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這種是單邊敘事,隻看到了自己損失了白銀黃金,沒看到他們拉走了一船又一船的貨物,這些貨物,每一兩都是大明百姓的勞動成果,每一兩白銀都是大明百姓的血汗錢。
朱翊鈞重視白銀,就是因為這些全都是百姓們用勞動換來的,每一兩都值得被重視。
取之儘錙銖,用之如泥沙,就是辜負。
大明皇帝之所以可以如此以訓誡的口吻告誡西班牙,完全是大明現在可以發鈔了,大明拿下了倭國的礦權,有這個底氣,不用依賴泰西的白銀流入了,才能站在實力的角度,訓誡費利佩的虛妄敘事。
之前朱翊鈞是不會這麼做的,畢竟大明很多的政策,都和泰西流入大明的白銀息息相關。
現在貨幣不再依賴泰西,朱翊鈞開始否定這種敘事,泰西從來不是大帆船貿易的受害者,要不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每年都要來一趟了。
西班牙這種風格,其實和此時西班牙的經濟分配模式有關,西班牙的分配模式,歸根到底就一個字,搶。
這裡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班牙珍寶船隊。
珍寶船隊通常有兩支,一支是加勒比船隊,由西班牙王室和貴族們一起,組建船隊,從本土前往美洲新大陸,停泊在加勒比海域,從新世界掠奪的貨物,通常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集結,陸運到加勒比海的埃拉克魯茲港。
而另外一支則是馬尼拉船隊,從兩個美洲出發,到呂宋的馬尼拉。
西班牙王室對珍寶船隊抽取五分之一作為稅收,剩下的全部貴族、船東、船員們一起分贓,金債券的信譽也不是黃金,而是這些珍寶船。
人們普遍相信費利佩可以支付這些債券,就是因為珍寶船每年會帶回無數的財寶。
費利佩通常出賣許可來維持自己的權力不受挑戰,用珍寶船的許可,來獎勵和拉攏自己的盟友。
搶習慣了的紅毛番,到了大明,是打不過了,搶不動了,所以才老老實實的掏出了白銀,遞給了大明,然後換取需要的貨物,卻因為白銀向大明流失,就胡說八道,單邊敘事。
朱翊鈞麵色嚴厲的說道:“人不能如此的無恥。”
“如果擔心因為貿易,白銀向大明流失,你們應該想方設法的提高自己的商品的種類和質量;如果畏懼大明貨物的衝擊,就要想方設法的降低商品的成本來阻止大明商品進入泰西;如果畏懼大明貨物的數量,你們就提高生產效率和辦法。”
“而不是這番惺惺作態,這不是欺負大明人老實話不多嗎!老實人就該被這麼欺負嗎?”
“陛下教訓的對。”佩德羅被噎的說不出話來,愣了許久,最終還是認了這頓訓誡,的確是公平的自由貿易,的確是你情我願。
佩德羅很清楚的知道陛下說的每句話看起來都是對的,陛下人不老,實話也不多。
大明有保護自己的軍事力量,打不過就搶不到,如果正常手段能夠競爭的過大明,早就帶著成船成船的貨物到大明傾銷了,還用在這裡扮演受害者?
西班牙、英格蘭,連五六歲的孩子都在鑽煙囪了!
其實費利佩二世很清楚如何才能成為大明的強勁對手,那就是整個泰西緊密的團結在一起,有糧食的出糧食,有工匠的出工匠,有原材料的出原材料,齊心協力的不斷的鑽研,哪怕是鬆散的商業聯盟,也能讓泰西的競爭力大幅提高。
可惜的是,費利佩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卻收效甚微,他很清楚這難以做到,想要整個泰西團結一致,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羅馬閃電歸來。
可是,羅馬亡了,羅馬人在意大利,都是少數族裔。
佩德羅這次麵聖有得有失,和大明深厚的友誼正在變得稀薄起來,兩國從合作變成了合作對抗,不過讓人慶幸的是,大明皇帝對私掠許可證的不滿,讓英格蘭人無法在大明獲得任何的幫助。
今年甚至都沒有允許英格蘭的使者從鬆江府的萬國城趕往京師麵聖,英格蘭使者白來一趟。
朱翊鈞相繼召見了法蘭西、尼德蘭等等各國的使者,履行了自己賣鹽、和到大光明城集散大明貨物的承諾,二者滿意而歸。
“沙阿特使,你提出的五萬兩銀子交換永居大明自由活動的身份,朕不能答應。”朱翊鈞看著麵前的國書十分確信的說道:“蒙兀兒國的留學生,讀完了書,就回蒙兀兒國吧,留在大明做什麼呢?”
“朕不能重用他們。”
自從安史之亂後,宋朝和明朝都不怎麼用胡人了,畢竟那麼大個曆史教訓在那兒擺著,不能視而不見。
蒙兀兒人也是胡人,他們哪來的回哪裡去,用白銀換永居自由活動身份,朱翊鈞是不可能答應的。
“我聽聞大明國帑和內帑空虛,才鬥膽提出了這個建議,如果陛下不需要的話,那我會告訴阿克巴殿下。”沙阿買買提不是特彆在意,這件事是蒙兀兒國王阿克巴提出來的,就是問問皇帝是否準許。
一人五萬兩銀子,真的很多了,而且就是買個身份,但皇帝不同意,也就算了。
大明是天朝上國,有些留學生讀著讀著就想著留下來,才寫信回到了蒙兀兒國詢問。
“聯合緝毒之事,大明非常認可,可以溝通兵部和刑部,一起打擊阿片販運之事。”朱翊鈞說起了沙阿買買提裡另外一件事,打擊阿片販運。
“而且你的國王有些杞人憂天了,經過大明解刳院的研究,隻要朝廷和衙門,還能履行基本職能,打擊毒販,壓製毒品的流通,那麼阿片的吸食者的死亡速度,會大於毒品的擴散速度。”
“最終,吸食者的規模始終無法擴大,而產地的規模也無法擴大,因為吸食者滅絕,大量的阿片會滯銷。”
阿克巴聽聞了大明如此嚴厲的禁毒,就想要學習成功經驗,大明立刻表示了歡迎,並且分享了禁毒的技術,和蒙兀兒國一道緝毒。
不過阿克巴有點過分恐懼著阿片的危害了,他擔心無法進入大明的阿片,統統跑到蒙兀兒國,造成危機。
沙阿買買提俯首說道:“尊敬的陛下,不是哪個朝廷都像大明,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一樣在運轉,在我們蒙兀兒國是鬆散的聯盟,導致禁毒大事,很難向下推行,所以禁止阿片流出馬六甲海峽,還是需要仰賴大明。”
這也是阿克巴準備買‘大明國籍’的目的,阿克巴就是送錢的想法,去留無所謂,送點銀子給皇帝陛下,希望皇帝能繼續在馬六甲海峽禁毒下死力氣,防止阿片向蒙兀兒國傳播。
要是阿片大麵積傳到了蒙兀兒國,他阿克巴可沒有能力去禁止。
織田市是最後一名覲見的使者,她呈送了一份礦產交割的細則。
這份細則就是將礦產的所有權都交給了大明,這份細則關於礦區的設立進行了非常明確的規劃,比如礦山周圍十裡是大明疆域,組織倭奴開采等等相關事宜。
這本細則和高啟愚呈送的一模一樣,並沒有什麼欺瞞。
在織田市離開後,朱翊鈞拿著手中這本細則說道:“這些倭國的大名們,非常支持這份細則,因為這些礦山,大明駐軍後,總不能大明軍自己開采吧,就需要這些倭國的買辦經紀們,組織招攬工匠、倭奴開采。”
“經紀買辦、甚至這些大名們,利益沒有受損,甚至地位變得更加穩固了起來,百姓一揆會因為大明軍駐紮,而變得膽怯。”
這份細則可謂是極其嚴苛,放到大明身上決計無法接受,就是放到韃清身上,韃清也不敢簽字。
《京都條約》要求割讓礦產,可是沒有限期的,而且大明還擁有探礦權,探明的礦產,亦歸大明所有。
這麼一份條約,獲得了許多大名的支持,因為這些大名們是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大明要用到他們,礦產放在那兒一文不值,開采出來的一切,都歸大明所有,而大明會給倭國通行寶鈔。
“大明理當引以為戒,過於禁商貿來往,言必稱聚斂興利、物欲橫流,是賤儒腐朽之言,但如果過於重商,一定會國將不國,某種程度上,複古派的老學究們痛心疾首的呼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朱翊鈞總結性的說道。
這些經紀買辦和大名,是真的該死,出賣集體利益,根本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倭國狼子野心,現在倭人尊重大明,是因為大明造的快速帆船用於了戰爭,而不是用來捕魚,若是真的完全聽了這些賤儒所說的,修文德以柔遠人,恐怕倭人現在喊著入唐。”朱翊鈞覺得自己太過於肯定這些賤儒了,又補充了一點。
修文德以柔遠人,既修不了文德,也柔不了遠人,因為這些夷人,根本聽不懂除了拳頭之外的任何道理。
“陛下聖明。”張居正領著群臣歌功頌德,複古派的老學究們,也不是一點用處沒有,過於打壓商業,當然不行,可是過於重商,的確會國將不國。
廷議之後,大明皇帝朱翊鈞換了一身常服,帶著一群緹騎們,從大將軍府出發,向著燕興樓而去,蓬萊黃氏黃公子今天有一場聚談要去聽,討論的內容是大明寶鈔。
朱翊鈞想知道,大明士大夫們對寶鈔發行的看法。
大明再一次發鈔,富商巨賈們在哄搶,士大夫們則掀起了對寶鈔的討論,最近的聚談,都是圍繞著寶鈔在進行。
多數的士大夫表示了意外和震驚!
大明皇帝居然用內帑的黃金作為準備金,進行發鈔,比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還要讓人驚恐,甚至有人以為大明在倭國吃了萬曆維新以來的最大敗仗,皇帝才舍得拿出黃金來為發鈔做準備金。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
大明士大夫們普遍認為,過年寧願在正衙鐘鼓樓用千裡鏡看鼇山煙火會,也不肯打賞百藝的陛下,是非常尚節儉的,戚繼光吃敗仗,都比陛下拿黃金出來都合理。
這毫無疑問就是偏見!徹頭徹尾的偏見!
一向尚節儉的陛下,為了大明國朝的繁榮,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讓步!
黃金庫是隻進不出,而且每年會增加100萬到150萬兩的黃金儲備,增加寶鈔的信譽。
朱翊鈞站在了太白樓的門前,看著今日聚談的課題,滿臉的迷茫,他在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平日裡過於慈眉善目了。
今日話題:‘每年給大明百姓發十二貫寶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