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能怎麼辦?”淩主任苦笑道:“上麵不允許提前畢業,學校裡又沒有老師能教他,他連畢業論文都整出來了,不同意就成我們在卡他畢業證了。”
“你組織幾個老師研究一下他的論文,如果有問題,就把論文交給街道辦,讓他修改了再交回學校。如果沒問題就歸檔,等下學期結束,給他把畢業證辦了。”
……
張和平本來計劃10號過了端午節就南下的,但南鑼鼓巷95號院那邊出了點事,有人拖家帶口在前院堵周家的門,逼他們交出耳房和門房。
張和平沒去湊熱鬨,首都住房本就緊張,周家得了8號院5間房加一個閣樓,還想占著95號院那3間房的話,就沒道理了。
聰明的話,周家前幾天就該把門房退了;周老二占東廂房,他媽帶娃住左耳房。
至於8號院,有張和平在這邊,誰敢過來咋呼?
11號下午,南鑼鼓巷街道辦做出決定,收回周家租賃的耳房和門房。
不過,為了鄰裡和睦,街道辦沒把房子租給鬨事的那幾家人,而是把那兩間房租給了一戶烈屬,理由是這家的烈士子女長大了,需要房子結婚。
自此,陳立琴也住到了8號院,隻是白天需要兩頭跑,有些麻煩。
張和平沒有勸周家的人住到一起,那周老二兩口子明顯想分開住,張和平又何必討人嫌。
至於周成陳那個老姑娘,遲早都要嫁出去!
等她放寒暑假回來,臨時住一下8號院,也沒多大影響。
所以,街道辦收回耳房和門房,然後轉租給烈屬,一點毛病都沒有。
當天傍晚,母親馬秀珍轉達了戲劇學院老師的話,張和平的畢業論文通過了,允許他從下周開始,在實踐中學習。
這就對了嘛!
上麵不允許提前畢業,下麵的人就要懂得靈活變通,何必把矛盾集中在學校那一畝三分地上。
6月12號,張和平再次南下,將糧本留在家裡,能省些糧食。
一路南下,車窗外的田間地頭裡,那乾裂的景象有些觸目驚心。
聽火車上的人說,安省那邊的旱情最嚴重,上麵允許當地農民可以多開荒種地,多種出的糧食歸自己。
因此,安省那邊今年收了許多夏糧!
張和平有些無語,既然旱情嚴重,農民多開荒地,就不乾旱了?
浮誇!
到了長江以南,旱情漸漸變弱。
隻可惜,這邊山多人少……
16號下午,張和平回到九龍塘彆墅時,6個孩子正好放學回來,張和平把他們哄去寫作業後,才得以上樓洗澡。
晚上在8號彆墅吃飯的時候,老丈人唐明提起5月那個首都考察團來港島的行程,說是有多位港商收到了參加今年國慶觀禮的邀請。
張和平沒聽說今年有國慶閱兵,估計是國慶慶祝活動,受邀規格不高。
至於三來一補貿易方式,考察團大部分人都是支持的,就是不知道他們彙報上去沒有。
是夜,張和平帶著一胖一瘦兩個婆娘,在臥室裡玩了許久鬥地主。
俗稱打撲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