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曆代王朝皇帝在位期間的功績表現以及權力周期,皇帝平均在位二十六年後決策質量顯著下降。
而如今皇帝登基八年了,也就是說還有十八年的時間即將進入權力腐蝕周期,更何況現在還是大災,住有所居至少也得等大災之後才能開始。
大災什麼時間結束,大家夥兒心裡都沒有底,縱觀史書,他們都沒有發現波及範圍如此之廣、如此之重的旱災。
少則三五年,長則七八年都不好說。
若非皇帝登基就開始大力屯糧、還地於民,暴力整頓官場和軍隊,雷霆手段滅掉建奴,否則這會兒整個大明已經是一片亂象,民變四起了。
七八年後皇帝就登基十五六年了,那……
一旦皇帝開始享受,那已經執行到了一半的住有所居的政令就很可能廢掉,屆時沒有享受到的百姓怎麼辦?
群臣自然也是有這個擔心的,可也不能說的這麼直白吧,皇帝的確很英明,但這種事兒你不能去東暖閣找皇帝嗎?非得當著群臣的麵讓皇帝顏麵儘失?不怕被砍嗎?
他們隻能在心中對畢自嚴說一句真他媽的有種。
“陛下……”
“無妨!”
崇禎朝著袁可立擺了擺手,看向群臣“朕不是昏庸之人,更不是聽不得任何壞話、剛愎自負的昏君。
況且,畢愛卿所講的是事實,講事實、講真話,這何錯之有?朕雖不是唐太宗,能百次容忍魏征,但這點容人之心還是有的。
諸位愛卿不必擔心,因為講真話、講事實觸怒朕,會被朕處罰的,今天不用擔心,以後也不用擔心,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陛下聖明!”
群臣渾身一震,齊齊跪了下去,眼中滿是興奮之色。
皇帝雖然年輕了些,但氣度已經超越了大明的任何一位皇帝,在這種明君手下乾活,那是他們的幸運。
有了這顆定心丸後,群臣也安下了心。
督查院左禦史張廷登朝著皇帝躬身“陛下,畢尚書雖然說的有些駭人,但無數的曆史告訴我們,人性有四大殘酷的特性,
自私與貪婪、冷漠與無情、虛偽與偽善、複雜與多變。
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這四大殘酷特性會展現的淋漓儘致,我們……不得不防,所以,畢尚書所擔憂的不無道理。”
“陛下,張大人所言極是,這是惠及數以千萬計,尤其是病有所醫和老有所養,這是關係他們生死存亡的,畢竟能活著誰想死呢?
如果沒有這個,那麼他們原來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但陛下的想法給了他們生存下去的希望。
這個希望一旦破滅,那……尤其老人,數以十萬、百萬計的,不鬨就是等死,鬨了或許也是個死或許還有用,那不如鬨起來。
這種情況我們就沒辦法鎮壓,否則史書上記載的……。”
……
聽著群臣的勸諫,崇禎也是相當無語的,對百姓不好也有錯,對百姓好也是有錯的,皇帝真難當,但這就是曆史和封建社會的局限性。
平息了內心的無語後,崇禎看向袁可立“袁愛卿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