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受外傷後,人產生發燒,肢體潰爛先兆等情況時,用這個,可以迅速殺死身體裡的有害細菌。”
聽到這個話,所有人都慎重了起來。
彆人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他們清楚。
戰爭最需要的是老兵。
為什麼當初打完匈奴後,這麼多年沒打仗?
那是因為從衛青第一次開戰時開始培養的老兵,在打完匈奴後,已經老了,沒法打仗了。
如果再繼續輕易打仗,沒有了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兵,就算有武器代差,都沒辦法保證戰損,如果損失一大,對方慢慢的獲得了先進武器,往後投入就更大,在彆的地方不好說,在中亞,有可能會陷入泥潭。
霍海,不希望冒這樣的風險。
霍海隻知道漢武帝後期打仗連打連敗,所以堅決拒絕劉徹‘窮兵黷武’的想法。
一直等到了現在。
而戰爭中,老兵死亡的最大原因不是被殺了,是感染。
一支穿透傷的箭,不見得殺死一個人,但是被掛了一小道口子,反而會讓人不久後高燒不治身亡。
而青黴素能治這個問題的話,幾乎等於隻要不直接被殺死,那就可以不斷地積累百戰老兵。
大漢目前的第二代西征軍就會越打越強越打越強。
霍去病:“十幾年前就發明出來了,怎麼現在才拿出來?”
霍海:“那是因為之前濃度不夠,具體的科學方麵的東西我就不跟你們說了,反正就是以前一針打下去成功率不高,而為了提取足夠的青黴素,我們需要進行長期的研究。”
“最近十幾年,我們的船隊已經走遍了全球,把全球的土壤都帶了回來,在土壤中分離菌種,慢慢研究,找到了其中青黴素濃度最高的菌種,培養到現在,終於成功了。”
這一戰的問題是,漢軍並不是人手持槍。
因為,皇權拒絕。
霍海很清楚,大漢現在采用的製度其實就是大明時候的製度。
不是因為火器貴沒法推廣,實際上是因為劉徹擔心太遠的軍隊擁有火器後會產生反叛。
霍海之所以不糾正,是因為,劉徹這個擔憂是有道理的。
在高位待久了,霍海也逐漸認識到了人性的惡劣。
宗室的造反概率有多高,霍海清楚地很。
而全國有多少惡劣案件,惡劣到非人,恐怖到極限,豪無人性的案子,霍海也是看了一堆又一堆。
相信沒有人造反,和相信世界上都是道德聖人沒區彆。
那不是傻子嘛。
如果全軍攜帶火器,是可以速通全球一統。
但接下來有可能就是手持火器的諸多諸侯國混戰。
而現在的方案是部分衛兵攜帶最精良槍械,部分優質隊伍攜帶普通槍械,而大漢招募來的冷兵器部隊,攜帶比對手擁有碾壓性的冷兵器。
這樣的架構進行征服。
這個架構的壞處是,推進不會太快,會產生很多戰損,需要巨量的物資供應。
這個架構的好處是,完全在朝廷掌控中。
而現在,有了青黴素後,加上以前就有的輸血等手段,老兵存活率一提升,那這支隊伍的戰鬥力可就可以迅速積累了。
霍去病手指敲打桌子最終點頭:“明白了,戰爭又變了。”
霍海並不是多奢求霍去病一定要打出驚世駭俗的戰績,霍海隻希望霍去病不要染病去世。
有了青黴素,終於不怕因為戰爭問題導致大哥殞命了。
……
在汗國停留不就後,霍海出現在了安息東部。
吳答:“大人,如果拿下地圖上安國那一塊,您真的要在這兒經營,不再回國嗎。”
霍海點頭:“不回去了。”
吳答:“可是,大夫人還在長安坐鎮!”
霍海擺了擺頭。
命運就是這樣的。
霍海和衛長公主心連心,知道這麼選是必要的。
“你知道我離開長安那天誰來送的我嗎?”
吳答擺頭。
霍海:“是提拔你那個人。”
吳答明白了:“是蔣不疑大人,原來如此。”
蔣不疑在十多年前,留在了太子身邊,擔任太子府詹事加京兆尹。
十多年來早就是太子身邊的主心骨了。
劉據知道,蔣不疑知己知彼,自己要和表哥競爭,沒有蔣不疑,贏不了。
最近這兩年,霍海成了丞相,衛長公主是國正,太子那邊就越發感覺到緊迫了。
這兩年,劉徹也在全大漢出巡。
甚至劉徹真的去了山城,留下了一個叫做朝天門的地方。
因為那個地方的確適合做港口,是地理和時代結合的必然。
劉徹出巡,太子就是監國。
監國和國正同在,姐弟倆的交手非常頻繁。
衛長公主的智慧和手段就是要比太子高出不少,太子每次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屢戰屢敗。
但是,每一次輸的不是特彆慘。
有一種即將成功了的感覺。
所以,太子挑戰愈發頻繁,一定要證明自己。
當初隻是因為劉徹鼓勵他爭,他才爭。
現在,太子更像是為了證明自己能贏,就好像他一定要證明電車比油車好一樣。
十二年過去了,霍海出征前,蔣不疑來送。
霍海不想讓他送的。
因為這會導致太子徹底的放棄。
一旦太子放棄,就等於衛長公主大權在握。
那衛長公主就要麵臨一個巨大的問題了,那就是霍海當初說給劉徹聽,而劉徹聽到了,裝作沒聽到那句話。
‘太子和皇帝是敵人’。
現在太子換成了長公主,而長公主擁有繼承權後,也一樣。
年邁的皇帝和正值盛年的長公主是敵人。
但蔣不疑還是告訴了太子十二年前的同一句話:“太子,你的眼光是正確的,電車比油車強。”
“但您隻能分辨對錯,卻看不到時代。丞相說過,電車要再過一百年,才能比油車強。”
劉據很清楚自己贏不了,但是他的策略是另一回事。
他要拖。
拖到姐姐年紀過大,不合適之後。
自己就贏了。
根本不需要贏,隻需要活得久就行。
劉據很憤怒,自己的學生,背叛了自己。
蔣不疑並沒有說自己其實先是霍海的車夫去氣自己的老師。
而是告訴自己的老師‘新學說過,真理就是真理,拖得再久現實也是不會有變化的,那隻會浪費您的人生’。
蔣不疑的退去,其實是衛長公主吩咐的。
因為衛長公主不確定自己的老父親年紀如此大了之後會不會變瘋。
就算沒有老年癡呆,老年人脾氣變得古怪的案例在醫學上多太多了。
衛長公主比誰都清楚,所以衛長公主要把問題攔在朝堂上,避免影響了霍海執行自己的終極計劃——統一全球。
如果劉徹沒有發作,那衛長公主白守一場。
如果劉徹發作,衛長公主能抗住。
但問題是,一個老年人,究竟什麼時候開始變得和以前不同,那個臨界點究竟是哪一刻,任何科學家都不知道。
吳答:“那您從此以後就不回去了?和長公主分開?那接下來您要乾什麼呢?”
霍海:“生孩子。”
就算自己最後輸了,總不能劉徹要瘋到滿世界把自己的血脈都砍了吧?
如果自己沒輸,自己的某個後代腦子不清醒了,乾了某些抄家滅族的大罪,那他們數量夠多,也不會被株連多少。
霍海沒想過,當初一句玩笑話,一句,長安城的貴族的外孫都姓霍。
如今居然真的在穩步實現了。
好消息是貴族們的女兒生的越來越多了,所以他們的外孫姓霍,但不隻是姓霍。
吳答:“除了生孩子,就沒點彆的事情乾了嗎?”
霍海:“有,看咱們大漢子弟生孩子。”
吳答:“就……這樣嗎?”
霍海:“你現在三十歲,等你四十歲之後,你就知道生孩子意味著什麼,大漢子民滿世界生孩子又意味著什麼了。”
吳答知道,霍海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會實現都會應驗,隻是,這句話自己實在是不理解為什麼。
……
天漢三年夏,大漢出動八十萬大軍討伐安息。
不是虛數,是實數。
參與運輸的商人,工人,數量多達三千萬以上。
如果把提供糧食、水果、牛肉、午餐肉的農民、牧民、果民、養殖戶,還有負責這些東西的運輸的人也算上,大漢出動了上億人力。
這麼多的軍隊倒不是都是去打仗的,主要是,每占據一個城池,就需要有人守衛,所以才要出動這麼多大軍。
剩下的怎麼辦?
剩下的慢慢生孩子。
剩下的城市……隻能讓八十萬先頭部隊生孩子了,大漢也不急於一時非要占領歐亞非,先頭部隊慢慢生孩子,孩子去統治更遙遠的地方的城市也行。
天漢三年七月,霍去病帶領一萬騎兵擊穿小王子本部,俘虜十七萬人口,擊殺一萬七千人,抓捕匈奴貴族及其家眷,四千四百餘。
八月,霍去病追擊逃遁的小王子北上,在一個活人躺下去都能浮起來的地方,堵住了小王子。
小王子逃了一輩子打了一輩子,逃不了,隻能打。
最終流血漂櫓,整片海多染紅。
傳說路博德差點死在這兒,是被神仙托起,告訴他他還要去一統世界海疆,完成大漢一統全球的天命。
從那以後跌落那片海的人都無法沉入水中。
因為這裡死了太多人。
最終,被叫做死海。
九月霍去病從北往南,擊穿安息東北部,百姓夾道歡迎,歡慶天軍殺死了假冒的神使,殺掉了非法的奴隸主,大家願意成為大漢的奴隸。
十一月,霍去病不再采用大幅度的活動去襲擊,而是開始組織正麵推進。
一日數城,指揮直屬部隊分成三支,連續三十天,連續攻克八十二座城池。
與此同時,路博德和李敢也積累了足夠的功勳,然後退下。
接下來是李廣利和楊仆。
楊仆到是命好,比他以前的頂頭上司田覺先一步封侯,田覺一大把年紀了,在次年才搞到真正的封地和第二十等爵。
不知道是不是搖搖呼應,在戰場上,霍海正在組織城建,組織儒教進行思想清洗,摧毀安息發展出來的那點可憐的本來也不會傳下去的文明文字時,收到了好消息。
江戶七個月前在江戶壽終正寢。
這輩子他幫大漢背了不少業火,霍海最終沒有去動他。
天漢四年三月,霍去病抵達安息的首都。
天漢四年四月,霍去病分兵攻下納巴泰王國。
直到這時候,羅馬才收到消息,安息的東部都被打爛了。
大漢出兵之後,把安息打的潰不成軍。
要不是大漢軍隊自己走得慢,安息早就整個祭天了。
大漢之所以走得慢,是因為他們打下領土後,就在當地修建道路。
任何人敢於二次反叛,新的道路上,大漢軍隊朝發夕至,直接整城祭天。
如果跟著大漢,就能過上平靜的生活,吃穿不愁。
此時的馬略已經依靠塑造強大的敵人‘安息’順利登上了羅馬執政官的位置。
這個時候,大漢的強盛傳到了羅馬。
馬略這才知道當初自己被騙了。
自己根本沒去過大漢,就相信大漢隻有那麼大是愚蠢的。
現在大漢到安息的軍隊,比十個羅馬城的人口都要多,大漢在安息進行統治、商業的人口,比羅馬的人口還多!
馬略立刻派人和安息談聯盟。
馬略的人還沒趕到,安息萬王之王已經被霍去病抓了活的。
霍去病站在小亞細亞海岸上,眺望遠方:“這就是地中海麼?”
“南方艦隊什麼時候到。”
路博德:“南方艦隊已經在地中海另一邊,等了八年了。”
“不過大司馬,咱們不休息休息?”
霍去病:“你年紀大了走不動了?來人,給路將軍配車。”
路博德:“給我配車乾嘛,不應該配船嗎?”
霍去病:“使者內瑟斯帶隊要回歸埃及,你帶隊去一趟。”
……
霍海來到了自己的劃定的安國領土,也就是生產石油的沙漠半島,準備長期安家了。
內瑟斯麵見霍海:“您真的不去埃及播撒光輝嗎?”
霍海:“沒空。”
內瑟斯:“我聽人說現在埃及的王是一位剛剛二十歲的女王。”
霍海:“我早就喜歡埃及的文化了,我最喜歡看屎殼郎滾糞球了你是知道的!”
埃及豔後嗎?不對啊,時間對不上啊。
內瑟斯:“現在比樂妮姬公主有危險,她的弟弟造反,殺了自己的祖母,想要做法老王。”
“他現在隻要抓住自己的姐姐比樂妮姬和她成婚,就能成為法統上的法老王。”
“如果攔住他,比樂妮姬就是新王。”
“此時我們前往,隨便幫哪一邊,都能重塑埃及。”
霍海:“看看再說。”
內瑟斯:“局勢?”
霍海:“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