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赫然就是劉宏的母親,董太皇太後。
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她風韻猶存,歲月的痕跡好像並沒有在她臉上留下風霜,細細看去,竟也沒有絲毫的皺紋。
而在她旁邊左手邊端坐著劉辯。其下就是何太後了。在其右手邊,端坐著短腿劉協。
此刻的何太後,臉色略顯陰沉,眼角餘光輕輕瞥了一眼那張鳳椅。
此鳳椅,乃是皇後的鳳椅,不過因為此刻劉辯的皇後還很幼小,就沒有繼承過去。
之前,是她何太後擁有的,可現在,董太皇太後據為己有,還命人從她的宮殿中搬到了永樂宮,這簡直是欺人太甚了!
示威,這是赤果果的示威警告。
又瞥了一眼正拉著劉辯劉協噓寒問暖的董太皇太後,何太後輕輕吸了一口氣,眼眸浮現一抹恨意,不過並沒有將情緒爆發出來。
然而,董太皇太後早已經將何太後的神色看在了眼中,心中冷哼一聲:“汝乃何進之妹,本是貴妃之位,初時本宮抬舉汝,讓汝當上皇後,母儀天下。如今汝是那般回報本宮,豈能還讓你猖獗。”
仿若感知到董太皇太後的眼光,何太後緩緩抬起頭,直視其眼眸,氣勢上沒有輸半分。
“噠噠!!!”就在這時,一群人在通告後,魚貫而入。
三行人都排成一隊,緩緩走了進來。
外戚陣營的,何進為首,董重何苗等跟在後麵。
中間是宦官陣營,張讓為首,後麵跟著趙忠等人。
另外一邊,為首者乃太傅袁隗,後麵還有劉繇等宗正。
幾方進來後,都找座位坐下來。
座位上的小桌子上,都擺滿了精致的食物,還有酒樽等,而在旁邊,不少宮女待命著。
今日之會,與其說是會議,不如說是宴請。先帝之母,董太皇太後為東道主。
其實,有皇帝劉辯在,主角應該是他,然而董太皇太後卻喧賓奪主,想來是要有什麼動作了。
這一點張讓袁隗等都好像反應過來了。至於何進何苗等,卻眉頭微皺,他們感知到氣氛不對勁,但具體是哪裡不對又沒有頭緒,他們確實不適合用腦子。
而作為董太皇太後的侄子,董重此刻微微仰著頭,一股傲然得意之氣彌漫在他身上。
而宗正,也就是皇家劉氏的劉繇劉岱等,眼觀鼻鼻觀心地,好像也知道要發生什麼。
看著外戚的人如此,袁隗不著痕跡地搖搖頭。
“大家都來了。永樂宮也有段時間沒有這般熱鬨了。”董太皇太後淡淡道。
“感謝太皇太後的宴請,我等受之有愧。”眾人回應道。
“今日,本宮宴請大家,既為感謝諸公為朝堂勠心傷身,不辭勞苦,也為感謝諸公穩定朝堂的付出。”董太皇太後輕聲道。
“諸位愛卿,先帝驟然崩殂,朝堂混亂,人心惶惶。不過在大家的努力下,朝堂初定,但人心略有浮躁,有些人心緒不定,想要爭奪不該屬於其的權利,這可不好,知道嗎?張讓!”董太皇太後說著就望著張讓,不過其言語中指的人,很顯然另有其人。
這是指桑罵魁,某人心中恨意又濃了三分!
“微臣惶恐惶恐!”張讓一幅慌亂模樣站起來,快速來到大殿中間跪拜在地。
看到張讓如此表現,董太皇太後大喜。她此話除了罵何太後外,還順帶點一點張讓這些宦官,他們已經有很久沒有過來‘服侍’她了!
以往,不管是上貢還是噓寒問暖,都沒有停過,可何太後掌權後,就斷了,她如何不知道其中的道道。
“我大漢皇朝,以孝道立國。如今的朝堂仍充滿了陰暗腐朽之氣,十三州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天地蒙蔽,聖聽難通,為了我大漢皇朝國詐綿長,本宮願為天下安定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早前錄尚書事者為太傅袁隗,大將軍何進。然,辯兒年幼,對於國策略有陌生,對於龍廷虎臣亦不熟悉,難以在任免上酌情任用。太傅肩負教導陛下之職,大將軍肩負武安天下之責,都勞心勞力,不辭辛苦。本宮體恤兩位老臣之功勞,故而入殿接過錄尚書事之責,將由本宮擔任,驃騎將軍為輔。”
董太皇太後眼神堅定地環顧一圈,沉聲緩緩道。
一聽到這些話語,第一個暴怒的不是何太後,而是何進。
這是直接釜底抽薪,斷了他當權臣的根,如何能不怒!
“你這老妖婆,竟敢染指錄尚書事,你這是置大漢皇朝曆代之宗規於何地!!”何進大怒道,直接罵了一句。
“放肆!!!”董太皇太後聞言,同樣大怒,竟敢罵她為老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