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國內航天界發展的比較火,不僅國家隊各種科學探索月球探索之外,民營航天企業發展的也不錯。
除了國內的工業鏈基礎完整外,也與賽裡斯自己本來就有不俗的航天水平有著密切關係。
像老字號的微星科技,天將科技、綠箭航天、東方力量業務量都是蒸蒸日上,大家小日子過的都不錯。
但私底下,航天圈裡的人都會說,真正發展這麼迅速的主要原因,還是章成銘這個科技鯰魚在裡麵搞事情。
除了將原本最大的燃料成本給打了下來,並極大的提高了燃燒推進效率,讓國內的航天企業不僅一下子有了牛逼靠譜的高效推進劑使用外,降低成本增加的發射頻率也讓各家企業的技術突飛猛進,而技術的提高又拉動了更多的業務收入,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螺旋式的交替上升狀態。
但隨著這今年賽裡斯國家隊突然公開了太空飛船、太空戰艦的信息後,這些航天圈的人就有了極大的危機感。
道理也很簡單,不管膠基燃料再怎麼廉價牛逼,但和太空飛船相比……它就是個弟弟。
雖然航天局國家隊在隨後表示,目前太空飛船不會介入民營企業的商業航天發射業務,因此大家還都能有個喘息的時機,但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全部將目光再次投向了本行的龍頭——星海飛躍。
在大家的眼中,星海飛躍作為行業巨頭,自然也會受到太空飛船出現後的影響,但星海卻跟個沒事人一樣壓根不慌,該乾啥就乾啥。
一開始大家還有些不解,但隨著六月份章成銘新身份信息被曝出,所有人這才知道……
淦!
怪不得人家星海飛躍根本不擔心太空飛船出現後對他們業務造成影響……合著飛船就是他家搗鼓出來的啊!
當然這麼大的飛船也不是全部東西都是他家能搞完的,可飛船上的幾大關鍵項目,能源動力,推進係統,人工偽重力,以及新型的主建材零鋼……
主要研究人不是章成銘就是陸英豪……
這你讓其它同行怎麼想?
原本有些企業,以為自己在這幾年已經通過對膠基燃料火箭的潛心研究,逐漸追趕上了星海飛躍,隻要等星海20年的專利權一過,它們就能避開專利自己搞膠基燃料,最終超越星海。
但沒想到,當自己還沾沾自喜引以為傲,以為追趕上對方時……
卻不曾想到,自己追上的,隻是人家因為發展太快,而在原地留下的殘像而已,人家真正的水平,早就已經突破了自己想象的天際。
這個可真不是誇張,膠基燃料當時剛出來是已經被人吹上了天,畢竟這已經基本上突破了化學燃料的極限,達到了化學燃料的巔峰程度,很多人都認為未來幾十甚至上百年,人類都會繼續搗鼓膠基燃料為太空時代的主燃料。
但結果呢?
沒過幾年,偽重力,粒子推進器已經成熟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了。
甚至這些技術基本上都是人家星海的人搞出來的,你咋個跟人家比?
而且,前些日子,科技圈,或者說是車圈裡還鬨出個笑梗。
事情起因是國內某廠家搗鼓出來了一款新電池車,該車采用了新型的電彙管理技術,廠家為了搞宣傳,隻是在自己內部做了一下裡程續航測試,也沒做啥新車宣傳就這樣上市了。
但無數靠車評吃飯的自媒體和購車意向客戶一看廠家給的續航裡程就坐不住。
啥玩意?滿載續航達到了4000公裡?
國內現在新石墨鈉鋰鎳電池的產能擴大,和大量換電站、換電中心,甚至4s店和修車廠加油站都可以更換後,目前新款電動車都不再使用老款電池。而石墨新電池的出現,也讓各種車型是輕鬆突破了千公裡的續航大關。當然,那種迷你型的買菜通勤車另算,那種車500公裡續航就已經基本滿足用戶使用十天半個月的。
隻是大家都知道你新型電池很屌,有些長續航型的甚至都破2000,但大家都知道基本上隻是最輕載配置,以及最經濟時數下的測試工況。
現在你敢說你在滿載情況下居然能直接續航翻倍??
當時就把所有人都架不住了,各種質疑聲、謾罵聲頓時響起一片。
不過自媒體就這點好,不怕有爭議,最怕沒有爭議的賣點和噱頭。
一堆車評自媒體立刻下單買來首批車開始紛紛整活,按照說明中那樣,滿載是吧?
有幾個自媒體主播甚至開啟了全程直播挑戰,五個人均160斤的壯漢滿載坐起,後備箱放上120公斤的各種物資,再算上車裡放的零食飲料拍攝器材什麼的,全車載重已經超過了500公斤。
然後充滿電,在充電口貼上封條,在鏡頭前嗷嗷吆喝一陣,上車走起!空調開到最低檔,全程不間斷直播全網實測!
結果呢?
不管是直播的,還是剪輯錄播的,無一例外的都被開吐了!
不是車的避震和懸掛有問題,而是開的太久,長時間的輪換熬車熬人;
車……是經受住了考驗,可開車的人……
即便是幾個人輪流開,也架不住幾十個小時的這樣熬!
更離譜的,是有博主打了點擦邊球,在高速上一直儘可能的保持著最高限速駕駛,但結果依舊沒卵用,跑完4000公裡後,車上的儀表顯示剩餘電量依舊還能繼續跑80多公裡。
這個測試結果讓無數人跌破了眼鏡,更是引發了後續更多的話題。
和實測自媒體播主不同,還有些是技術類主播,他們不搞路上實測,而是玩起了拆車,以及對車內電池的檢測。
結果車子的做工和質量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該給的技術和安全保護對得起車子的價格,但在核心電池上他們驚訝的發現,造成續航裡程翻倍式增長的最大秘密,是該車的電池中,隻有一小半使用目前主流的石墨鈉鋰鎳電池,但另外一大半使用的是另外一種新型電池,它的姊妹——石墨矽基電池。
這兩種電池都是章成銘同一時間研發誕生搗鼓出來的,一個鈉鋰鎳電池是高放電,但惰值高,惰值的高低不僅代表著電池的安全係數高低,還決定了這種電池的實際使用能量有多少。
而石墨矽基電池雖然沒有惰值,從100一直可以使用到1的全放電能力,但它的輸出電流和電壓都較低,並不適用於給動力電源作為主動力能源供應,而是使用在其它領域中。
看到該車廠使用矽基電池的自媒體們又坐不住了,他們到不敢噴使用矽基電池有啥問題,畢竟矽基電池更加的穩定和安全,彆說撞擊重壓都十分安全,就是特麼的用槍突突,用火燒,它都穩如老狗一樣毫無反應。
爭論的重點很快就轉移到了該車廠是使用了什麼新的電池管理技術,能讓矽基電池來滿足整車的長程續航的。
而這個時候,某個人又心血來潮的在某天上網看新聞時翻到了這個爭論,然後……
一時興起便,用一個id‘喜歡在天上看世界’寫了篇技術文稿發在了最熱的那條視頻下方評論區。
這篇兩千字的技術文稿中,簡單明了的闡述了這是新型的電池電彙管理技術,而這個技術中電彙管理比較容易理解,就是給眾多矽基電池增設一個管家,哪怕是它們自身發出的電流不高,但湊在一起……也能形成一個較強的補充電流供車輛使用。
不過單純隻是這個技術還不足以車輛的正常行駛,如果按照理論的放電速度,電池模組中,鈉鋰鎳基電池耗光電量了,矽基電池也才隻能放出10不到的電能。
在這裡,作者畫了張草圖,上麵很清晰的說明了另外一個新技術應用,那就是在電池中增加氦合零鋼插片,通過給氦合零鋼通電後,通過額外的電子刺激,激化矽基電池中‘沉睡’的電子釋放出來。
這相當於是用活性較強的電池裡的電,去特麼的激活比較懶的電池裡的電,激化它們跑出來乾活。
這個方法可以適當的刺激矽基電池中的電子,讓它們的活性得到一定快速的釋放,雖然總量依舊不多,也就是增加了12而已,而且基本上這個技術的效能也研究到頭了,但是將若乾塊矽基電池增加的這些電量通過電彙管家彙聚起來……
已經足夠電動車這種車輛長時間行駛了。
這篇圖文並茂,並且簡單明了的說明評論很快便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和點讚,甚至不少人都紛紛轉發該評論。
但很快,該評論便招來質疑,一些在自媒體中,號稱‘學者’、‘專家’的自媒體人便紛紛對該文章中的內容表示了質疑和駁斥,認為這種技術根本就不存在。
而且還有些自媒體人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正確,還專門跑到國內的某論文網站上查找相關的資料,卻發現根本沒有相關的論文來證明這篇文章內容的真實性。
某位叫囂的最厲害的自媒體人,更是在自己的視頻號中對著鏡頭說道:
“家人們,大家要擦亮眼睛不要隨便聽信網上的內容,那個id‘喜歡在天上看世界’的家夥就是個傻都不懂的傻吊!懂不懂科學?不懂科學就彆出來亂說!什麼在矽基電池裡麵插入零鋼片!有數據說明嗎?有理論說明嗎?有參考文獻嗎?連個相關論文都沒有,怎麼可能是真的!你特麼什麼學曆,我特麼的正經名牌大學畢業!!你知不知道亂說話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再說了,國內哪有什麼技術啊!最先進的材料學技術和應用技術都掌握在小日子的手裡,我就很看好小日子的剛推出的那款混動車型,經典蘿拉快跑的車型,新型的電池應用技術,50萬以內世界上最好的新能源車型……”
這一看就知道是國外車企養的自媒體在搞事情,該視頻一經播出,因為屁股歪了人思想也歪了,該視頻立刻火爆全網成為熱點視頻。
因為這條視頻的火爆全網,那個些評論id喜歡在天上看世界的網友,這兩天無數觀眾跑到他主頁去圍觀,卻發現這個號成立並不久,而且啥都沒有,便失望的離開,但也有不少人留下了不堪入目的咒罵發言。
結果呢?
好玩的地方來了。
三天後,當這個視頻熱度剛剛下去一點點,這個‘喜歡在天上看世界’的網友開始整活了。
他發布了第一條內容,而內容也是直接引述那位抨擊自己的視頻博主的原話,順便了對方。
而回答內容也不多,就幾行字,兩張截圖而已。
“那個矽基電池裡麵插入零鋼片技術確實是我三個月前剛剛研究出來的,包括矽基電池和鈉鋰鎳基電池,都是我研究出來的。至於你找不到論文和參考文獻?那是因為在這個技術上,以前因為保密緣故確實沒有公布相關文獻資料,不過現在基本上可以解禁了,你既然想要看……那我就抽空寫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