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層空間內。
勇氣讚歌號的艦橋。
中控台旁。
“理事長。”站於隋卞左手側的紅後,對他彙報道:“原體安格隆申請動用他的榮耀衛隊,對機器一方展開突襲行動。”
“批準。。”隋卞當即同意,並補充一句道:“紅後,幫我轉告安格隆,告訴他在我們抵達科格勒爾前,代表我,代表安布雷拉前往與伊甸方麵交涉,軍事行動也依照他的判斷來實施。”
“是。”
與紅後交代完,隋卞繼續把注意力放在呈現於中控台上方旳全息屏幕,閱覽有關另一個地球的人類和機器的信息。
根據安格隆從維克多那裡詢問出的情報,表明空間門那端與《黑客帝國》存在些許出入。
尤其是伊甸軍方,嘗試利用病毒癱瘓機器這點。
不過,如何解放囚禁在虛境中的人類,對伊甸所掌握的手段和科技,確實是一件“世紀”難題。
思索著。
隋卞不由得稍加側身,用餘光看了眼紅後。
對付機器,用槍,用火炮,效率屬實低下,所以他才會把軍事行動的交鋒稱為“次要”戰場。
想要徹底消滅機器,伊甸軍方提出的植入病毒是一個選項,但無法顧全遭受囚禁的人類。
所以等他們抵達科格勒爾,將由白後暫時接替紅後所統轄的一切事物,而紅後,將負責虛境這個“主要”戰場。
———————
…
“轟!轟隆~!”
被“灼焦”的天空電閃雷鳴。
這天空下的地表殘破不堪,徹底淪為廢墟的都市景象。
放眼望去,全部都是傾斜、倒塌的巨構建築。
而街道之間最多的是骸骨。
有的早已散架,頭部和四肢分家,也有的保存相對完整。
隻見一個小巷內,有著兩個保持互相摟抱姿勢,斜躺在牆角處的骸骨。
通過盆骨等方麵的特征,可以判斷是一對母女,也可能是其他關係的長輩與小輩,但無論是哪一種,都不難猜測出當初的她們有多麼絕望。
離開小巷。
俯瞰整座城市,即使到現在,卻依然能體會到人類的“悲鳴”。
就在這時,二十四道“人類”身影,以六“人”一隊,分成四隊采用低空飛行,快速穿梭在這座城市廢墟中。
“他們”每一位都有著頭部、軀乾和四肢,隻是體型比例方麵,要比普通人類纖瘦。
並且與普通人類最大的區彆在於身高,其平均身高約為10米,顯然是超出了正常範疇。
除身高外,每一位都穿戴黑色複合型的納米服,以及與雷神錘相似的模塊化護甲,整體塗裝是清障者軍團標誌性的白與灰藍。
而“他們”能夠漂浮在空中,和快速飛行的關鍵,就在於背部的核聚變反應爐動力背包,細看“他們”四周,還能夠隱約瞧見散發微弱光芒的立場。
雖然聖約帝國被人類迅速反推、擊敗,但不得不說,它們的各類科技確實不錯,尤其是這種隻能在大氣層內所使用的反重力懸浮科技。
至於這二十四位巨人的真實身份,是清障者榮耀衛隊,名為角鬥者衛隊所駕駛的某種特殊“外骨骼”。
由阿萊克希亞向隋卞提交申請,負責主導研究,名為“仿奧林匹斯諸神、莉莉絲生物外骨骼”的項目,再由露娜基地負責生產,屬於重型生物外骨骼。
本質上,這種生物外骨骼算是原體們專用神之軀的極度簡化版。
因此需要利用身為駕駛員的阿斯塔特,當然了,也隻有阿斯塔特的基因才有資格進行“訂製”,所以極難量產,符合資格“訂製”與使用的阿斯塔特,均為榮耀衛隊中的精銳,或是隋卞的近衛。
鑒於生物外骨骼的正式名稱過於繁雜、繞口,隋卞將其稱作“百夫長機甲”。
此刻。
角鬥者們駕駛百夫長快速掠過城市廢墟,來至開闊地帶的郊外,繼續低空飛行朝東麵駛去。
百夫長的製式武器,是出自於浣熊市兵工廠,外觀形同加大、加長版脈衝步槍,但口徑卻是80的脈衝炮,可發射不同型號的無殼脈衝炮彈。
而這四隊中,有兩架百夫長的背部掛載了導彈發射倉。
還有兩架配備了可發射25刺釘炮彈,五管旋轉式高斯炮,其背部也掛載著碩大的彈藥箱。
角鬥者們正遵循安格隆下達的命令,主動進攻,前去解決進行挖掘作業,準備入侵伊甸的機器大軍。
抵達距離目標位置仍有五、六公裡的區域後,便有烏黑一片的哨兵從地下渠道湧出,或是從目標位置方向趕來、聚攏,猶如“海浪”般朝角鬥者他們衝去
看樣子,百夫長在開闊地帶飛行了多時,總算令機器一方捕捉到蹤跡,準備派遣哨兵前來攔截。
見此。
四隊角鬥者完全沒有減速應戰的意圖,甚至調整成三角陣型,再提高速度,想要徑直衝破哨兵攔截。
雙方不斷接近…
接近…
刹那間,位於陣型最尖端的角鬥者,與迎麵襲來的哨兵浪潮率先發生衝撞。
不過,哨兵賴以使用的暴力纏身、肢解等戰術,對這個世界的人類電磁戰艦有效,但放在主宇宙的百夫長機甲上卻“黯然失色”。
“噹~!噹~!”
隻見百夫長在與浪潮進行實質性的接觸前,頓時生成散發金光,由“◇”菱形塊組成的特殊護盾,反向把哨兵彈開、擊飛。
隨後,全體百夫長均升起了菱形護盾。
因物理衝擊造成的傷害極小,加之哨兵來不及動用高能射線,根本無法有效擊碎菱形護盾,使得保持陣型的角鬥者們,於浪潮中橫衝直撞。
雙方交錯。
同時,雙方也都未受到什麼損失,但角鬥者們已經衝出攔截圈,利用速度優勢把哨兵甩在後方。
剛飛出不遠,便見到前方有著一望無際,幾乎把貧瘠地表變成漆黑海洋的機器大軍。
哨兵占據絕對數量,其中存在不同外觀、大小,多為昆蟲模樣,且混亂不堪,根本沒配備先進武器的型號。
單憑第一感觀,有種這是機器一方隨意組建的雜牌軍,有些機器型號根據角鬥者的經驗來判斷,與其說是作戰單位,倒不如說是專門負責工程的“機械工”。
雜牌軍?
一眾角鬥者把這個猜測謹記在心,等完成任務,返回前線基地的途中再進行彙報。
這個時候,機器大軍方麵已然作出反應,依舊是集結、派遣“炮灰”似的哨兵。
角鬥者們則是操控百夫長向上駛去,來至離地五百米左右的高度後,才減緩速度,加固懸浮立場,以雙手持槍的站姿“站”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