燃機。”
“當然了,二衝程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你得把你沒有點火裝置的四衝程給發明出來,然後和研究院的同仁們一起研究如何把它適配到車上,船上。”
甚至是……飛機上。
內燃機都要出來了,飛機還會遠嗎?
發現內燃機後,霍海就沒有興趣關注彆的了,但還是一邊帶著樂鹿咼聊天,一邊查看彆的技術成果。
好家夥,成果還真的是豐富!
有人獨立使用化工技術,在煤焦油中提取了樹脂。
這雖然是研究院已經完成過的事情,但是技術沒外傳,獨立研究出來,足可以說明這人在這方麵的天賦了,又是一個苗子。
還有人搞出了雙麵合頁結構鎖。
有人搞出了滑板。
有人搞出了噴壺結構!
而最讓霍海沒想到的是,路博德回到了長安,這家夥居然搞了個展廳,展示巴氏消毒法!
不過現在不叫這名字了,叫路博德低溫消毒法。
一路逛下來,霍海都沒想到,大漢的科技發展到這個地步了。
雖然大量的東西還處在舊時代,但是前沿科技探索的非常深入!
而這些,都還是今天這場大漢博覽會的前菜。
天色逐漸變晚,興奮的人群,從對科技的興奮,轉化為對晚宴的興奮。
今天劉徹要親自到場,大家當然很有興趣。
他們卻沒想到,更震撼的東西,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