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把問題拋出來之後,耶律元馬上回道;
“回陛下,我們希望,能在現有的基礎之上,繼續加強與貴國的貿易。”
耶律元說完了之後,這就並未表態,而是繼續問道:
“那不知貴國準備如何加強兩國之間的貿易呢?”
“回陛下,我們以為西夏的關稅是阻礙我們兩國之間貿易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們希望能在現在的貿易路線之外,新設幾條貿易路線。”
“你指的是吐蕃嗎?”
“當然!
吐蕃在貴國的協助之下統一了以後,本就具有極大的貿易潛力。
而且吐蕃自從臣服於貴國之後,也已經有了成熟的貿易路線。
因此,我們希望貴國能同意,我們與吐蕃之間開展貿易。
並且,希望貴國能同意,我們通過吐蕃與貴國之間直接開展貿易。”
耶律元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後,劉禪便笑著回道;
“吐蕃雖然臣服於我大宋,但朕早就已經言明,不會過多乾預吐蕃內部之事。
如果你們希望與他們朝廷貿易,儘可與格爾瑪進行談判,朕不做乾涉。”
劉禪的一番表態,讓耶律元頓時大喜。
“謝陛下!”
說完了之後,他馬上便接著問道;
“那我們過境吐蕃與貴國進行貿易之事?”
“這件事朕原則上沒什麼意見,至於具體的問題,你與趙相談判便是。”
“謝陛下!”
耶律元再次謝過之後,劉禪馬上說道;
“既然這件事情已經談妥,那今日就到這裡吧。”
劉禪剛說到這裡,耶律元趕緊說道;
“陛下!”
“哦?
貴使還有何事?”
“陛下,其實.......本使剛才說的,隻是我們計劃之中的其中一條貿易路線而已。”
“哦?
那你們還想從哪裡入境進行貿易?”
“回陛下,我們希望的第二條路線便是,繞經天竺的路線。”
耶律元的話剛一落下,大殿裡就立刻炸了。
“這遼國是瘋了嗎?
怎麼會想到這樣一條路線?”
“依我看啊,他們要麼是瘋了,要麼就是彆有所圖。”
“照我看啊,彆有所圖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這條路線,根本沒有任何的貿易價值。”
對於大臣們的議論,劉禪壓根兒沒搭理,更沒製止。
他在耶律元說完之後的第一時間,就扭頭看向了嶽飛。
因為兩國距離的關係,他們對於遼國的情況,掌握的實在是不怎麼全。
包括耶律元此次入境的目的,他們也並不完全清楚。
正是因此,這一路上才對他有了一係列的試探。
可是,試探的結果,也隻是知道遼國想開辟新的貿易路線。
而且,他們想開辟的路線不止一條。
但具體他們想要開辟的是哪幾條線,目前他們掌握的隻有吐蕃這一條。
正是因為掌握的信息不全,劉禪剛剛才故意故意表示要結束談話。
這不過是一個談判之中常用的,投石問路的小技巧而已。
但他沒想到,一次小小的試探,竟然炸出來這麼一個逆天的結果。
其實,從遼國的都城虎思斡朵兒到達天竺,還真有一條非常古老的貿易路線。
但要走通這條路線,簡直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