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好學生媽媽一眼認出小三是凶手純屬個人偏見。
主要——
她老公是畫家,現在同一個女學生不清不楚的,她還真就跟書裡的女主人差不多,頂多也就是一個出軌了,一個還在曖昧的路上。
所以,她不知不覺的代入了女主。
她從浴缸出來,擦乾淨身子,穿上衣服,搬了一把躺椅,坐在四合院的落地玻璃窗前,曬著太陽,看著書,盼著女主在波洛幫助下沉冤得雪,真凶落網。
尤其。
在波洛走訪了律師,警察,法官,從側麵塑造了女主的賢惠,但又經常跟男主吵架以後,好學生媽媽代入感更足了,女主簡直跟她一模一樣。
唯一讓好學生媽媽不滿的是——
畫家和小三這麼不清不楚,小三都蹬鼻子上臉了,女主竟然隻是吵架!
太不可饒恕了。
當然。
這不是女主的錯。
這全是——
好學生媽媽看到這兒的時候,翻到書封,看了下作者名字:“全是這江洋作者的錯!”
這名字一聽就是男人。
這絕大多數男作者都塑造不好女性角色。
這作者寫出一個丈夫出軌了還死守丈夫的女主也不奇怪。
好學生媽媽現在唯一看下去的盼頭,就是抓住小三的把柄,看著她被繩之以法。
然而。
“藝術家!簡直都快成了各種生活放蕩、酗酒無度、打架鬥毆、偷情通奸的理由了”,“……我自己從來都搞不懂憑什麼擁有藝術才能就可以讓一個男人順理成章地不去學著控製自己……”
這幾段文字的出現,直接戳中了女主的心,讓她覺得作者寫的還是很不錯的。
雖然女主塑造的不咋地,但瑕不掩瑜。
而且——
好學生媽媽慢慢品出味兒來了,這推理過程是真挺獨特的,走訪五個證人,然後,再由五個證人書麵回憶,還僅靠談話就推斷出了當年的真相,作者確實厲害。
她已經有寫年頭沒看推理了,看的都是名著什麼的,想不到不知不覺間冒出這麼一個深得她心的作者。
不知不覺肚子餓了。
好學生媽媽有心做飯,但正看到關鍵時候,她不想被打斷,略一考慮以後,她點了份快餐,邊吃薯條邊看,吃完以後拍拍雙手,把包裝袋放在一旁,也不收拾,繼續看。
一直到她把這本書一口氣看完。
在合上書的時候,好學生媽媽一句歎息。
她錯了。
她大錯特錯。
她為剛才的自己道歉,她誤會江洋了。
什麼塑造的女角色不行!
江洋太行了!
他塑造的女性角色太牛了!!!
女主溫柔似水,卻因為小時候上了妹妹眼睛,在誤以為妹妹毒殺自己丈夫以後,承認罪行安心赴死,柔中帶鋼,難怪多年以後,依舊有人對她念念不忘。
女家庭教師,因為佩服女主,所以瞞下了女主擦拭啤酒瓶指紋的信息。
然而——
這恰恰是女主清白的證據。
至於妹妹——
她雖然瞎了一隻眼,卻自立自強,時隔多年依舊相信姐姐的無辜。
即便作為反麵角色,小三也有自己的人物弧光。
她以前敢愛敢恨,作為一個富家小姐,主動勾引畫家,奪人所愛,從不畏縮,現在老公換了一個又一個。她殺死畫家,報複他的玩弄和女主的憐憫,卻很無力:
女主為妹妹赴死。
畫家在中毒以後,男主有時間自救的,因為這也不是什麼見血封喉的毒藥,但小三下毒後看著男主,看著愛又恨的人將死在自己麵前的眼神和表情太有藝術表現力了,畫家為畫下這一幕,就算手腳僵硬臨死前也在畫。
她殺死了畫家夫婦,畫家夫婦卻不因她而死。
或許——
就像小三在最後說的,女主和畫家兩個人都逃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