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大司馬府邸。
“快快快!加固正門,以防叛賊入城!”
“諾!”
“你們幾個快點,都手腳麻利點。”
“諾……”
“傳令下去,把武庫運來的弩箭全部分發下去,高牆之上再多安排幾個弓弩手……”
侍衛司從事徐溫奉命率領錦衣衛侍衛司五百人全力駐守府內,負責守衛徐宗文的家屬。
此刻,城內外攻守之戰已經開始,建陽門那邊火光衝天,徐溫一被驚醒立刻開始布置府內防衛以防西府兵叛軍入城侵擾以及城內宵小作亂。
“夫人和少公子們都安頓好了嗎?”
“回從事,內府四周都已經布置了人馬,郭祭酒還吩咐檀從事在坊內安排了鎮撫司的精銳……”
桓從事即錦衣衛鎮撫司從事檀道濟。
“城內可有何動靜?”張三率領人馬出城追擊,徐宗文回頭突然問道,“子衿那邊還未有消息?”
負責隨侍的張四如實地說道“子衿先生已經接管了武庫,其餘各城門也都把守嚴緊沒有破城的敗報傳來。”
徐宗文命郭裳打開府庫並轄製城內各處兵馬,並以建康令沈叔任率麾下數百衙役為輔,同時以太後和皇帝詔令左羽林衛一部歸屬郭裳統領,召集百官府中部曲集合守城。
為防城內官員私通桓氏,郭裳一麵緊鑼密鼓布置守城,同時令沈叔任巡視城內,加強布防。
此外,徐宗文手中利器錦衣衛也參與了建康守城之戰。
錦衣衛諜報司王直負責安排聯絡策反荊州兵各級將領,許以重利誘惑之。
錦衣衛刺奸司則負責啟動建康附近暗樁和潛伏在荊州兵內的細作除掉那些忠於桓氏的將校,製造混亂。
錦衣衛鎮撫司首重台省和禁中,以防建康宮內有桓氏擁儕趁機作亂。
侍衛司全力留守大司馬府,經曆司配合郭裳將武庫的利器分發給錦衣衛各司,密檔局因為人手最少直接加入侍衛司守衛大司馬府的大本營……
“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今夜桓石虔兵敗荊州兵便無力再攻城了,讓子衿準備下一步吧。”
“諾,主公。”
荊州兵敗局已定,徐宗文安排完相應事宜也準備前往宮中。
“去把……請來。”徐宗文說道。
“諾。”
建康宮,太極殿內。
太後陳氏如坐針氈,小皇帝倒是對叛亂一無所知,正把玩著手中的蟈蟈愛不釋手呢!
“難道諸位也讚成議和!”桓伊的音量不大,但是聲音沉重,自有一股威懾力。
什麼叫議和?那不就是跟叛軍示弱認慫嗎?
“不議和難道僅憑建康的兩萬人馬就能守得住?”尚書左仆射王國寶輕笑一聲。
“王相所言不差!破城是遲早的事,這都打了一夜了還沒有戰報可能城門都已經易手了猶未可知!”
“隻要答應了桓石虔朝廷還是那個朝廷,太後和陛下依舊無恙,建康城也依舊固若金湯。”
“左右無非一個宰執的位子,從前元皇帝時不也是應允了王大將軍?”
……
幾個禦史和郎中加上部曹的屬官紛紛圍著王國寶聲援了起來,一時間太極殿的朝堂之上議和之奏議不絕於耳,甚囂塵上。
“你!你們幾個!”桓石虔起兵自然不隻是要罷免徐宗文那麼簡單,此刻桓伊不隻是站在徐宗文嶽父的角度,他久曆邊鎮在江州刺史任上數年,又豈能不知桓氏的狼子野心?
如今王國寶這些目光短淺之流居然將桓石虔與王敦相提並論,儼然以本朝的城下之盟怡然自得甚至引以為榮!
對此,桓伊實在是無言以對!
王國寶繼續堆著笑容說道“桓公,這是太後的旨意,恐怕……”
“王相的意思是太後命你主持議和一事?”
“南郡公何在!”
“桓玄在此!”
眾人一聽桓玄的名字,頓時大驚。
王國寶還未反應,忙驚呼道“桓玄你不是已經在義興麼?”
都官曹尚書王安也跳出來大喊道“陛下,太後。桓玄乃義興太守,我朝有律例在,外官無詔不得入京,桓玄可是觸犯了重律,請太後立刻將其處死!”
桓伊卻不理會他們,而是朝太後陳氏問道“太後您說此時此刻兩軍交戰不分勝負之時臨陣換將,會導致什麼局麵?”
陳氏說道“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可能會使建康防禦毀於一旦!”
“那尚書左仆射王國寶在此蠱惑人心,說要臨陣換將,與反賊議和這算不算動搖我軍軍心?”
“這……”
“當然算!”見太後有些鬆口,三公之一的尚書令王珣看了半天的戲終於忍不住開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