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才連忙說道:“是,大人。”
頓了頓補充道:“學生之前壯著膽子給大人遞送文章,多謝大人的點評,學生受益匪淺。這次能跟大人一起探討學問,是學生的榮幸。”
鐘秀才之前通過李寡婦,走汪嬤嬤路線,給孫山遞送文章。
誰知道孫山還真給修改了,而且文章上有不少密密麻麻紅色的修改點評,證明孫山是用心批改,並沒有敷衍,也沒有說空話。
鐘秀才從此認為他們的知縣老爺是個有真實材料,知行合一的讀書人。
沅陸有這樣的父母官,是沅陸百姓的福分。
孫山笑了笑,繼續考核鐘秀才。心裡卻暗暗歎了一口氣。
鐘秀才的學問,其實並不紮實,不,應該不能說不紮實,而是根基太淺。
這種學問對付秀才考還行,往後考,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了。
哎,這也是窮苦人家子弟的通病,除非天賦異稟,剩下的都要靠家境來堆砌。
鐘秀才的學問應付往上考明顯不足,能考上個秀才,已經拚儘了全身的才華和運氣了。
孫山想到自己要是沒有一個給力的大姑和大表哥,沒有上輩子的記憶,沒有一絲絲運氣,也會跟孫秀才一樣,考個秀才已經是祖上冒煙。
不過這些都不要緊,一代比一代進步一點點就行。
鐘秀才現在已經是秀才了,隻要往後不作死,不變歪,他的人生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隻要好好教育下一代,總會一代比一代強。
孫山問道:“鐘秀才,往後是準備繼續深造,還是......?”
這種窮困家庭,就算考上秀才,也不是萬事大吉。
如果繼續考,花費一節一節高,家裡也難以承擔。
說到將來,鐘以仁堅定地說:“大人,學生想繼續考,如果有機會,想到府學進學。”
辰州府和漳州府不一樣。
辰州府的學風比漳州府濃烈許多,這裡不僅舉人多,進士也有。
即使沅陸深處深山老林,但讀書氛圍比黃陽縣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科考成績比黃陽縣好太多了。
鐘秀才的成績不上不下,如果進入辰州府學讀書,多半要自費,並費用不少。
也就代表往後還要繼續省吃儉用過苦日子。
對這樣的行為,孫山不支持也不反對,年輕人不拚過,哪裡會甘心。
孫山笑著說:“你還年輕,繼續考也不錯。但總歸繞不過“量力而行”這四個字。鐘秀才,好好努力。”
鐘以仁能考上秀才自然不是笨蛋,明白“量力而行”這個四個字的意思。
也知道此時此刻停止科考對家裡最好,但實在不甘心,唯有一條心思繼續往上考。
鐘秀才對孫山的“建議”沒有生氣,感謝地說:“多謝大人的提醒,學生明白。”
孫山和鐘秀才聊一會兒,轉過頭跟李寡婦聊起來,關心地問:“李夫人,你教了個好兒子,辛苦你了。”
李寡婦被喊了一聲“夫人”,更加急促不安了。
特彆眼前這個跟自家兒子差不多大的知縣老爺,心裡更顯得拘謹。
她也知道知縣老爺年輕,那隻是遠遠看著。
此時此刻跟她說話,才發現更年輕。
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