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章)太初九年春_大漢有活爹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玄幻魔法 > 大漢有活爹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章)太初九年春

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章)太初九年春(1 / 2)

和上一次幾年時間不在長安露麵不同。

那個時候,長安城的一切都是霍海搞出來的,霍海就算離開了大眾視野,但他實際上依舊占滿了每個人的生活。

而這一次,霍海在上任大司農之後,就抓的是各種新商改舉國項目,並沒有對民生做出什麼大的貢獻了。

隨後成為禦史大夫後,更是開始隱身。

而現在,離開長安,周遊天下。

最開始,禦使大夫在各地處理冤假錯案,處理貪官汙吏,還是頭版頭條的新聞。

再然後挪到了頭版二條。

然後是二版。

然後是靠後的詳版。

最後是無人問津的小角落裡,豆腐格大小的範圍內,稍微提一下。

今年,霍海三十五歲,離開長安已經五年。

門外來了個青年,名叫司馬期。

司馬期在這裡四處打量。

來的時候,司馬期專門查過武侯的豐功偉績了,除了自己喜歡的足球,是武侯提出的之外,彆的方麵,似乎也很普通。

也就是十多年前比較活躍,如今似乎是朝局之外的人了。

吳答把司馬期引入院子裡,司馬期拱手:“請問兄台。”

吳答做請,讓司馬期講。

司馬期:“武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吳答愣了一下開口:“武侯是一個閒適安逸的人。”

司馬期若有所思。

這個時候,霍海從屋裡走了出來一邊挽袖子,一邊:“哪有那麼難,泥鰍都擺在盆裡了還摸不出來,我就不信了。”

等霍海看到司馬期後,若有所思:“有點眼熟。”

司馬期拱手:“晚輩司馬期。”

霍海笑嗬嗬:“原來是司馬老頭的兒子,他寫信給我說過了,讓你跟我當徒弟,你想學什麼?”

司馬期反而疑惑了。

難不成想學什麼都能教?不能吧?

司馬期詢問:“可有長生之法?”

霍海一邊伸手抓泥鰍一邊:“哦,西遊迷?”

司馬期擺頭:“隻是聽酒樓說書先生說起過。”

霍海:“那提這個乾嘛,說說彆的吧。”

司馬期:“可有上天的辦法?”

泥鰍從霍海指尖溜走,動作滑稽的霍海一邊阻止一邊:“上天太危險了,你是司馬老頭的大兒子,彆給你整沒了,到時候白發人送黑發人,我可不想把你爹給氣死。”

司馬期嘀咕:“也不會是麼。”

那吹這麼大的牛皮乾嘛?還什麼都能學隨便說呢。

想了半天,司馬期記得長安年紀大的人都說武侯喜歡吃愛吃也會吃,於是:“我來學吃美食,做美食。”

霍海抓起泥鰍:“那你算是來對地方了,今天讓你嘗個鮮,藿香香辣仔薑泥鰍!”

“解暑最佳菜品!”

司馬期看了看自己的半厚棉袍,歎了一口氣。

太初元年。

……

太初二年,司馬期感受著冒腦花的強度,興奮不已。

霍海壓了壓手。

示意這是小場麵,低調一點。

司馬期正驚歎之間,霍海端了一碗普通的掛麵放在條凳上,示意司馬期吃。

司馬期不願意。

在長安,窮人才吃掛麵,哪個富家子能吃掛麵這種東西啊?

霍海看司馬期不吃,自己把自己那份冒腦花倒進了掛麵裡。

整個大搪瓷茶杯裝著的大腕腦花麵,瞬間迸發出香氣。

司馬期終於知道了為什麼蜀郡人對於一個美食的頂級評價是‘這油湯留著下一碗麵’。

也終於知道了,原來成都的麵是吃澆頭,而不是吃麵的質感,和北方完全不同。

司馬期大概可以感覺到,恐怕以後整個南方都會是吃麵吃澆頭,而不是吃麵條的質感質量。

司馬期感覺,自己真的是來吃美食來了。

……

太初三年。

司馬期左手邊放著一碗茶,右手邊放著一把葵花籽。

正麵放著二筒二筒三筒四筒五筒五筒六筒七筒八筒八筒八筒九筒九筒。

霍海手搭在太師椅的圈子上:“你又在做清一色是吧?”

司馬期裝傻:“就是,二師娘你太貪心了。”

麵對禍水東引之後,劉細君抬頭:“你才是在做清一色吧?誰家好人會打兩個七萬兩個四萬啊。”

司馬期也不裝了:“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霍海:“謔喲,筒子不得給你打了。”

司馬期自摸了:“其實已經做完了二筒,自摸了。”

霍海瞪眼:“這麼快?”

“來來來,洗牌。”

“跟機械電子所的人說說,讓他們試試能不能做出電動麻將機出來。”

司馬期一邊搓麻將,一邊:“老師,您三十歲開始,一直到現在三十七歲,已經七年了,人生中最好的七年時間,都在這裡隱居度過。”

“真的不會鬱悶麼?”

衛長公主笑了笑。

霍海抽出一根卷煙:“你懂什麼。就是因為三十歲開始到現在三十七歲,我都在這兒度過,我才感覺這輩子沒白過。”

用火折子點燃卷煙,霍海把火折子扣上,心想這玩意用起來有點怪,不如煤油打火機,但是莫名有一種江湖感。

司馬期不相信,一個大漢朝廷高官,一個曾經在長安風光一時的人,會甘心常年躲在這個不為人所知的地方。

司馬期認為霍海在躲什麼。

霍海卻跟司馬期說起了住在這裡的好處。

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旦從這兒走出去,人生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司馬期感覺老師又在裝逼了。

分明是被困住了,被纏繞住了,說的自己隨時可以出去一樣。

可是,是什麼擋住了老師呢。

這一年的末尾,一個消息傳到了成都。

天竺分裂了。

天竺東現如今被扶持上了新的國王,如今改名叫葉脈王朝。

意思是說,王朝就像葉脈一樣,是從大漢這棵大樹上長出來的。

天竺東生產了好幾年的緬榕橡膠,如今大量的野外割膠人麵臨著一個選擇。

要麼去交州當勞工。

要麼回到普通生活中,不再擁有工作。

更多人在整個地區挖礦,伐木,製造各種原材料。

他們並沒有功夫關心上層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他們已經接受了神使被替代掉得到結局。

儒教。

儒就是巫祝,巫祝就是祭祀神使。

婆羅門,也是祭祀神使。

所以,天朝來的神使,代替了本地婆羅門,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所以,儒教在天竺,就叫做婆羅門教了。

整個天竺大地,一等人是大漢的婆羅門神使,二等人是國王,三等人是……

而天竺西麵,麵對多年的討伐,西麵最終徹底的被打崩了。

本來戰鬥力就差勁的他們,被迫承認了孔雀王朝的複蘇。

所有百姓都不懂孔雀王朝是什麼。

反正就知道孔雀王朝信佛。

佛就是和濕婆差不多的存在,是天帝天庭在西方的另外一個分支。

而天竺西麵,也奉行同一套製度。

隻是沒有了婆羅門,而是多了僧侶。

根本沒有人去告訴他們佛教應該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他們隻是開始信佛了。

信佛之後,不再挨打了。

要什麼有什麼。

要吃的有吃的。

要穿的有穿的。

高層用上了潔白的佛陀的餐具。

普通人也用上了棕黃色光滑的餐具。

他們確信,自己進入了最好的世界。

唯一的問題是,東麵居然有一群玩意兒,把潔白的佛陀賜予僧侶和國王的餐具叫做神使的餐具。

這怎麼可以忍受?

雙方之間開始有了某種形式的摩擦。

……

太初四年。

司馬期突然對足球懷戀無比。

看了長安的報紙後,司馬期對周圍街區的人說“現在長安和成都之間正在修建鐵路,短則一年半載,最長三年五載之後,雙方就通火車了。”

“到時候,長安的人過來一看,成都連一支像樣的球隊都沒有,臉麵上怎麼過的過去?”

大家聽完“切!”然後就散了。

過了一個月,霍海跟司馬期說:“你師娘突然喜歡上看芙蓉花了,你去把成都往外走的道路都種上芙蓉花,種十公裡。”

“記住了,是木芙蓉。”

本來衛長公主說沒必要的。

但是在這個地方,真的挺合適的,這座本來就該充滿木芙蓉的城市,得到了它應得的。

在帶隊進行綠化的時候,司馬期終於成功的組建了自己的足球隊。

司馬期也不知道自己的球隊應該叫什麼名字。

後來看種花後,來往的客商說‘這哪兒是成都,這分明是芙蓉城。’

‘芙蓉城嗎?十裡錦官,也可以叫做錦官城。’

司馬期得到了靈感,就把這支球隊取名為成都蓉城。

司馬期完成了成都二環往外的道路的改造任務。

這個過程中,不少人看司馬期年輕,想要使絆子,在這個工程裡搞點好處。

結果毫無意外,全都把自己搭了進去。

有的是司馬期親自處理的,有些是不知道被誰處理的。

霍海也是看似毫不在意,實則盯著全過程。

整個城市改造中,本地豪族沒有撿到任何好處。

同時成都完成了第一次城市化。

他們唯一得到的好處是,讓司馬期得到了巨大的政績。

所有相關的報告,霍海直接付之一炬。

和霍海知道的時間線上的年號再一次發生了不同。

本來太初到了這個時候,應該進入天漢的。

但是,劉徹壓著天漢的年號不動,繼續使用太初這個年號。

太初五年。

北方大旱。

糧食產量銳減。

糧價攀升。

對於北方各地沒有太大影響,該吃吃該喝喝,因為在這個城市化的第十個年頭,大漢的平均工資已經提升到了九千五百大錢。

六年製義務教育已經對社會送出了四千四百萬新生知識人口。

這些人口在經曆短暫的經驗積累期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工資迅速朝著四萬逼近。

生活中,單個銅錢的使用率越來越低。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大漢出現了最終的貨幣改製。

由銀元和銅幣代替了原來的銅錢。

其中銀元代表一兩,也就是一漢幣。

而銅錢有兩種,一大一小。

大的那一套是一角兩角伍角,小的那一套是一分兩分五分。

最小的一分,等於曾經的十銅錢。

銅錢依舊再使用,但是使用率越來越低。

米價的飛速上漲糧價和物價的上漲,在迅速蓬勃的工資和迅速豐富的物產麵前,並不明顯。

但是!

漢地十三州的人受得了,肅慎鮮卑人頂不住了。

這些年來,大漢瘋狂的給肅慎鮮卑輸送糧食,價格很低。

他們在自己所在的區域,建設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獲取的工資,彆說養一家三口了,就是養一家十口都沒問題。

按照他們以前的老活法兒,養二十口,三十口,五十口,都不是問題。

這種態勢下,肅慎和鮮卑人口迅速膨脹。

但,這個過程中,膨脹的是肅慎地區和鮮卑地區的人口,而不是肅慎土人人口鮮卑土人人口。

在進入經濟社會,知道經濟的好處後,在上層對大漢投誠後,大量漢人富人來到了這些地方。

他們可不是一個人隻娶一個老婆的。

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三個,五個,甚至更多,都有。

與此同時,原來的衛滿朝鮮,現在被稱之為舊衛國人被遷移進來,肅慎土人鮮卑土人又同他們混姻。

所以很難發現自己族群的出生人口比例不太對勁。

目前肅慎地區人口已經從近二十年前的五十萬人。

暴漲到了三百八十萬人。

雖然其中一半以上是不到十四歲的少年。

但是對於整個地區來說,十四歲已經可以養家了,畢竟他們不是六年義務製教育,而是三年。

而這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十三州漢民和新肅慎漢民的混血。

鮮卑那邊情況也差不多。

但到了今年,糧價突然上漲,接近八百萬人口突然之間吃不起飯了。

窮則思變。

窮會讓所有人自己想辦法找出路。

靠近津門比較近的肅慎人最先發現出路。

大漢開始去遙遠的澳島建立聚落,在那邊開礦,放牧。

缺少移民。

凡是過去,送地,送錢。

而且過去如果不要地,就能獲得一個工資不低於五千的工作。

整個肅慎地區,大家瘋狂的報名。

彆看肅慎土地肥沃,跟普通人有什麼關係?去了送地這好事,還需要多想?

就算運氣不好,分到的是不好的不適合耕種的地,大不了不要地,去要一份五千大錢的工作就行了。

也就是五元漢幣啊!

這都夠買多少糧食吃了?!寄回來養活家裡人輕而易舉。

大量的人,登上了船。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運氣不好,可惜了,船靠岸的地點不是肥沃的適合耕種的土地,而是荒蕪之地,沒辦法拿到土地,隻能去當礦工拿五元漢幣五千大錢的工資了。

他們挖鐵礦的時候就在想,如果自己挖的是銀子就好了。就不缺錢了。

與此同時,另外一批肅慎人,抵達了中美洲。

他們挖出了銀礦,銀礦直接做成了銀元送出去。

可惜,他們這兒多的是銀元,但又沒法兒偷,完全沒用。

如果是自己私人去開礦,鐵鎬貴的嚇死人,一個月下來,也就能賺六七兩銀子。



最新小说: 穿進侯府當後媽後每天都想和離 戲夢春寒 聯姻三年,我成了前夫心中白月光 超武鬥東京 瘋批萬人迷訓狗記 和歌壇天後一起退隱的日子 博總,您的小嬌妻又掉馬了 躺平三年後,出村即無敵! 夜深,陸總請自重 皇叔難撩?替嫁毒妃寵冠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