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利弊之間,更需要老成持重的大臣來為陛下掌掌舵。韓公再適合不過了。”
官家一聽章越說得好像也非常有道理。官家道“韓絳過於持重,你與呂惠卿都是朕從官員中親自選任的。如今呂惠卿走了,你當替他操持。”
“你什麼都好,但在當仁不讓上要學一學呂惠卿。”
官家與章越私下奏對也不稱卿了,直接便是你,如此倒是顯得不見外。
官家道“若韓絳回來了,朕要多提攜提攜元絳,否則他會失落。朕的用意你明白嗎?”
“臣明白。”
章越告退後,官家心想,除了章越,確實也唯有韓絳最適合頂替王安石,補為宰相了。但韓絳此人太敦厚了,還是需要更深悉朕心的官員才是。
官家想到了幾個官員的名字,其中正有蔡確。
次日官家下聖旨。
韓絳為昭文相立即進京,第三度出任宰相。
吳充則知太原府。
同時元絳升校檢太傅,吏部侍郎,章越則升校檢太保。
以往元絳雖排名在章越之上,但加校檢太傅,吏部侍郎後,無論本官還是散官都超過了章越。
這也是一等平衡之術,防止韓絳,章越二人聯合打壓元絳,曾孝寬。
……
此刻在章越府中。
章越與蘇轍二人正在聊天。
蘇轍仕途在章越護持下一直走得很順,章越裝著不經意的樣子問“子瞻和子由如今在作什麼?”
蘇轍對章越道“我與兄長如今在注經義,我與兄長約定好了,他注釋《周易》,《尚書》,《論語》,我則注釋《詩經》,《春秋》,《孟子》。”
章越笑道“子瞻也注孟子啊!你們又為何注釋經義?”
蘇轍道“三經新義後,天下讀書人為了功名,被誘以以此書為學問,此有違先賢之道,也歪曲了經義的本意。”
章越心知你們兄弟倆就是衝著王安石,呂惠卿來的。
章越道“王介甫,呂吉甫都罷相回去了,還是算了吧!”
蘇轍正色道“回稟相公,經義乃天下之大本,扭曲作義,壞了人心豈可算了。我們兄弟二人自不量力,但也要一試。”
章越道“既是如此,我也不勉強了。”
“好了,給你引薦兩個人!”
“少遊,無咎!你們來見過子由!”
不久二名穿著寬袍大袖的年輕人步出向蘇轍作了一禮。
蘇轍見了二人自是又驚又喜,他知道他們分彆自己兄長向章越舉薦的兩個大才子,一個叫秦觀,一個叫晁補之。
秦觀他之前見過,但晁補之卻是第一次見。
章越也是笑著看著眼前一幕。
秦觀去年成為章越的元隨後,今年蘇軾又薦了晁補之給章越。
除了已為為官的黃庭堅,張耒外,蘇門四學士中的秦觀,晁補之與陳瓘三人組成了章越的秘書處,其實是出任幕僚一職,當然對外的身份是元隨。
按大宋官製,參知政事的元隨,可以為五十人。
元隨與傔人不同,隻有任宰相,執政,使相,正任刺史以上的官員,才能稱之為元隨,其餘一律稱為傔從。
比如當年陳升之招攬章越教他子弟讀書時,大概就是傔從的身份,若陳升之當時是執政,章越可能就要慎重慎重考慮了。
大概就是蘇秦那等‘家裡有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當然無論是元隨還是傔從都可以考科舉,而且還可以以門客的身份,參加容易得解的漕試或是彆頭試。
不過以元隨或傔從身份參考科舉,得到了名次或授官,等於與原先侍奉的官宦如同終身綁定,形成一等人身依附。
幾乎不容許背叛,這是一等更緊密的關係。
有些誌氣的讀書人其實都不願為之,隻有寒門出身或小官宦人家出身的子弟願去嘗試,不過終南捷徑的誘惑還是令很多人都抵不住的。
特彆是宰相元隨。
換句話說,章越以往能以傔從的身份招攬來李夔,但絕對招攬不來秦觀,晁補之這等人才,但如今卻可以了。
元隨與傔從相比待遇大大提高,元隨除了給餐錢外,還給衣糧。傔從不給。
參政元隨的餐錢十千錢一月,此外還有絹,布,棉衣物,還有月糧二石俸給。
此外包吃住是必須的,這一切都是由朝廷買單。
十貫的餐錢,而大理寺評事的月俸也不過是十貫。一名元隨的俸祿可比京官。
當然了即便是十貫錢,不少人也是看也不看,對他們最重要還是能在宰相身邊辦事,取一條終南捷徑。
順便一提,李夔雖說科舉不順,但已進入太學,如今已是中舍生。
再說章越,陳瓘給王安石上書‘孟子也言利’,得到了對方的認同,這令章越對陳瓘大加讚賞。
也令章越對陳瓘更為器重,並專門派秦觀,晁補之二人輔助他,擴大核心幕僚團隊。
專門研究如何新黨和舊黨打交道(敷衍)。
倒不是說章越對新黨舊黨持有什麼負麵看法,無論是新黨還是舊黨的不少官員,以王安石,司馬光他們都是要將國家搞好的。
他們的發心並沒有不妥。
但兩黨爭論,形成黨爭,那便從無私變成有私了。要消弭這場黨爭,其中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蘇轍,秦觀,晁補之三人坐下後,章越也是談論起注釋中庸來。
蘇轍侃侃而談道“我與兄長以為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乾譽。”
王安石一直以為蘇軾,蘇轍二人所學博雜,但在政論中沒有一以貫之的東西。
但如今聽蘇軾,蘇轍之論與歐陽修其實頗有繼承之處,那便是人情。人情是人性的發展,有著喜怒哀樂等感受。
這與王安石推崇的人性不同。
中庸的誠,到底是誠於人情,還是誠於人性。蘇軾蘇轍與王安石有不同的看法。
章越想到這裡,對蘇轍道“我已奏明天子,設經義局,注釋孟子和中庸,子由來幫手如何?”
蘇轍謹慎地想了想道“容我與兄長商議。”
章越笑著撫蘇轍之肩道“不要商議,就這麼定了。”
蘇轍道“蒙相公抬愛,如此轍便恭敬不如從命。”
章越之所以想讓蘇轍入經義局,一個是他確實有才乾,也算是幫自己推廣思想,二來也是積攢些功勞,為以後撈蘇軾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