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
“叔父,還是和您一起出行舒服。”
“也更加的好玩。”
“叔父,從輿圖來看,咱們現在雲夢洞庭之地,和江水挨著,接下來咱們要入江水嗎?”
“若是沿著江水朔遊而上,在巴東之地,就距離巫山十二峰不遠了,那裡是陰陽家呢。”
“也不知道師尊她們現在是否回來了?我有些想念師尊了,要不咱們到時候去巫山十二峰看一看?”
“……”
“往北,距離漢中郡也不遠了。”
“過了漢中,就是關中了,也就是鹹陽了。”
“唉,我這一次出來的確不短的時間,嘻嘻,叔父,等入了鹹陽宮,您可得好好護著我。”
“父皇也就罷了。”
“主要是母親,她現在脾氣越來越大了,動不動就要收拾我,還要揍我,母親是真打!”
“打的可疼了。”
“也沒見母親對後宮其它公子、公主那般,就知道揍我!”
“哼!”
“……”
“這一次……我有不詳的預感,曦兒也為我推演了,說我有很大的可能性挨揍。”
“叔父,您可得幫幫我!”
“嘻嘻,到時候幫我說說話,母親肯定就放過我了。”
“……”
雲夢大澤,方圓數百裡近千裡。
洞庭湖域,相伴而生,臨近江水,源源不儘,同樣方圓遼闊至極,典籍更是號稱八百裡洞庭。
車駕自南昌而出,按照既定的路線,日日都有前進。
自然。
車駕前進同車駕的主人並無太大相連,也無太大的影響,車駕如舊,閒遊四方也是隨心。
紫府山之地。
在那裡停留前後三日左右。
三日的時間,將整個內外紫府山再次搜尋一番。
而且,不知是否因為開啟紫府山秘藏寶庫之苦,最外麵的紫府山……也有了一些淺淺的變化。
叔父所言,是因地脈地勢而動,被封鎮在大地脈絡之中的紫府山有一部分道韻擴散,交融沉浸在如今的紫府山上。
以至於最外麵的紫府山……天地元氣自動彙聚,力量紊亂,雲霧升騰覆蓋更勝先前。
飛鳥走獸本能彙聚四周,白日裡,不住有飛鳥盤桓,若無陣勢布下,大量的走獸都要踏足其中了。
隱約如同一處勝地異象。
那樣的地方,隻要是人看到……都能夠察覺出不同。
嘿嘿。
好在……那個地方已經有主人了。
好在,叔父已經布下陣勢了,將那些異象掩蓋了!
而且,裡麵的寶物有深深的搜羅了一遍。
惜哉。
好東西沒有多少,那處疑似葬地的地方……天材地寶隻有兩三株,唯一有一點點價值的也就……最深處石殿珍藏的一份份上古典籍圖錄。
非修行之真法經文。
而是如同諸子百家一般的典籍圖錄,大都記載在鐘鼎五金之物上、一份份特彆製作的牛皮卷、羊皮卷上。
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獸皮,焰靈姑娘她們猜測可能是異獸的皮革,還有一些難得一見的獸類骨骼。
……
留下的內容不少。
在上古歲月,可能十分有用。
眼下!
其中九成內容都無用了,剩下的一些……可能有用,這些日子……曉夢子她們正在將那些東西一一轉為帝國製式文字,書錄嶄新的紙張上。
叔父說,也許無用,好歹記載下來,也算上古歲月風華傳承的見證,這……很有道理。
叔父所言,一直很有道理。
有叔父在,紫府山上下內外都搜索了一番,如果還有隱秘的寶藏,那就真的無法了。
不過,可能性應該不存在。
就算還有隱匿起來的,估計也不是什麼重要之物。
超越《神農錄》的真法經文?
或者神農鼎藏起來了?
似乎也無大用。
亦或者其它的天材地寶?
更無用了,叔父說過,縱然一株真正的元丹之寶出現,於他也是無用;對於元丹之寶,自己倒是很有興趣。
可惜。
當年,自己和曦兒若是能夠一同前往海域仙山,也可以一窺元丹之寶的真容了。
說不定,一身修行此刻都不一樣。
以自己的資質,再加上叔父的助力,再加上師尊的講道,現在……怎麼說也是玄關了。
曦兒怎麼說……也是化神了。
其後!
又在雅湖小築停留了兩日。
而車駕……已經行入雲夢大澤之地,水陸並進,時而行車,時而行舟,一應諸般,都有齊備。
這兩日都在船上,叔父說……讓她們好好歇一歇,接下來會前往道家天宗那裡。
天宗!
那個地方,前不久剛去過。
又去?
還好,那裡好玩有趣的有不少,去的人多了,就更加好玩了。
叔父!
此刻正在書錄《神農錄》!
似乎準備將所得的十六卷《神農錄》雜糅如今的諸夏修行,簡化其修行難度,視之適合更多人修行。
自己?
自己不需要。
倒是自己的真法玄功……叔父又給於它小小的修正,自己沒啥感覺,叔父說……會更加適合自己。
嘻嘻。
那樣就更好了。
跪坐書案旁,素手持墨錠,一邊替叔父研墨,一邊嘻嘻笑語一事,算起來……距離鹹陽越來越近了。
一些事情……可得提前準備好。
不然!
回鹹陽還真有可能挨揍!
母親不和自己說笑的,直接就動手,也太……壞脾氣了,自己都不揍人,除非看一些人不順眼。
“你個小丫頭……不在鹹陽好好待著,就會四處奔跑,不揍你揍誰?”
“你的那件大事……雖為陛下開口,實則……還是需要你母親認可,若非你母親寬容,你覺你可以從鹹陽跑出來?”
“……”
“你母親執掌後宮,除你之外,其餘公子、公主等人,年歲到了,要麼出宮開府過活。”
“要麼嫁人。”
“尋覓一位可人的人,誰都想要的。”
“你啊。”
“給你母親出了不小的難題,偶爾揍你一頓……還算好的。”
“……”
執筆書錄一枚枚嶄新的文字,《神農錄》十六卷的內容不算很多,若是化開精要,就多了。
尋常人,修煉十六卷《神農錄》,太麻煩了一些。
尤其是凝練地澤萬物的玄黃領域,非有效法炎帝神農當年的壯舉不可,親自行走山川大地,體悟山川萬物,百花百草之精粹。
進而,將其化入本源,方能一步步將玄黃領域鑄就。
此外,還有仰觀天象風雲,俯察地澤萬物,道化陰陽,才能夠在那一道上更為精進。
那是煌煌大道。
玄黃大成,地澤萬物,萬物一體,萬物化生,真正的神農不死。
那樣的《神農錄》,九黎蚩尤……竟然將炎帝神農一脈擊敗了,《戰神圖錄》……還真是令人期待。
那樣的道……現在修行,多艱難。
太博大精深了一些。
也稍稍的劍走偏鋒一些。
和《長生訣》都有些類似了,除非真正的大智慧、大悟性之人,不然,難以修煉《神農錄》!
若是將《神農錄》十六卷的內容給予重新梳理一下,或許好一些,以自己此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