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手,左舵兩度,全車停車,領航員立刻計算原地弧度數據發給舵手,通訊員,聯絡後麵的神行號,讓他們速度保持不變,我們要繞圈靠近他們。”
“明白!”
麵對?體生命的4艘飛船和三條路線,莫船長很快便做出了決定了——在不主動減速的情況下,利用大弧度盤旋來形成無效前進路線,相當於在原來前進的路徑上,突然向旁邊一歪畫了一個超級大的大圈,但這個圈的終點又回到此前彎出去的圓點上。
這樣的飛行路線,憑空會繞一個大圈,但卻又會回到原來的出發點上。
這種做法看似有些多餘,換成是普通人,會直接嚷嚷道:
“直接減速不就好了嗎,乾啥還搞這麼複雜……”
乍一看似乎確實是這麼回事,但不管古代戰爭還是近現代的火器時代戰爭,速度一直以來,都是作戰中很重要的條件,特彆是向現在敵我情況不明朗的情況下,保持一個相對較快的速度……
打不過咱們至少還可以趕緊跑路。
更不用說,神行太保兩艘飛船的速度已經加速到很高的速度,減速容易,但要想再加速到現在的這個速度,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慢慢的增速。
領航員很快計算出一個具體飛行參考數據並發送給了莫船長,在得到莫船長的確認後立刻發給了神行號。
等後麵的神行號跟上來時,兩艘飛船vs兩艘?體生命飛船,這數量少……至少做到一對一。
見這架勢,誰都知道莫船長是準備和對方的兩艘飛船直接正麵硬剛了。
沒辦法,這種情況下,跑是不可能跑的,好不容易開了兩年的飛船到這裡,結果遠遠的看到不明飛行器調頭就跑?
彆鬨了,都碰到外星生命體了,不過去打個“招呼”,近距離的接觸一下,甚至是通過交戰衝突,來判斷敵方的實力如何,你讓這些帶著偵察任務過來的人會怎麼想……
能被選中參與偵查任務的船員都沒有慫人,兩艘飛船迅速的調整人員安排,每天二十四小時保證駕駛、通訊和雷達三個崗位上隨時有人值崗,特彆是通訊崗,更是不斷的重複已經多次訓練的快速通訊技能,希冀在交戰時,能更快的將信息傳遞出去。
這個也是超遠距離通訊下的一個無奈。
無線電波內攜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為了增加無線電信號傳遞內容的容量,通常的做法是縮短波長和增加頻次。
波長如同心電圖一樣,一個電波從起伏開始至結束,它所形成的長度越長,通訊距離就會越遠,但內部所能攜帶的信息內容就會越少。反之,波長越短,通訊距離就會越短,但能傳遞的信息量就會越多。
所以我們人類身邊常見最快傳輸效率的ifi,它的傳輸距離基本就很短,屬於出了家門效率就下降一半。
因此想聯絡數千公裡外海上遊弋的戰艦,在早期沒有通訊衛星進行中轉的情況下,人類使用的是長波電台甚至是超長波電台,這些電台不僅個頭很大天線很長,每條通訊所需要的通訊時間也很長,往往一條十幾個字的文字內容,其通訊時間需要十幾分鐘甚至半個小時才能發送接收完畢。
即便是有了通訊衛星進行快速中轉,但無線電波的物理特性也注定了距離越遠通訊效率越低的尷尬處境。
要想提高效率,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燈塔國的星鏈就是使用增加通訊衛星數量,以及降低軌道高度來提高信息傳遞質量,但這種辦法帶來的缺點也很明顯,原本幾百公裡高度的衛星被降低到一百多公裡的高度,在沒有成熟的電推發動機技術來持續工作保證軌道高度前,這種高度的衛星就是幾天到一周的快速消耗品。
而深空衛星的通訊雖然和藍星地表使用的無線電有一些區彆,但本質原理還是基本相同的,要想增加深空通訊的效率,無外乎也是增加發射塔台的數量和個頭與功率,沒有太多捷徑可走。
章成銘在無線電通訊這一塊內容上……從垚那邊獲得到的技術幫助著實有限。
在和垚沒有圖窮匕見之前,章成銘就對這一塊的技術請教過垚,但很可惜,垚它們自己也沒有這方麵的技術突破,或者說……
它們自身天生的共振電磁波通訊也讓它們對這一塊的應用發展近乎停滯狀態。
章成銘也深入研究過?體生命所使用的通訊,它們之間的通訊其實就是共振電磁波,其廣義的本質上也是無線電波中的一種而已。
但是它們天生對信號的控製能力,以及解析能力要比人類的電子設備靈敏百十倍,也就是說,他們可以通過細微的波長變動來增添其內容量。
通俗的解釋,就是人類要想達成超長波通訊,往往從硬件上,就要架設一個超長寬度的天線電台用以發射物理超長波。
但?體生命就不用這麼乾,它們天生就具有控製電波的能力,用垚自豪的解釋,就是它們甚至可以用一米的身體寬度,輕鬆釋放出達到十米寬帶的波長信號出去。
同時如果一條電波的波長是一米,假設人類隻能在這一米的波長中加入1個字節的內容,那麼?體生命它們天生的能力,可以在這一米的波長中添加十幾個字節內容在裡麵。
既能用最短的物理條件控製波長,還可以增加內部信息含量,這兩個優勢一疊加……
這就是為啥幾年前,垚在先驅者2號飛船上,僅僅隻是發送了一條短短的信號,就完成了太陽係坐標,人類形態,以及生長信息,和文明程度等等各種大量信息的主要原因。
章成銘和賽裡斯無線電研究專家也很想逆向攻破?體生命的這種逆天的技術,但目前的研究結果……
可以說是少的可憐!
就人類目前的技術能力,還沒法直接向?體生命那樣,用天生的能力對電子精密控製來肆意操控電波的長度和增添內容含量。
不過也不是完全一點成果沒有,但在通訊上能獲得到的應用程度有限,而且要使用寶貴的?礦,屬於目前還無法大規模推廣運用的階段。
其這種通訊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利用電漿炮那兩條?礦軌道,利用?礦對電子的特殊控製能力發送加量的信息內容。
這樣做確實解決了超遠距離通訊的一個大難題,但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這兩條?礦超導軌道正在打電漿球作戰時,就無法用其進行通訊,也就是說,一心不能二用。
如此一來,對於那些普通貨船,普通飛船來說就無法享受到這個福利。它們可沒有使用?礦導軌啊!
而深空探索的神行太保兩艘飛船,兩艘飛船上艉部的多台粒子推進器中,均有一台是帶有?礦超導合金的,也就是說,每艘飛船其中一台發動機,也兼具電漿炮之用。
不用奇怪,這種具有偵查性質的飛船怎麼可能一點武裝能力都沒有呢。
既然裝備了?礦導軌,它就能通過兩條導軌發送超長波信號與藍星進行更好的通訊;除此之外,它們艏部還裝有當時章成銘剛剛搞定的微型電漿護盾。
這玩意也是消耗?礦生產出來的,其原用意就是在飛船艏部形成電漿護盾,用以抵禦飛行中迎頭撞上的各種氫、氦原子對飛船艏部造成的衝擊破壞。
而這些細密排列在艏部的?礦護盾也能臨時充當天線使用,不過兩艘飛船的人幾乎沒這麼用過,畢竟靠艉部的那兩條?礦合金導軌做通訊就已經足夠了。
隻是有了這樣的信號增強器,但受超長物理距離的限製,通訊內容也不可能做到肆無忌憚的什麼都發送,這就像大家都知道4k高清視頻內容能看得更清楚,畫麵內容更細致更豐富,但4k視頻文件大小肯定要比1k視頻要高出數倍之多,畢竟畫麵細膩就意味著裡麵的信息含量更多,勢必增加了文件的容積尺寸。
所以在無法擴容通訊發送能力和傳輸帶寬時,相同傳輸帶寬狀態下,小文件接收速度肯定要比大文件快很多,因此為了加速信息傳遞,就需要通訊員將所發送的內容進行篩選,剔除掉多餘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