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
是紐約現在的主色調。
而把帝國大廈完全吞噬,乃至把整個曼哈頓中心吞噬,造成這一切的源頭,是一顆小型的“藍光太陽”。
布魯克林的西岸。
一群奔向肉瘤狀飛行器,暴露在“藍色陽光”照射下的殖民者們,還未察覺到曼哈頓的驟變,就像灰塵被強風吹散那般的消散一空。
遠離曼哈頓的城區,所有殖民者在目睹“太陽”的一刹那,身軀便已經成為焦炭。
轟———!
“太陽”迅速向外擴散,“藍光”覆蓋至以帝國大廈為中心,半徑五公裡的區域。
區域外,則是燃燒著火焰的衝擊波,摧毀沿途一切的高塔、蘑菇建築和那些令人惡心的觸手植物。
不知過了多久。
相當於五百萬噸tnt當量的等離子彈爆炸,衝散濃厚的雲層,使得紐約總算迎來了久違的陽光。
大地化作反射晶光的焦土,而爆炸中心點的曼哈頓島,也化作了一塊“晶體凹坑”,猩紅的海水不斷湧入其中。
等離子彈猶如一塊橡皮擦,瞬間抹除了殖民者存在的痕跡。
至於那道同樣消失的大型傳送門,則是被殖民者一方主動關閉。
不單是紐約,這個地球上除了前線基地外,全部擁有傳送門的城市和地區,都同時遭遇到了等離子彈的襲擊。
而且是無法檢測、攔截的襲擊。
搞不清狀況的殖民者,為避免母星和重要殖民地遭受牽連,隻得選擇拋棄同胞,關閉了地球上的傳送門。
…
宇宙中。
一顆以橙紅色恒星為核心的星係內,圍繞其公轉的第一、第二軌道上的是兩顆類地行星,外圍則是三顆質量和體積不同的氣態行星。
距離恒星最近的行星與水星相似,沒有大氣層的光禿地表,孕育生命的條件極為苛刻。
倒是體積遜於地球,僅比火星大的第二顆類地行星,卻被濃厚的大氣所包裹。
大氣層下的地表,麵積的40是猩紅色的“海洋”,60是土壤同樣為深紅色的大陸,
它,便是殖民者種族的母星,約有二十三億隻殖民者,生活在這顆環境對人類極不友好的行星上。
赤道附近的海洋北岸,是一座林立高塔和蘑菇狀建築的都市,也是殖民者種族的首都。
首都中央,最為高聳的高塔頂層,弧頂大廳內,數十隻身形佝僂,皮膚褶皺,看似蒼老的殖民者圍繞而坐。
如同全息科技生成的浮空屏幕,為它們播放著神之軀射殺巨獸,等離子彈引爆巴黎、紐約的畫麵。
“...”
眾殖民者無言的麵麵相覷。
即使麵部肌肉不像人類發達,沒有什麼表情,但通過大廳的凝重氛圍,不難猜出它們現在個個都是“瞠目結舌”的模樣。
殖民者的種族文化中,從未出想過“神明”的概念。
如果有,就是狂妄自大的它們自詡為神吧,畢竟它們能打開通往其他世界的傳送門,也創造出“怪獸”這個物種。
可長有雙翼的神之軀,卻刷新了殖民者的認知,也首次意識到,它們招惹了不該招惹的“神明”。
幸虧及時關閉了傳送門,不然滅族的命運將會降臨在它們頭上。
!
但一隻步伐踉蹌,穿戴形似昆蟲骨骼的甲胄,衝入弧頂大廳的衛兵,卻打斷了這幫殖民者高層的暗中慶幸。
衛兵用它們的語言慌張叫嚷,四手發顫的指向大廳外。
?
高層們一愣,然後跟著衛兵離開大廳,穿過隧道,來到麵朝北方的空中廣場。
剛走出密閉空間的隧道,它們就見到北方的大陸深處,升起一朵直衝天際…
不,應該說是一朵衝破天際,高度至少有百公裡,直抵外層空間的碩大蘑菇雲。
再看遠方。
鋪天蓋地的“火焰海嘯”充斥在整個地平線,正準備席卷整片大陸。
“!!!!”
就算麵部肌肉再少,此刻的高層們,也表現出驚恐萬分的神態。
“玩了”十多年另一個地球上的人類,它們怎麼可能會不明白,這種蘑菇雲隻有在核爆時才會產生。
但…
究竟是什麼樣的核彈,才能生成如此效果??!!
這核彈又是什麼時候投放至它們的母星??
“轟——隆————!”
未等高層們思索出答案,高達數公裡的“海嘯”,隨著能洞穿耳膜的猛烈爆炸聲,已經席卷至首都,吞噬,並摧毀一切。
最後,高層隻記得臨死前,那毀天滅日般的恐怖景象。
離開被摧毀的首都,於高空俯瞰。
隻見海嘯似的衝擊波過後,接踵而至的,是無法控製的“板塊運動”,大地裂開,炙熱的岩漿從裂縫中噴湧而出。
再離開高空,於外層空間觀察殖民者的母星。
衝擊波和大地的巨變,正以那朵超巨型蘑菇雲為源頭,向四周輻射至整顆母星。
正如《舊約·創世紀》中記述的那樣——
“耶和華宣布將使用洪水,毀滅天下地上,所有活物無一不死。”
隻是造成母星這番景象的,並不是所謂的上帝和大洪水,而是批準行動的隋卞,以及安布雷拉所擁有的最強戰略武器,新星級核彈。
新星級由鋰三萜殼,和殼內九顆三千萬噸tnt當量的浩劫級組成。
“她”的引爆,足以抹除居住在母星的二十三億隻殖民者,連帶著母星地表的環境,可能在以“萬年”為單位的時間內,都不再適宜生物存活。
殖民者的另外兩個重要殖民行星,同樣遭受了兩顆新星級的“上門拜訪”。
———————
…
與此同時。
另一個地球的莫斯科,地表之下的三百米,位於堡壘城市上層外圍的一個小型通道內…
“噠!噠噠!”7.62x39口徑的槍聲大作。
“不列!不列!去死吧!”槍聲中,還夾雜著俄式強調的吼聲。
二十名聯合軍防部隊的偵查兵,手持同樣具有俄式特色的槍械,交替掩護的阻擊獸體,向他們後方的閘門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