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嶽飛的問話之後,趙鼎罕見的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事實上,這樣的討論,在大宋的曆史上並非是第一次了。
早在仁宗時期,司馬光與歐陽修之間就產生過按地區分配名額與按才能錄取的分歧。
雙方及其支持者圍繞這兩種取才方法爆發了激烈的爭論,朝堂都差點兒因此一分為二,也沒分出來個高低。
最終,仁宗皇帝采取了和稀泥的辦法,兩種方法並行。
但實際上,執行起來還是采取了全國統考統一錄取。
沒辦法,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大量南方士子進入朝堂之後,話語權越來越重。
就算是皇帝,也無法改變他們的立場。
到了熙寧變法之時,這個問題再次被擺上了台麵。
強人王安石推出了“三舍法”,想要解決地域公平的問題。
但最終仍然逃不過人亡政息的下場。
如今嶽飛再次提出了按地區來錄用人才的辦法,甚至他比司馬光和王安石更加的激進。
他的想法,是要直接把這項製度給固定下來。
對於這個想法,趙鼎是真的沒信心能推行的下去。
畢竟,這中間的利益太大了。
如果傷害的隻是富裕地區學子一時的利益,趙鼎還能有點兒信心。
但真這樣實施了之後,那可就徹底斷了他們壟斷朝堂的念想。
他們會妥協嗎?
不會的!
就算嶽飛現在如日中天,他們也會一次又一次的反撲。
他是真的怕,嶽飛將來也落個人亡政息,甚至是死後被清算的下場。
這才是他猶豫的真正原因。
看到趙鼎陷入了長時間的猶豫,一直在關注著兩人的高軟軟出聲問道;
“趙相,您是擔心阻力太大嗎?
有元帥在這兒站著,就算有人反對,也不過螳臂擋車而已。”
聽到高軟軟給他寬心的話,趙鼎苦笑著搖了搖頭。
“娘娘你不懂啊!
這件事”
結果,他還沒說完呢,就聽嶽飛笑著說道
“趙相剛才一直在裝糊塗,是怕本帥將來遺臭萬年吧?”
聽到嶽飛這句話,趙鼎震驚的扭頭看向了他。
“元帥您”
見趙鼎說不下去了,嶽飛臉上的笑容不變,接著說道
“趙相,本帥平生最是醉心於軍事,政治也確實非本帥所長。
但是,本帥能領幾十萬大軍縱橫沙場,又豈能看不懂人心?
自大宋立國以來,南北差距便越來越明顯。
尤其是靖康之後,北方陷入金人之手。
經過金人幾十年的璀璨之後,北地更是人才凋零。
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幾十年後恐怕北地百姓將徹底淪為南方百姓的附庸。
本帥如今享受著官家無儘的恩寵,如果連本帥都不敢站出來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那還有誰能來解決這個問題?”
“可是,他們不會善罷甘休的。
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百年,他們會源源不斷,前赴後繼的反撲的。
一旦他們一朝得手,元帥您”
看著激動到直接站起來的趙鼎,嶽飛臉上仍然掛著跟剛才一樣的笑。
“那又怎麼樣?
本帥如今享受的恩寵,又豈是一死便能報答的?
這個問題沒有顯現出來也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