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九章 遠利和近利_寒門宰相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綜合其他 > 寒門宰相 > 一千零九章 遠利和近利

一千零九章 遠利和近利(1 / 2)

寒門宰相!

見官家訓斥了元絳而支持了自己,同時尋求自己在此事上的主張,章越也不免有些得意。

官家在相公們之間的傾向性,就是權力的來源。

官家要章楶出兵在年內攻下邈川城,取得湟州,遭到章楶反對。

官家言語中頗有換掉章楶之意,這時候元絳支持了官家的意見,但章越卻保下了章楶,

官家此刻問自己的意思,既是支持自己,也是問還有沒有彆的辦法。

當然章越可以說,如果選擇章楶,隻有等他等明年秋季後出兵一條路徑。如今回答固然令官家隻好接受,但也會給官家一個不好的印象。

章越當即道“陛下,其實要章楶年內出兵,也不是不行,不過需付出一定的代價。”

“代價?什麼代價?”官家頓時來了興趣。

章越當殿道了數句話,官家聞言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然後道“可是如此便壞了兩家的默契,此後蕃人再難信得過我們了。”

章越聞言慶幸,官家能想到這一點就好了,說明以往的禦前‘教育’,沒有白說。

元絳聞聲立即道“陛下素以仁義為服青唐,當初平青唐時,與蕃民秋毫無犯,約法三章民甚畏服,如今自食其言,則失仁義矣。”

章越聽了元絳的話心底大罵,我勒個去,什麼陛下服青唐,明明是我和王韶打下的,宋與青唐的政策也是我一手製定的,你元絳又搞一切歸功於陛下這一套了。

簡直惡心!想吐!

官家聽了元絳的話沒有理所當然,而是笑道“誒,這都是章卿之功。”

雖說平衡製衡下麵的兩參兩相,對他而言是永遠的主題,但官家並不是糊塗人。

章越看了元絳一眼,然後道“陛下,當初孟子雲‘仁義’是遠利,長利不錯,但一味地謀取遠利,長利,亦不為也。”

說白了,我們要正確地認識什麼是‘仁義’。

章越言道“陛下,世上沒有萬全之法。”

“法家取短利近利,但取近利必有遠害,秦用法家滅六國,亦因法家而亡。”

“反過來,仁義為遠利長利,但取遠利則必有近害。”

官家聽了章越的話深以為然,一旁似在睜著眼睛打瞌睡的王珪也微微點了點頭。

後世儒家常將梁惠王當作昏君看來,孟子這樣的大賢而不懂的用意,但仔細一想就知道,梁惠王有他的考量。

梁惠王活了八十一歲,執政四十九年。

他在位任上,先是屢敗於秦國,被迫將國都從安邑遷至大梁。所以後人稱其為梁惠王而不是魏惠王,多少有些貶義。

但梁惠王遷都之後,卻積極中興,進行改革。

雖說梁惠王沒有聽宰相公孫痤的意見放跑了商鞅,但啟用了龐涓,沿用了吳起的魏武卒。

這樣的國主,並非後世所言的昏君可言。

孟子說梁惠王時,魏國當時馬陵之戰大敗給孫臏率領的齊國,龐涓被殺,太子申被俘。秦國在舊臣商鞅完成了變法,又在商鞅率領下大破魏國。

梁惠王正在最悲憤的時候,所以他折節下士四麵網羅人才,孟子這個時候見了梁惠王,對方著急地問孟子,老頭,你有什麼辦法來利於我魏國(使魏國強大)嗎?

孟子說,你說什麼利不利(利國),我所教你的辦法隻有仁義(利民)。

這個場合下,換了誰是梁惠王,都不會聽孟子的那一套。

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又遭此大辱,急需變法強國,否則就玩完了,這個時候講儒家的仁義行不通的。

你都活不下去了,還談什麼遠期目標,還談什麼長利,遠利。

孟子的學說令梁惠王聽了打瞌睡,不是梁惠王不高明,而是這理論不適合朝不保夕的魏國。

梁惠王真要用孟子之學,估計亡國得更快。

而梁惠王遷都的大梁,也是如今的開封,對宋朝而言,非常具備現實意義的參考。

“法家之霸術乃短利,近利,儒家之王道乃遠利,長利,用法不講時,地,權變,則枉也!”章越用梁惠王之論,當殿駁斥元絳之言。

元絳有些生氣,好你個章越,當初講仁義是長利遠利的是伱,如今講短利近利的也是你。反正是嘴巴在你的臉上,什麼對你有利,你就講什麼是吧。

元絳辯不過章越,隻好作罷。

對官家而言,隻要章越同意在年內攻取邈川城則好。

官家道“朕不是信不過章楶,但朝堂上官員們都是因循故事,多番推諉,皆不敢辦事,朕甚是失望。”

“隻要章楶能儘忠國事,朕何嘗不能信之任之,打破常規用人信人之魄力,朕亦有之。”

章越道“陛下深謀遠慮乃臣子所不能見也,如今正值宋夏關係的緩和之時,不趁此出兵青唐。一旦錯過時機他日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章越取青唐的策略一直不變,就是避免同時樹立兩個敵人。

如今夏國肯緩和關係,宋朝就要重點打擊青唐,一旦明年李秉常站穩了腳跟,再度向宋朝索求,到時候兩家翻臉概率極大。

言談之際,君相達成了共識。

離開崇政殿後,元絳主動上前來與章越攀談。



最新小说: 一本萬道書:六皇子他贏麻了! 七零神醫嬌妻,相親當天嫁首長 遇仙臨 重生後,係統跟我說修仙很簡單 讓你擺地攤,沒讓你城管局門口擺 治愈係神豪 閃婚嫁絕嗣,連生十娃震驚家屬院 名義:我下場後,祁同偉必須進步 孩子誰愛生誰生,我勾帝心奪鳳位 盜筆:自閉萬人迷養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