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比華山級太空驅逐艦高一級的嵩山級太空巡洋艦,它的設計方案在第二次演習結束,總結了各種戰術優劣對比後便迅速確定下來。
艏艉一主一輔兩門主炮兼推進器能讓它無需驅逐艦那樣切換飛行姿態既可攻可守,但和華山級驅逐艦外形最大的不同除了艏艉兩門不同的電漿炮之外,它舯部的凸起雷達麵更高一些更寬大一些,這便於在這裡安裝更大功率的雷達,同時八台輔助發動機分彆置於艏艉的八個縫角位置。
當然,彆看增加了4台輔助發動機,但增加的這點推力麵對嵩山級巡洋艦增加的總質量來說是根本不夠看的。
畢竟巡洋艦並沒有使用新型的輔助發動機,而是直接使用了和華山級一樣的輔助發動機,即便是數量和推力翻了一倍,但原本四台輔助發動機推動的是懸浮數千噸驅逐艦,但現在八台發動機推動的是好萬噸的巡洋艦,就這數量和推力的翻倍無法能夠匹配飛船總質量的翻倍。
但這樣的設計的好處,是在可以直接使用和華山級相同的液體膠基燃料發動機從而無需研發新型發動機之外,也可以通過這八台發動機有著精準的飛船姿態控製能力,畢竟小推力速度慢一點,但帶來的好處就調整精度肯定會高一點。
至於轉向慢……艦艏的可變向式電漿炮也可以作為艏舵調整方向使用,在高速飛行中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如果要想像驅逐艦這樣玩橫移這種漂亮的漂移機動那就不可能了,屬於是犧牲了機動靈活性來換取穩定穩重性。
不過既然是巡洋艦,他的缺口式電漿炮帶來的大威力帶來的遠射程優勢也也不用像驅逐艦那樣需要靠近到足夠距離後才能貼身近打。
這門完全嵌入到戰艦體內的電漿炮長度不僅驚人,其口徑也是大的驚人,特彆是開口處,普通音叉是兩條金屬平行長長指向前方,但缺口式電漿炮並沒有采用平行方式建造,而是采用了開口處寬大,逐漸向內縮小寬度的梯形開口式結構。
這樣一來,就彆被它艏部最寬處的外表給嚇到,平時嵌入到飛船缺口內部的巨大導軌其實是可調節的,其發射電漿球的口徑從籃球大小的標準電漿球到最粗的口徑可以根據需求進行隨意調整。
而最粗口徑具體有多大?理論上,前方缺口有多大就是它的理論最大口徑,但熟悉電漿炮的人都知道,這個位置生成的電漿球個頭雖然大但射程最短,甚至連半節射程都很勉強。
而且大口徑也帶來了一個能耗的恐怖需求。
懂點數學的都知道,體積有個很恐怖的擴張效應,體積以中心點向外擴展一倍,它所增長的體積是幾何倍數恐怖增長的。
就拿一個籃球大小的電漿球體積來說,它的標準體積是剛剛6立方分米出頭,但如果是一個直徑1米的球體,那它的體積就已經達到了523立方分米,而如果是兩米的電漿球……
那體積就已經達到了誇張的4185升!
而達到這樣的尺寸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是恐怖的,因此嵩山級巡洋艦上,安裝了六具大功率的核聚變反應堆來給整艘戰艦提供所需的能源。
考慮到戰時的損管和避免被命中後產生的全滅效應,六具反應堆分彆被安置於飛船的前中後三個區域,這樣即便是被命中多台反應堆,隻要還有一台能夠工作,那麼這具反應堆就能夠提供最基本的動力能源供戰艦慢速返回。
而剩下的五具反應堆基本上平時都處在怠機運行狀態,即便是在全速前進狀態下,使用兩具反應堆全功率運行,也足夠飛船動力的能源消耗,隻有在戰時,它們才會火力全開瘋狂提高輸出給戰艦艉部的海量電池不斷的補能。
受演習中出現的石墨鈉鋰鎳電池的能量溢爆影響,後續的華山戰艦在改進電池艙的設計同時,嵩山級巡洋艦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首選位置便是像音叉一樣的艉部艦體內,即便是被擊中,大量的電能外溢也不會危及艦體本身要害區域。
不過巡洋艦所需的電能實在太大了,光靠著一點電池是無法能夠提供足夠的持續火力輸出的,因此巡洋艦的其它區域也堆積了大量的電池。
這部分的電池都安裝在了遠離生活區、作戰指揮區的位置,而且在電池的安全性上也提高了安全惰值,來減小被命中後電流溢出對周圍造成的傷害。
因此有人也戲稱巡洋艦就是為了滿足那門巨大的缺口式電漿炮,而造出來的一個大號的電池運輸船。
這話仔細想想……
也沒說錯,畢竟誰讓自己扛著這麼大一門大炮呢。
不過戰艦大體積帶來的好處就是即便戰艦大部分內部空間都用來安裝蓄能的電池,可存留的空間依舊能輕鬆吊打完虐華山級的生活空間。
而寬闊的空間除了能讓巡洋艦攜帶更多的物資和提供更多作戰人員外,也能帶來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和更多樣化的作戰能力,這一點是大噸位體積戰艦天生的優勢。
因為依舊采用了大量自動化管理的設備,嵩山級巡洋艦上的船員和軍官達到了一百三十多人。
這麼多船員並不是單純的設備增加而擴充的人手,而是作為巡洋艦,它具有更多的作戰要求和具有指揮旗艦的更多輔助要求,因此很多崗位像雷達、通訊、指揮協調人員都比華山級戰艦更多。
例如華山級的雷達兵,在平時戰備執勤時,三班倒的士兵一個人需要盯住戰艦所有雷達的搜索結果;戰時全員在崗後,加上雷達軍士長,一起四人會分彆盯著各自負責的雷達區域,從而能夠最快速度判斷和處理目標信號。
而巡洋艦則是每一個輪班都有四名以上士兵來負責這麼多信號的處理。
這個沒辦法,戰爭打的就是如何最快最有效的發現敵方並優先摧毀敵方,這個類似眼睛的功能實在太重要了,巡洋艦雷達是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從左到右,以自己為中心像個球一樣完全360度無死角的進行全方位的遠距離搜索,這樣的工作量和數據分析量是華山級驅逐艦那種類似逐行掃描一圈後再重複掃描的工作量和數據處理量無法比擬的。
也正是因為重要性的增強,華山級戰艦雷達指揮隻是軍士長級彆,而到了巡洋艦,雷達最高負責人就變成了正兒八經的軍官。
而如此巨大的數據處理量甚至要在巡洋艦上增設一個專門的計算機房來對所有目標進行計算,有這麼大的一個設備,機房物理硬件維護人員,以及專門的程序軟件維護船員也就成為了新崗位。
在嵩山級戰艦上增設計算機房真不是誇張,而是在經過多次飛行測試,以及模擬演練之後得出的結果。
在茫茫太空中雷達在搜索到各種目標信號後,需要在自身快速飛行中計算出目標和己方的位置,輔助戰艦飛行安全外,還要預判計算出敵方速度和己方速度差做好瞄準提前量,這個在華山級戰艦演習中得到充分的驗證。
華山級是以靈活著稱的,它甚至可以在駕駛員的全手動操作下完全不規律的機動進行規避。
但它的規避機動範圍是有限的,缺口式電漿炮的口徑不僅能帶來大威力,冗長的身管倍徑也帶來恐怖的串射霰彈的總體數量上的增加,可以說在3節內,缺口式電漿炮一次打出去的電漿球彈丸能密集到華山級躲都躲不掉。
可有了如此好用的火力性能,卻因為計算能力欠缺造成沒法準確瞄準……
丟失的寶貴戰機會讓己方用血來付出代價的。
也正是因為前兩次速度上帶來的閃避能力給戰艦提出了更高的預判和高精瞄準要求,這就對戰艦上的計算機運算能力帶來了極大的要求,單純的依靠火控電腦那點運算量是完全不夠的,必須增設專門的機房。
更不用說,作為具有指揮艦隊協同作戰的巡洋艦,它除了計算敵方和己方的火力射擊諸元時,還要計算相鄰友軍戰艦,甚至是未來小炮艇的位置一同進行火力攢射,這又增加了大量的計算量。
除了計算機機房外,同時人員的增加也讓一些華山級戰艦的輔助、兼任崗位有了專職人員負責。
例如華山級戰艦上兼職軍醫的領航員,在巡洋艦上,就有了專門的專職軍醫負責。
華山級上由舵手兼任的炮手,在這就有了專職的炮手來負責精確瞄準打擊。
同時巡洋艦還有了鬿梟飛行器專職的飛行員。
雖說華山級也裝備一架鬿梟,但實際上……考慮到實際作用不大,華山級戰艦就領航員和軍官接受過一定相關駕駛飛行訓練,權當是臨時應急作用的,如果是任務中明確需要使用鬿梟戰機,例如上次三日戰爭中對敵進行空中打擊時,會臨時調派專門的戰機飛行員和戰機上去。
按照生產進度,這兩艘嵩山級巡洋艦會在六周後升空進入試航,在經過三周的試航測試後便會進行幾次演習對抗演練,從而演練各種戰術和火力配置的優化比。
這些信息對於距離不到幾百米外的遊客們是肯定不知道的,他們現在也隻能在廠房中參觀著先驅級飛船的批量生產過程。
雖然無法能夠看到戰艦的生產,但凡事都有第一次,即便是太空飛船,第一次如此近距離,且公開的展示也讓無數遊客爆發出極大的熱情參觀,哪怕就是百元一張的門票,哪怕就是需要成千上百萬人每天在網上搶那五千張門票……
也依舊無法能夠阻止全國無數遊客爆發出來的熱情。
因為國外也要修建太空園區了,因此國內的太空園區也開始向國外遊客開放,這個西北太空園區也不例外,在太空城升空這幾天的幸運遊客中,有三位國外遊客幸運的搶到了兩張門票。
而這兩位遊客中,有兩位是幸運的老夫妻,但另一位是獨自前來賽裡斯深度遊玩的航天愛好者,他已經在賽裡斯待了一個月了,不僅去了海島的火箭發射中心,還去了多個城市以及附近的太空園區參觀遊玩。
本來是打算看完太空城升空後繼續趕去更西邊的火箭城遊玩一圈,但沒想到……
他居然幸運的抽中了這張門票。
而他正好又是一名相關的視頻博主,在從園區裡出來後便重啟了直播,無數國外觀眾湧入了他的直播間裡,詢問著裡麵各種各樣的奇怪問題。
經過這幾天不少遊客的參觀,很多內部的視頻已經通過不少遊客出來後的剪輯分享發布在了網絡上。
沒錯,園區裡麵沒法直播,但不會阻止你拍照和全程錄像,你能看到的,都是能給你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