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主依舊笑得很諂媚地點了點頭:“是哩,老爺,我家就住在附近,為了生計,便在這裡支了個攤位。”
能在這裡支個攤位,後麵必然有人罩著。
要不然地痞流氓時不時過來,還怎麼做生意。
孫山笑了笑繼續問:“老人家,這裡來往的客人多嗎?”
攤主搖了搖頭說:“不多,特彆是現在,大家都忙著種地了。”
頓了頓,繼續說:“今日剛巧附近有個集市,我才出來擺攤,要是平時,根本沒買賣哩。”
有些住的遠的,走到這裡得歇一歇再趕路,有些彆的地方來做生意的,也會過來歇一歇再趕路。
不過現在春耕時節,要不是有集市,他才不會出來擺攤。
孫山又問道:“老人家,你家不用插秧嗎?”
攤主搖了搖頭說:“我家地不多,早就插完了。家裡的孩子去幫王家插秧哩。”
害怕孫山不知道哪個王家,便說道:“王縣丞,你知道不?就是他家了。”
話一落,孫山和王嘉興對視一眼。
王嘉興試圖用咳嗽掩蓋尷尬,低聲地解釋:“老爺,這裡離縣城不遠,嗬嗬,我伯父在附近有地。”
王家發家致富後,一直致力於買田買地買房子。
這些固定資產比做買賣穩妥。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王家自然想方設法掌握更多的資產了。
王嘉興也因為跟王家同是族人,從而受益。
起碼在讀書方麵,王老太爺還是願意培養族裡的英年才俊。
孫山笑而不語地點了點頭,對著攤主說:“王縣丞,我知道。”
攤主樂嗬嗬地說:“在沅陸,沒有人不認識王縣丞的。嗬嗬。這位老爺,你是外地來的嗎?原來你也知道王縣丞啊。”
莫非王縣丞的名氣已經衝出沅陸縣了?
也不知道眼前這位老爺知不知道王家是靠做妾的閨女才發家致富的呢?
攤主雖然很想和孫山聊這個八卦,但害怕隔牆有耳,被王家人知道,說不定會打他一頓。
誰不知道王家最討厭彆人說他家閨女做妾。
哼,明明做妾,還不讓人說,真是又立又當!
孫山又問攤主到王家做工多少錢一天?是不是附近都是王家的地?這裡除了種地,還種什麼?
比如有沒有種茶葉,有沒有種橘子,甚至有沒有種花,種草藥。
孫山雜七雜八地問一堆,把重點暗暗記在心裡,等晚上再複盤,再寫日記。
當然這些問話不少需要王嘉行做翻譯,孫山的本地話還是非常匱乏,
攤主的不少話還是聽不懂。
吃過茶後,孫山繼續往前走。
攤主見到這夥人把茶水,米粥,饅頭吃光光,心裡樂開花。
揮一揮手,笑嗬嗬地說:“老爺,一路走好,下次再來這裡坐一坐。”
直到孫山一行人走後,攤主才發現自己沒問孫山是哪裡人,要去哪裡。
整個談話過程都是孫山問,他在回答。
這位老爺好似在查家底。
攤主臉色一變,隨後恢複正常,剛才他應該沒說些什麼不該說的,幸好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