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行低聲問“南大哥,孫老爺很擅長耕田嗎?”
孫定南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說“老爺耕田怎樣我不知道,但擅長種花,特彆是蘭花。殘花經過老爺的手,都會變成好花。老爺家就是種花為生的。”
孫嘉行眼睛溜溜轉,哎呦,終於知道孫家是做什麼的了。
原來是種花大戶。
而且種的是蘭花,一盆好的蘭花可貴了,怪不得孫大人的衣食住行都不差了,原來家裡有米。
得把這個消息告訴大伯才行,好讓他們更進一步摸清孫大人的底細。
孫山哪裡知道孫嘉行正在做二五仔,看了看禾苗。
隨便找在田耕忙活的農夫問道“老人家,你們用什麼來壅肥?”
經過翻譯後,老者搖了搖,苦悶地說道“今年準備的糞肥不夠,哎,要省著壅了。”
時下的肥料有四種。
第一種是糞便,比如人糞,雞鴨鵝豬等畜糞。
第二種就是草糞,用一些腐化的樹葉樹枝等漚肥,或者種植豆類等苗子來做綠肥。
第三種就是灰糞。也就是一些乾草燃燒過後存起來作為肥料,用於改良土壤。
第四種就是泥肥,像河塘的淤泥,直接挖淤泥放到田地上當做肥料。
這麼多種肥料中,第一種最受歡迎,也是最難尋得。
老人家說糞肥不夠,代表糧食可能又少收幾鬥了。
對於這個問題,孫山除非能發明化肥,要不然也無能為力。
可目前的工業技術還不夠,製作化肥談何容易呢。
隻能從草糞等方麵入手,爭取做出更多的肥料。
孫山又問了老者不少問題。
比如有幾畝地,畝產多少,納糧多少,剩下多少,家裡有幾口人,除了種地還作甚。
雜七雜八地問一堆,就像查家底一樣。
當然老者這麼熱情地回答孫山,完全是因為“有償服務”。
給錢都不一定說真話,如果不給錢,更懶得跟你聊,還不如乾農活。
孫山這種“有償”的方式,吸引不少田耕的農戶,大家都期盼孫山問問題。
嗬嗬,問幾個問題,能得二十個銅板,等於去地主家乾一天活。
農民雖然文盲,但又不是傻。
一經計算,恨不得多幾個孫山這樣的“閒雜人士”來問問題哩。
孫山
最後連續問了好幾個人,才得以脫身。
艾瑪,沅陸縣的百姓一點也不淳樸,問幾句話就要給錢,真是會做買賣。
桂哥兒早就這樣認為了,可惜地說“山哥,我們孫家村怎麼想不到要錢呢?彆人問我們,就回答什麼。哎呀,一點也沒有往錢的地方想過,失策失策。等你再寫信回去後,記得告訴他們遇到問情況的,記得要收錢。”
孫山翻了翻白眼,要是有扇子肯定扇桂哥兒的腦袋。
搖了搖頭說“彆掉入錢眼。做人不能樣樣講金,知道不?”
桂哥兒迫於孫山的“毒眼”,隻好說道“山哥,我剛才說說而已,不能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