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3作為目前各種媒體吹噓的未來核聚變清潔能源,也是目前對月球資源最好的宣傳術語。
什麼一百噸就可以供全球使用一年,而一個月球上的氦3就能供整個地球用上萬年。
但是氦3真的就是未來核聚變最佳的燃料嗎?
不一定!
這個結論目前還有爭議,持不同觀點的科學界大佬們也正在想方設法的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但是因為藍星因為有大氣層的緣故,導致氦3這種物質極為匱乏。
因為目前所知,氦3這玩意幾乎都是從太陽,也就是恒星中,隨著太陽風粒子傳播出來的,而大氣層又正好阻擋了它的進入,導致藍星上整個星球蘊含量不到500公斤。
原料的缺乏,再加上目前人類對核聚變技術都不能算得上是摸到門檻,導致目前這個論點也沒人能證明。
不過章成銘有垚這個技術外掛,它的文明對氦3的了解就如同人類對石油和煤炭的了解一樣。
所以它清楚的知道如何利用好氦3
氦3的收集過程很枯燥也很繁瑣,而且在進行三次後就要重新等待一段時間,不是等待設備冷卻,而是等待外麵的那個大真空罐排空剛才抽入的空氣,以便儘可能的保持采集到的氦3的純淨度。
在垚給章成銘的技術中,對後麵一步使用氦3的設備要求沒那麼變態,但是對采集到的樣本純淨度有一定的要求,這個和目前藍星上掌握的技術正好相反。
目前藍星對核聚變的發生過程有一個極為變態的要求。
就是要求反應過程中,反應裝置,也就是高能加速器內部的要有極高的真空度,因為科學家想要的是粒子與粒子的碰撞,而不是粒子與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甚至容器內部殘留的某些細微金屬分子碰撞。
若加速器內部真空度不夠變態,則高能粒子束與殘存的非目標分子對碰的幾率增大,會影響粒子束的壽命。
簡單的來形容
高能加速器內部,真空度越高,效率也越高。
所以按照這個標準,即便是在月球表麵上,利用真空環境生產出來的核聚變堆也還沒有達到科學家心目中理想的標準。
要知道,月球表麵的真空度已經是人類目前劃分出來的真空級彆最高的‘極高真空’,但就月球的級彆標準,它依舊在每立方厘米內有八萬個粒子存在!
也正是因為如此,垚對人類現在的核聚變研究路線充滿了吐槽
“你們人類搞核聚變,就像花無數成本和資源,製造出來一個用鑽石成本打造出來的建築物,然後……找遍全球各種最昂貴名貴的有機材料,然後在十噸原料裡挑選最嫩最核心的那一克,打碎碳化研磨後再加入一堆無用的香料,放到這個用鑽石成本打造的東西裡麵……”
“燒開水!”
這個科學梗指的就是人類目前的能源史,不管是何種能源轉換,基本上都是通過各種燒開水的轉換方式來完成的。
哪怕是牛逼轟轟的核電站,也是核反應放熱後,加熱內部的高溫高壓水,然後這些高溫高壓水把熱量循環帶到外麵,傳遞自身的溫度加熱外麵乾淨沒有被輻射汙染的水,用這些水產生的蒸汽來推動發電機組……
這特喵的是用核燃料燒開水後,再用這些開水燒外麵的開水這樣套娃!
雖說現在第四代核電站好像已經擺脫了這種套娃的形式,但是本質原理上……
還是特麼的燒開水!
“說的那麼牛逼,你特麼的現在也不是離不開燒開水嗎?”
章成銘趁著外麵的真空罐排空時間裡,重新給安置槽內放入了三罐月壤後,這才沒好氣的反擊著對方。
聽到這話,垚剛才還高昂的頭顱頓時耷拉了下來。
沒辦法,章成銘剛才說的這句話紮破了它心中的那點僅存的高傲。
沒有理會垚,有了一小瓶的氦3,章成銘拿著它來到旁邊的實驗室,這裡,已經有了一個去年就開始一點點攢出來新設備。
這個設備個頭不算大,但也占了足足有兩個櫃子那麼大,而且還沒算上連接外麵的管線什麼的。
裡麵有一大半零部件都是在國內最高水平的企業裡定製加工出來的,剩下一部分則是章成銘自己一點點的用改進後的電渣爐煉製出來材料,然後再加工出來。
若不是去年高層已經知道章成銘有這本事能折騰出新材料,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和逐漸產生審美疲勞,這些材料每一樣放到外麵都能讓材料界引起轟動。
不說彆的,就是裡麵那個常溫狀態下的超導材料……
其優異的性能就已經完爆了無數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最高指標。
將這點氦3接入原料注入口,氦3隨著管道‘溜’進了裡麵的處理器,在這裡,會利用它自身質量輕的特性,再次最後進行一次“提純”。
也就是隻使用上麵的那一丁點。
造成這個現象就是目前藍星上的真空程度太差,如果放到月球表麵上,那能獲得到的純度要比現在大很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來了來了!見證你們藍星科技曆史的時刻要到了!”
垚再次打起精神,在耳機中嗷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