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此改革之後,既能為朝廷招攬足夠的人才,也能為這些學問不算頂尖的學子提供一個入仕的機會。”
趙鼎說完了之後,嶽飛不由的點了點頭。
他這邊一點頭,劉禪也馬上跟著點了點頭。
不過,他倆點頭之後,還沒來得及說話呢,趙鼎就又繼續說道:
“而且,元帥您也不會擔心,他們擔任了技術型官員了之後,會因為一生隻能困於一個崗位而懈怠。”
“哦?
此話何解?”
“元帥可知道,為何天下的學子都覺得科舉之路難於上青天?”
聽見這個問題,嶽飛想也沒想便答道:
“那自然是因為他們學問不精。”
他一說完答案,趙鼎便笑著說道:
“元帥說的沒錯,但這隻是其一。”
“哦?還有彆的原因嗎?”
“當然。
除了自身學問不精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們不通實務。”
“不懂實務?”
“沒錯!
科舉的目的,是為了替朝廷檢拔人才。
除了經義是考察學子的學問之外,剩下的策、論都是在考察他們對於如何施政的理解。
但他們本身並沒有參與過任何的政務,甚至連朝廷是如何運轉都搞不清楚。
因此,除了少部分的天縱之才以外,大部分學子的策、論都顯得過於天真。
但就算是這些天縱之才,通過了科舉之後,也要先觀政,,才會下派去接觸實際的政務。
這便是學子不懂實力的弊端。”
說到這裡,趙鼎話鋒一轉,便接著說道:
“可是,嶽元帥您想一想,當這些學子以技術型官同的身份進入了朝廷之後,哪怕他們隻是負責具體的業務,也會慢慢的了解的政務到底是什麼。
有了這些經驗,再加上他們本身的學識。
如果他們再次去參加科舉之時,豈不是要更加的容易?”
趙鼎說到這裡,嶽飛和劉禪倆人都是眼前一亮。
這老趙,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心裡生出來這個想法之後,劉禪正要答應,卻聽到嶽飛又再次問道:
“可是,朝廷的技術型官員多了之後,留給參與經義科考的那些學子們的官員可就少了。
萬一他們要是鬨起來,也不好處理啊。”
誰知道他這話問完了之後,趙鼎卻是笑眯眯的看著他,就是不說話。
被趙鼎笑眯眯的樣子看的心裡直發毛,嶽飛不由的彺後退了一步。
“你這樣看著我乾什麼?”
“嘿嘿嘿,那是因為元帥您剛才問的那個問題,隻有您才能解決呀。”
“我?
你想讓本帥強力鎮壓?
不行不行,這些學子都是大宋未來的希望,豈能強力鎮壓?
那不是寒了他們的心嘛。
不行,絕對不行!
本帥的手段隻對外敵,可不會用到自己人身上。”
嶽飛毫不猶豫的說完了之後,結果卻是收到了趙鼎好大一個白眼兒。
“元帥你想什麼呢?
我的意思是,隻要你開疆拓土的速度足夠快,你說的那個問題,就永遠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