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張網_我在現代留過學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都市言情 > 我在現代留過學 > 第八百二十一章 張網

第八百二十一章 張網(1 / 2)

楊汲乘著的船,緩緩行駛在其中,平緩的河水,在腳下流動著,兩岸都是高聳且堅固的堤壩。

抬頭遠望,一個恢弘的堤岸碼頭,出現在視線中。

碼頭上,數不清的工人,密密麻麻,好似螞蟻一樣在那堆垛場中來來往往。

兩具巨大的木製結構的龐然大物,立在堤岸上。

龐大的漕船,靠在碼頭一角。

從那木製結構的巨物上,伸出一條類似橫梁般的物體,其上懸著粗壯的繩索。

一包又一包的貨物,被其吊起來,從漕船中吊起,然後轉運到碼頭的一角。

“官人,那就是龍門吊……”楊汲身邊,李二虎輕聲說著:“聽說是當今官家身邊的大貂鐺宋昭宣,在元豐八年,在河北救災時發明的……”

楊汲微微頷首。

他視線偏轉,看向碼頭上。

那裡同樣有著一個讓他看不懂的東西。

一條木製的的長長的怪模怪樣的東西,從碼頭延伸出去。

在其上麵,有著好幾個長方形的箱體連接在一起。

碼頭上的力夫,正在將一件件貨物,裝載在那些車廂裡。

在車廂前,有著好幾匹馬。

“那又是何物?”楊汲問道。

“軌道馬車!”李二虎順著楊汲手指的方向,看到了軌道,就解釋道:“此乃去年,當今天子命專一製造軍器局的沈提舉所發明之物!”

“如今,已是京城內外,諸堆垛場以及諸工坊中最重要的運輸手段!”

“京中太平車,因此減少了大半!”

說到這裡,李二虎就唏噓起來。

過去,汴京城的主要物流,是依賴笨重、危險的太平車。

太平車在京中橫衝直撞,經常阻礙交通,幾乎每隔一兩天都會出現行人被太平車撞死、撞傷的事情。

所以,汴京人見到太平車就害怕。

生怕這些載重數千斤甚至上萬斤的龐然大物失控。

但,自從軌道運輸出現後,這些事情就很少了。

因為,城內城外的商賈,越來越的開始用軌道馬車來運貨。

比起到處跑的太平車,固定在一條木製的軌道上運行的軌道車,對行人的危險性大大降低。

如今一個月也出不了幾起因軌道馬車致死、致傷的案子。

楊汲聽著,眼中神采奕奕。

說話間,船就已經靠岸。

堤岸司的官吏,並沒有出現,出現的是一個拿著算盤,帶著賬冊的青衣男子。

李二虎見狀,趕緊和楊汲告罪一聲,迎上前去。

那青衣男子,登上船,巡視一圈,然後就拿著算盤開始劈裡啪啦的打起來,其動作無比熟練。

楊汲看著,眼前的一切,無比陌生,他動了動嘴唇,最終還是帶著自己的元隨們,挑著行禮,登上了碼頭。

隻是在離開前,他命一個隨從去知會了一下李二虎——若其想將昨日,在襄邑、陳留兩縣,被官府差役們敲詐勒索的事情,上告官府,他願意給其作證、說明。

不過,很快隨從就回來報告,說李二虎婉拒了他的好意。

楊汲也沒放在心上。

畢竟,民不與官鬥!

尤其是像李二虎這種需要到處行商的商賈,最忌諱得罪官府。

而且,他們還有個特點——越是基層的官府,他們就越害怕。

所以,楊汲也沒說什麼,就帶著人離開了這個堆垛場。

出了堆垛場,汴京城的喧嘩就已撲麵而來。

隻走了兩步,楊汲便聽到了,他在應天府和江寧府一再聽人提起過的‘汴京報童’的叫賣聲。

“賣報!賣報!”

“今日份的《汴京新報》嘍!”

“交趾進奉使黎鐘等被責,本報評論員胡飛盤對此點評:區區小臣,妄圖挑撥離間,破壞聖朝天子與交趾郡王君臣之誼,實在可殺!幸得天子聖哲,洞察情弊,知其偽詐,天下幸甚!”

楊汲頓時被吸引了過去,他循聲望去,便見到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帶著兩個八九歲模樣的孩子,他們手裡捧著一撂厚厚的小報,身上背著一個裝錢的褡褳。

他們的臉,很乾淨,眼神也很清澈,身上的衣服更是乾乾淨淨。

楊汲見著,輕聲道:“這就是汴京城,絕對不能傷害之人了……”

他在江寧和應天府,都聽過,汴京報童的傳說。

傳說中,這些報童走街串巷,身上的褡褳裡,總是裝著幾百到上千的銅錢。

然而無論是汴京的潑皮無賴,還是那些趾高氣昂的衙內二代,都沒有人敢搶掠、傷害他們。

因為,傷害他們的代價,是一般人所無法承受的!

上一個傷害他們的人叫吳安持!

而吳安持,迄今都被關在太學!

責授詔書中那一句:自棄聖人仁恕之教,不恤百姓疾苦,直接將之釘在了恥辱柱上,為天下人所唾棄。

而其起源,隻是吳安持打了一個報童。

儘管有些人認為,那或許隻是借口,不過是宮中在借題發揮。

但,哪怕在江寧府,衙內們若是要上京,其長輩也會千叮嚀萬囑咐——萬不可為難報童!

天威難測!

萬一呢?

故此,這些報童成為了這座帝京中的‘無敵之人’,在地方上衍生出了許多傳說與故事。

想著這些,楊汲就露出笑容來,他走上前去,從身上摸出五個製錢,對那三個報童前說道:“給我來一份!”

“好勒!”年紀大的報童,熟練的接過銅錢,丟進褡褳裡,一個八歲模樣的報童,立刻將幾張小報遞給了楊汲,奶聲奶氣的說道:“客官今日買我家的汴京新報,可是買的呢!”

“今日小報,除了朝報、衙報外,還有最新的《三國演義》連載和我們《汴京新報》最新推出的一個話本故事,喚作《西遊釋厄傳》,講那大唐高僧玄奘西求真經的故事!”

“所以,今日的小報,比往常要多!”

“哦!”楊汲接過小報,笑了起來:“這樣嗎?那就多謝了!”

買了小報,楊汲拿著它們,帶著隨從們,就近找了家孫家燒朱鋪——他在應天府已聽說過這家據說在口味上不遜色於大相國寺的燒朱鋪的燒肉店的名聲。

便慕名點了孫家燒朱鋪的招牌菜,又給隨從們點了酒肉。

他這才拿著小報,坐到這燒朱鋪靠窗的一個位子,慢慢的看起來。

“有趣……有趣……”這一看,楊汲的眉頭就飛揚了起來。

實在是這《汴京新報》果然和傳說中一般。

其用詞直白,從不堆砌詞彙,隻用普羅大眾,特彆是閒漢們能聽懂的話講述、介紹朝廷或者宮中的事情。

而那叫‘胡飛盤’的所謂評論員所寫的所謂評論員文章,更是這小報上最好玩的。

因為,人家可以肆無忌憚的對外交上的事情,發表他的‘高見’。

須知,這可是很多朝臣,也未必敢隨便發言的事情。

而其對交趾的輕蔑與忽視態度,在文字中展現的淋漓儘致。

正好,在楊汲的位子不遠處的食客,也在議論著今日的汴京新報上的內容。

“哪怕是交趾郡王,也不能破壞交趾與大宋的君臣之誼!”

“這胡飛盤,總算又開始說人話了!”

“就憑這句話,當滿飲此杯!”

楊汲循聲看去,看到了幾個穿著粗麻衣的漢子,正圍著一盤燒肉,就著酒,聊著天。

“胡飛盤?總算說人話?”楊汲咀嚼著那些漢子嘴裡的內容:“也就是說,這汴京新報有一段時間說的話,不怎麼叫人喜歡了……”

這是很關鍵的東西。

因為,哪怕在江寧府,也有人知道《汴京新報》的態度,或許就是宮中的態度。

所以,看報是在京官員的必修課。

傳說,禦史台的烏鴉們,更是每天都會看《汴京新報》,以便從中找到終南捷徑。

繼續翻動著手中小報,在二版的角落裡,楊汲看到一個豆腐塊大小的報道——縣、鎮胥吏或不服開封府。

再看內容,雖然隻有幾十個字,用的也都是、大概、聽說一類的形容詞。

但其中報道的,卻是楊汲昨日的路上所見到的事實——下麵的胥吏們,正在想方設法的重新設卡,盤剝過往商賈。

“所以……”楊汲夾起一塊燒肉,放進嘴裡:“宮中的少主,也知道了?”

他想著昨日,在汴河上的見聞。

先是襄邑的官吏,借口檢查貨物,嚴查違禁,將小小的貨船,裡裡外外都翻了一遍。

最後,李二虎隻能和船老大一起湊了五貫錢打發掉。

下午到陳留境內的時候,就又遇到了打著‘征收水閘修葺錢’的官差。

又被他們拿走了五貫錢!

這些錢,不多不少,差不多就是過去過稅的額度。

下麵的人,確實在針對開封府,他們是故意的。

但,為何這汴京新報,要用聽說、據說、傳聞這樣的形容詞?

楊汲神采連連。

他的政治直覺告訴他,這裡麵或許藏著機會。

隻要把握住,或許就能在麵聖前,在天子麵前留下一個得力的形象!

而這機會,稍縱即逝!

因為,隻有第一批看出了宮中心思,並正好撓到宮中癢癢處的人,才會被宮中注意到。

等所有人都發現了……

那就隻是跟風!

跟風的人,不可能有功勞!

所以,得賭!

“正好,吾今日要去吏部報道,還須向天子呈遞一封劄子,說明在黃州這兩年的情況……”

“這就是機會!”

楊汲想著,自己這一路上聽說的種種消息。

也看著小報上那豆腐塊的內容。



最新小说: 野火吻星辰 流放,侯門棄女淪為通房丫鬟 我的係統整天都想讓我禿頭 穿成錦鯉假千金,獵戶夫君夜夜加餐 獸世巫女成團寵,修羅場全員黑化 侯府庶子:最強錦衣衛,隻手遮天! 開局被仙子逆推,覺醒吞噬武魂 再戰江湖之拳霸諸天 留學三年,瘋批少爺跪著求原諒 我娘四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