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山之所以讓王季鈞上學,無非因為這種紈絝子弟,不上學去哪裡?
難道在城裡遛狗逗鳥,惹事生非,給治安帶來不確定因素嗎?
不僅王季鈞要讀書,稍微有點閒錢的人,孫山都會想辦法趕他們去學堂。
一來讀書人,總會講道理,礙於情麵不好太頑劣。
二來有錢人的成材率比較高,基礎大,出材率就高。
三來萬一有紈絝子弟雖然人紈絝,腦瓜子還真能讀書,增加點沅陸縣的高中率也好。
這樣孫山在教化上取得好成績,對他的官途也有幫助。
孫山倒是想把全縣的適齡娃子進行九年教育,隻不過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整個縣隻有500兩的財政,怎麼掰開也沒辦法讓娃子去讀書。
於是孫山毫不吝嗇地誇起王季鈞,鼓勵他好好進學。
家長嘛,總喜歡聽彆人誇孩子。
孫山這麼誇,甭管王季鈞讀不讀書,但王老太爺和王老爺聽到後,心裡總會高興,也間接地示好。
孫山深情地說“王老太爺,當初我剛上任,第一站就到縣學。我跟你們說實話,我這個人最重視讀書人。王少爺不僅不笨,相反還很聰明。
如果認真讀書,說不定像他哥那樣讀個出息出來。我跟王少爺非常有緣分,是我第一個見到和認識的沅陸人。
短暫的相處,我就知道王少爺是個純真質樸的好小子,我不希望王少爺退學,我希望王少爺繼續收拾書本,後知後勇,好好讀書,將來說不定大有出息。”
孫山說得那麼情真意切,把王老太爺和王老爺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孫山說得對,跟自家孩子還真有緣分。
見到有緣分的人,難免多多說教幾句。
特彆孫山身為一方父母官,更希望管治下的百姓好。
王老太爺和王老爺不由地佩服孫山看人真準。
沒錯,他們家季鈞就是這樣淳樸至善的好孩子,除了讀書不行,樣樣都行。
剛才孫山說自家孩子腦瓜子不笨,看來搏一搏,說不定會像大郎那樣搏個功名回來。
王老太爺感動地說“大人,你對鈞兒真好,你的肺腑之言,我們深深地感受到。”
隨後轉過身對著王季鈞說“鈞兒,聽到沒有?大人都說你聰明,腦瓜子不笨,就是不努力。我看你還是按照大人說的那樣,重新回學堂,好好苦讀,將來說不定我們王家又有讀書人能考取功名了。”
王老爺連連附和“大人說得對,才17歲,不讀書去哪裡呢?等你的腿好了,就給我回學堂,好好苦讀,爭取考取功名。”
孫大人說得太對了,自家兒子一點也不笨,讀書最適合了。
之前就不支持鈞兒退學,現在孫大人也不支持,那必須乖乖回學堂才行。
王縣丞搞不明孫山為什麼讓自家侄兒上學。
要說聰明,王縣丞一點也不信,如果自家侄兒真聰明,從小就表現出來,哪裡用得著被夫子辭退。
王縣丞怎麼說也是在官場浸淫許久,孫山的話一個字都不信。
但讓自家侄兒回學堂讀書這件事王縣丞是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