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女當中,秦煙或許不是最漂亮的那一個。
但身材,卻是幾女當中最好的一個。
不但長腿細腰不輸勞倫斯,最重要是雄峰竦峙……
絕對可以用波濤洶湧來形容。
即便楊振在一時之間,都有些留戀往返。
甚至因此而將原本預定好的回四九城的日期,那都是一推再推。
好在因為彆墅的山下,就是龍芯產業園的所在。
因為秦煙嚴令的加班加點。
因而雖說時間才過去了兩三個月,但龍芯產業園卻已經和峰頂的這彆墅一樣,早已被建設完成,並且龍芯全體,現在也早已經入駐。
在纏綿之於,楊振可以隨時去龍芯轉轉,和黃玲儀等聊聊。
這一切,原本以為就是無聊的消遣。
但讓楊振沒想到的是,深入到龍芯基層之後,他發現很多他原本引以為傲的安排,其實在實際中存在著很多的水土不服。
就比如在山包上建設一些彆墅,用以獎勵那些在龍芯發展中勞苦功高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這事。
因為山包就在龍芯旁邊。
每一個無論是路過還是在龍芯工作的人,隻要抬頭就能看到。
原本以為有這項激勵措施在,那麼無論是對於員工們的激勵,還是潛在的千金買馬骨,吸引那些有誌於行業的有誌之士的效果,那都應該是杠杠的。
可實施的結果,卻是這些彆墅還沒建成呢,龍芯內部便因為誰有資格能分到,而誰又沒有資格能分到而勾心鬥角,相互之間那是烏煙瘴氣。
雖說明知道出現這種情況,並非完全是自己計劃的不好。
更多還是因為對於人性自私等等的估量不足。
但到底因此,楊振還是發現了僅僅是飄在空中做出的某些構想,和現實之間存在的差異,並最終決定往後無論在做出什麼決定之前,即便不能先深入一線實地考察,那起碼也該多聽聽基層的看法。
不能僅僅因為自己經曆過時代,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再加上自己是出於一番好意,就妄自的做出某些決定。
好在問題雖然多,但發現的也還算及時。
經過幾天深入一線的調查,以及跟黃玲儀等人的深入交流。
楊振不但解決了不少自己原本計劃中不太能切合實際的問題,便是連對彆墅獎勵的分配,也做出了一些調整。
不再如之前一般打算吃大鍋飯。
而是除了黃玲儀幾個必須需要獎勵的人員之外,決定將剩餘的彆墅先封存起來。
然後再每年拿出幾個名額,根據項目進度以及貢獻等等進行獎勵。
如此一來,不但直接化解了當下因為這些彆墅在龍芯內部造成的問題,同時還能給那些後來的新鮮血液們一些期望的空間。
對於楊振能沉下心來發現問題,並切實解決問題這事,黃玲儀在開心之餘,也沒忘了大著膽子將一些原本想說,但又擔心楊振未必能聽的進去的想法給說了出來。
這些想法包含很多。
除了一些原本龍芯的問題之外,還包含了籌建中的卡帶式錄音機廠,電子表廠,嗶嗶機廠之類的問題。
在這其中,黃玲儀著重提到了電子表廠的電池以及顯示屏的問題。
雖說在當下,電子表相關在機芯方麵的製造,才代表著高難度。
而紐扣電池以及顯示屏之類,因為有著已經成熟並且開放的技術,因而不難。
但在黃玲儀看來,電子表機芯相關對於當今國內的技術難度,更多隻是一個產業鏈完整度的問題。
隻要產業鏈完整,剩下的就是些組裝,壓根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技術難點。
但紐扣電池和顯示屏則不一樣。
以紐扣電池為例。
雖說紐扣電池因為鋰材料的應用,已經足以讓紐扣電池供給電子表足夠時間的續航。
但她覺得這還不夠。
如果有足夠的新技術,她覺得還能將紐扣電池的續航時間增加上好幾倍。
並且一旦這種新技術的實現,相關技術說不定又會產生更多領域的應用。
比如在電單車,甚至電汽車方麵。
“反正我覺得這在未來,一定是一個趨勢!”
“如果楊老板你能提前布局!”
“那麼說不定咱們就能在未來掌握主動,牢牢的將這塊蛋糕最甜美的部分吃進咱們自己的嘴裡!”黃玲儀道。
聽到這些話,楊振當真是想不給黃玲儀說聲服氣都不行。
畢竟根據他的記憶,電池技術逐漸成熟,並大規模的運用到電動汽車上,那可都已經是三十多年以後得事情了。
而現在,黃玲儀僅僅是憑借著自身對於科技發展的嗅覺,便能夠敏銳的捕捉到電池技術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並且提醒自己提前在這方麵加大投入。
以確保自己能在相關方麵站在行列的最前沿。
楊振又豈有不佩服之理。
也是因此,在聽到黃玲儀的建議之後,楊振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
表示除了在電池材料科技之外,便是在電子屏幕方麵,他也一定會按照黃玲儀的要求,加大投入。
而且投入的方麵,也絕不僅僅隻是人才的引進儲備以及材料技術的研發,同時他也會儘可能加大原材料方麵的掌握。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為他太清楚要不能將原材料方麵一並掌握。
那麼即便手裡掌握了最先進的技術,恐怕也會受製於人這個事實了。
記憶最深刻的例子,就是國內的光伏產業。
楊振清楚的記得在某一段時間,因為環保議題等原因,國內在光伏方麵加大了投入。
相關方麵也很爭氣,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國內在相關方麵的技術水平,便已經在全球獨領風騷,各種產品也是暢銷全球。
可就因為相關的原材料掌握在西邊那些資本家的手中。
國內沒有因為自己的技術領先而吃到蛋糕最甜美的部分,變成了幫那些掌握原材料的西方資本家打工也就罷了。
最可氣的,還是那些家夥利用手中掌握了原材料的優勢,那是想漲價就漲價,想傾銷就傾銷。
差點沒將國內的整個光伏行業都搞破產。
有著記憶中如此慘痛的教訓在,楊振當然不想讓自己在未來也遭到同樣慘痛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