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隻有活人才配談正義_盛唐挽歌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綜合其他 > 盛唐挽歌 > 第652章 隻有活人才配談正義

第652章 隻有活人才配談正義(1 / 2)

深夜,李華看到叔父李棲筠一身酒氣的回來,於是將其攙扶進了臥房。

“叔父,如何了?”

李華一臉關切問道。

之前他還在擔心李棲筠去了汴州府衙後,會被方清找個由頭下獄。不過看到自家叔父回來了,而且似乎還喝了很多酒,他也暫時放下心來。

然後李華又開始擔心另外一個問題:是不是會有什麼好事,以及這件事跟自己有多大關係。

“十處投人九處違,家鄉萬裡又空歸。

嚴霜昨夜侵人骨,誰念高堂未授衣。”

李棲筠忽然長歎一聲,吟詩一首。

“這首詩是叔父當年在安西時所寫,莫非是這次遇到什麼事了?”

李華好奇問道,遞過來一碗酸漿。

李棲筠將酸漿一飲而儘,其味清冽乾澀又酸楚,讓他臉上五官都皺到一塊了。李棲筠將碗放在桌案上,又是歎息不止。

“你叔父我,當年去安西闖蕩,其間酸楚,不提也罷。

如今看似又有出頭之日,隻是,要拿命去搏罷了。”

李棲筠搖搖頭,示意李華坐下,繼續說道:

“明日某便要啟程前往洛陽,你不必隨行,就在汴州參加科舉。我若遇難,官家會直接選拔你為官員備選,與進士同,隻等選官。”

他麵色惆悵說道,現在這也算是在交代後事了。

“叔父,這是為何?”

李華大驚,沒想到今天隻是在酒樓裡麵吃了個飯,就遇到這麼多吊事。

他隻是來汴州參加科舉的啊!

“是這樣的,如今有一個機會,可以快速進入中樞的圈子裡麵。

時不我待,拒絕是不能拒絕了。”

李棲筠將他要去洛陽,勸說安守忠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李華這才放下心來。

或者說,他壓根就意識不到其中的危險性。

“叔父,隻是去送個信而已,無礙的。”

李華安慰李棲筠道。

“如果事情如你所說那般隨意便好了。”

李棲筠搖搖頭道,事情哪裡有那麼簡單的啊。

他要做的事情,可不僅僅是個“傳聲筒”,而是要離間關中與安守忠之間的關係。

煽風點火的活計其實不好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殃及。侄兒李華是個小年輕,根本不明白其中風險在哪裡。

手裡握刀的丘八,李棲筠年輕的時候跟他們打過很多交道。丘八拿刀殺人什麼的,實在是不要太普通了,簡直不值一提。

你怎知下一個被殺的不是你?

“叔父,您這……不怕關中那邊的人報複我們嗎?”

李華疑惑問道。

現在情況是明擺著的,他是沒料到李棲筠這麼快,就實際參與到汴州這邊比較要害的事務當中去了。

要是以賭徒的視角看,不亞於一個在賭桌邊觀察局麵的路人,突然間上桌,然後一把梭哈。

這把玩得有點大啊。

“不用擔心,官家已經安排好了,會有人通知家裡,趕緊搬家。

等我們舉家搬到汴州,關中那些人就隻能乾瞪眼了。”

李棲筠懶洋洋的說道。

李華點點頭,他有點明白,為什麼這次明明隻是自己參加科舉,叔父李棲筠卻要跟著一起來了。

原來,他那位早年就敢孤身奔赴安西的叔父,這次來汴州,送他考科舉是其次。

主要的,還是為自己謀一份差事,而且這份差事還不能太寒磣了!

“叔父,按您剛剛說的,關中大亂豈不是板上釘釘?”

李華壓低聲音問道。

很明顯,李棲筠都參與到這麼大的事情裡麵,他個人的看法與傾向已經是擺在眼前,沒有絲毫遮掩了。

“嗯,伴隨著洛陽的分離,關中大亂隻是遲早而已。

天下的格局開始重新洗牌,這天啊,確實要變了。”

李棲筠搖搖頭,一臉惆悵。

曾經當官,曾經見過世麵的人,會對這些年的世道很不適應。

當年在安西的時候,大唐還是那般強勢。如果以正常的曆史軌跡來說,李棲筠回到長安後,應該在中樞混一段時間,再單獨外放為上州刺史。

最後再調回長安,在六部之中任職。至於能不能當尚書侍郎,能不能當宰相,都要看運氣如何。

可是現在呢?

沒有了,全都沒有了!

已經沒有什麼約定俗成的升官路線,每一個想在官場混的人,都要憑本事憑人脈,蹚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的。

入夥晚,就要玩命去拚,沒什麼好說的。

“叔父,當官就這麼難麼?”

聽完了李棲筠的一番解釋,李華有些懷疑人生。

當官這麼難,為什麼大家還要考科舉,數千人裡麵才錄取那麼一點,這還是經過篩選的結果。

“如果當官都難的話,那世間就沒什麼容易的事情了。”

李棲筠一臉正色告誡李華說道。

……

離間安守忠與長安朝廷的關係,其實隻是方重勇安排的一件“小事”。至少在他看來,打鐵還要自身硬,如果自己沒有實力,那麼無論玩什麼陰謀詭計,就算僥幸成功,也隻是便宜了彆人而已。

這天一大早,方重勇就來到坐落於開封城內,幾年前新設立的“武備庫”。,裡主要是用來存放盔甲,棉衣以及相關原料的。

這兩年以來,汴州也實行了軍改。其中變化很多,最大的變化,就是將不斷“私有化”的兵器甲胄,重新歸公。

士兵必須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才能來武備庫領取甲胄。

而平時,隻允許攜帶橫刀與短弓。

漸漸的,變得有點像是“國家”的樣子了。

普通士兵在執勤的時候,除了軍服外,隻允許在裡麵套一件既可以禦寒,又有一定防禦力的皮背心,配一件絲綢裡襯防箭矢入肉。

非出征狀態,將校可以穿盔甲,但士兵執行任務最多隻能穿紙甲。汴州這邊從一開始,就將新生產的甲胄入庫編號,並不分發下去。

使得這些“戰略武備”與士兵分開,大大降低了兵變的成功率。

不披甲,就算有幾千人嘩變,也很容易被披甲的精兵所鎮壓。

而歸士兵日常穿戴的東西,其一是綁腿綁胳膊的專用布料,對箭矢有一定的防護,方便取箭頭。除了可以禦寒外,也可以防止日常被樹木石頭劃傷,產生非戰鬥減員。

其二是頭上戴的“笠子”,取代了頭盔。它幾乎沒有什麼防禦箭矢的能力,但是方便擋風遮陽遮雨,實用性很強。

笠子頂上可以安插不同顏色的纓子,便於敵我識彆。笠子下麵冬天的時候可以套一層布甚至是皮毛,用於保暖。

此物一經推行,便深得底層軍士喜愛。頭盔這玩意除非必要,否則不但沒用,反而戴著非常極不舒服。

李筌主持樞密院,這兩年在軍隊正規化,後勤規範化和多樣化方麵下了很多苦功夫。



最新小说: 饑饉:人類相食史 看到彈幕後,惡毒女配她不乾了 玄幻模擬器 大明柱國:從清廉知縣開始 這個明星疑是精神病 重生2012,開局5個億 性轉狐妖的我才不要成為寵物 我具現了仙劍世界 這個鳴人是玩家 丹道儘頭我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