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早朝,百官相對沉默。
能走到這個位子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傻子,在這個時候招惹不痛快。
哪怕有鬥爭。
在這個時候也得忍住了。
基本上都是黃河泛濫之後,善後工程。
“工部請陛下劃撥白銀二百萬兩,徹底治了這條黃河!”
工部的人跪在地上。
想要治河之心,從未如今日這般濃烈。
慶皇沉默了。
二百萬兩。
這不算是個小數目。
戶部的人直接走出。
“如今秋稅還沒收上來,朝廷手裡的錢都在賑濟災民,下個月百官的俸祿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哪裡還有錢來治理黃河?”
大慶一年的鹽稅,也就二百萬兩白銀。
隻不過對於大慶朝廷來說,最為關鍵的還是田賦。
一年田賦在三千萬石左右。
畢竟如今朝廷百官的俸祿等,都是給的糧食。
秦風等藩王的俸祿,也是糧食等貨物發放。
錢反而是少數。
隻不過這兩年朝廷花銷較大,秦風主動將該領的糧食折算成寶鈔了。
大慶寶鈔,雖說長久下去必然會不斷貶值。
然而至少在慶皇還在的時候,寶鈔還是相當堅挺的。
而且隨著覆滅北胡之後,寶鈔還升值了一番。
甚至成為了境外諸國除了遼票之外,用的第二種大額貨幣。
秦棣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行了。”
若是再不阻止。
戶部人肯定跟工部的人吵起來。
而如今戶部的奏疏,都是秦棣在批奏,他很清楚戶部的情況。
“戶部的確沒錢了,但該給百官的俸祿絕對不會少了,秋稅入京了第一時間就給結了。”
很明顯。
秦樉準備拖欠俸祿了。
這在大慶,也算不上什麼事兒。
開朝之初,朝廷收入很不穩定,半年開不出俸祿的事兒都有。
這才幾個月,也算不上什麼。
畢竟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自然不會差了這些俸祿。
“至於這黃河,一定要治!”
秦棣說到這裡,近乎咬牙切齒。
“戶部可在京都準備一場治河募捐,百官都來捐贈,等黃河修好後,捐款數最多的五百人,名字可刻在黃河畔的石碑上。”
幾乎瞬間,秦棣就拿了主意。
後續災情要治理。
而這黃河,也一定要治!
至於治理黃河所需二百萬兩白銀,戶部直接募捐。
工部直接站了出來。
“就算都來捐贈,可能收到幾十萬兩銀子就算不錯了,離那兩百萬兩,怕是仍舊不足。”
秦風直接拱手。
“能募捐多少就募捐多少,到時候差多少銀子,本王與秦王、寧王一同湊一湊,怎麼也能湊出來修黃河的錢。”
按理說。
修繕黃河,這錢父皇就能出。
可兄弟三人都清楚。
父皇去年辦了兩場大壽,花費不低。
今年又在籌備秦標登基的事兒,花掉了一大筆錢,沒想到後來又將許多府庫開了去救濟災民,沒想到最後又舉辦了一場葬禮。
父皇的那些錢。
基本空了。
興許還剩下一些寶物,可那些寶物一時半會兒也換不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