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_朕真的不務正業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八百六十九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第八百六十九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1 / 2)

大明贏學是典型的績效贏學,這也是五步蛇自我修養裡,將第二個規矩,換成了第一個的原因。

一定要做出成績,隻要做出公認的成績,上司一定會看得見。

考成法其實就是要把大明官場變成績效贏學的實踐現場,將大明官吏變成績效人,做不成事,你就下下評滾蛋,做得成,你是吏員也能當官,飛黃騰達。

貪、奸、佞、諂、忠、直,無論什麼,隻要無能,在萬曆維新中,就沒有生存的可能。

這種目的性極強並且從考成法遴選出來的都是循吏,這樣選出來的官員,十分能乾,但這樣的選法,無法篩選人渣,有些人又貪、又腐、姑息包庇、以權謀私,但依舊活躍在朝堂上,王崇古就是典型。

大明贏學的構建有兩個基礎,一個是大明本身就存在的華夷之辯,為了保證大明人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大明始終處於天朝上國地位;

第二個則是矛盾說,大明的贏不僅僅要真的贏,東征九勝,還要深入梳理解決矛盾。

大明贏學和大明現狀,即權力、暴力、利益、階級、務實、矛盾不可切割。

戚繼光占領了對馬島、長門、石見、出雲三國,再加上長崎總督府,形成了高牆,將倭寇圈在了倭國的範圍之內,保證倭寇不能再襲擾大明疆域,與此同時,斷絕了倭寇的根本。

婁虎駱尚誌,殺了一個毛利輝元的一名大將,村上武吉,他爹村上義忠搞出了倭國的私掠許可證,再加上倭國內部內戰頻繁,倭人顛沛流離,一看做海寇可以賺錢,立刻成為了倭寇的一份子。

倭國同樣飽受倭患之亂。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都下過海盜禁止令,但都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收效甚微。

因為倭寇出現的誘因仍在,一份政令,解決不了問題,直到倭國大名們打累了,再無力征戰了,德川家康開始閉關鎖國,直接禁掉了所有的港口,隻留下了長崎一個窗口,倭寇才徹底消停下來。

村上義忠乾的活兒,就是私掠許可證。

倭寇搶來的東西,可以在他的地盤上銷贓,隻要給十分之一的帆彆錢就可以了,他允許任何海寇在他的地界銷贓,包括紅毛番,紅毛番劫掠商船後在石見城換成白銀,搖身一變成為了合法商人,在大明的濠境(澳門)購買足夠的貨物起運回泰西。

而且村上義忠、村上武吉都帶著村上水軍,四處走私、燒殺搶掠,他們父子二人,不僅縱容海寇在自己地界銷贓,還親自劫掠。

而村上武吉的藩主毛利輝元,對此不聞不問不說,還刻意縱容,因為村上水軍,是他手裡對抗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樣毛利輝元也獲得了大量的財貨,支撐他的討伐。

至於多少人死於倭患肆虐,毛利輝元並不在意。

大明軍通過征伐,控製了對馬島,控製了瀨戶內海的關鍵港口,就把倭寇出現的誘因,消滅掉了一個,消滅了以村上武吉為首的倭人海寇集團,終結了帆彆錢,消滅了倭國的私掠許可證,並且完成了對倭寇船隻的管控。

倭寇出現的另外一個誘因,就是彼此內戰不休,飽受戰亂之苦的倭人,隻能走上成為倭寇這一條路,這個誘因也解決了。

現在倭國各大名,在朝鮮戰場上,損失慘重,再也無力發動征伐了,現在都隻能靜靜的舔舐傷口,靜靜的等待下一次機會。

但已經沒有機會了,大明不會再給倭國機會了。

倭國通過另外一種方式,被迫開始閉關鎖國了,因為港口、海船、造船廠、礦山都已經被大明所掌控,完全控製礦山,就可以鎖住文明的進程。

倭人現在想做倭寇也沒有門路了,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打開一扇窗,走投無路不能做倭寇,可以做倭奴。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經濟勝利,還要根本上解決矛盾,完全勝利,也是大明贏學的另外一個特征。

“嘖嘖,這也太奇怪了,將領們居然紛紛上奏,為高啟愚請功,戚繼光、李如鬆、祖承訓、馬林、麻貴等等,有意思。”朱翊鈞在動身前往天津州之前,收到了大明軍前線的奏報。

戚繼光告訴皇帝,大明軍已經動身了,計劃在三月十日抵達天津州塘沽港,比較吊詭的是:一堆武將,為文官請功,簡直是怪事一樁。

馮保將一本本奏疏擺開說道:“陛下,高啟愚前往京都和倭寇談判,把自己的命都賭進去了,索要了比戰場上更多的好處,如果將領們不為他請功,這日後,文臣出使,恐怕不僅不會保護戰場的勝利,還要吐回去。”

“以前都是這樣的。”

大明朝堂存在著文武之間的矛盾,大多數情況下,武將們贏回來的,都會因為精算之風,原封不動的送回去,武將在邊方打了勝仗,朝中的文臣大多數都是先質疑,如果是事實,就否定。

這種一團亂糟糟的景象,是興文匽武帶來的影響,大明振武後,餘毒未消,終於在高啟愚這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這種風氣由來已久。

王安石振武,熙河開邊兩千裡,司馬光以‘竊人之財,既為所執,猶不與之可乎’為由,就把打下來的兩千裡地一厘不要的送了回去。

在司馬光看來,熙河開邊,就是王安石在偷了彆人的財物,既然已經被抓住了,豈有不還回去的道理?

熙河開邊的將領沒有為王相公說話,後來大宋武備徹底鬆弛,天下傾頹。

類似的事兒,在大明也多次發生,精算棄地,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這樣放棄的,在大明文臣的眼裡,大明武夫太猖狂,把你的功績廢掉,你還如何榮耀?

高啟愚此次出使不僅僅保住了既定成果,還逼迫倭國交出礦山,京都條約九條,大明軍打下了一半,高啟愚談下來一半。

當然高啟愚還是扯了塊遮羞布,大明會用倭國通行寶鈔購買這些礦產出產,倭國通行寶鈔不能和大明寶鈔進行互換,製作工藝極差,麵值很大,出了倭國一文不值。

戚繼光在奏疏裡非常明確的說明了請功的原因,要讓高啟愚榮耀,要把高啟愚捧得高高的,就是要讓天下讀書人看到,讓後來者循道而行,文武之間也不是必須要彼此針鋒相對,也可以互相配合。

自宋重文輕武之後,文武大臣之間的相處模式,遠不如漢唐時候的互相配合,武將在前線打仗,要小心後方的出賣。

戚繼光覺得十分可笑,張居正收武將的錢,就是貪得無厭的象征,就是值得恥笑的事兒,那時候沒有張居正作保,戚繼光都不敢想象平倭拒虜這兩次大仗,得打成什麼樣。

馮保想了想解釋道:“陛下,戚帥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不僅要在戰場上贏,還要在朝堂上贏,讓文武一心,團結在陛下身邊,為王驅使。”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那就讓高啟愚榮耀!東征英豪錄裡專門給他加一篇,謁者天官。”

謁者天官,為傳達王命、引導賓客的星官,在太微垣之中。

這已經是極大的榮耀了,曆史上文臣入武廟的隻有諸葛孔明,再無他人,高啟愚一個文進士,能混到英豪錄上單開一頁,這是極大的殊榮,這是皇帝的肯定。

朱翊鈞想了想解釋道:“已經發出的就不必追回了,追加一卷,將京都之戰死難軍兵的名冊,一起記錄在上,就叫京都之戰,以紀念京都之戰中犧牲的軍兵們。”

“他們的犧牲應該要被銘記。”

這麼做就是額外殊榮,在東征英豪錄中的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沒有一個是隻打了一場京都之戰的人,高啟愚是唯一一個。

京都之戰朱翊鈞非常不理解,為什麼不把神火飛鴉放平!

神火飛鴉放平,豐臣秀吉的武士絕對會因為死傷慘重,而不得不撤退。

後來朱翊鈞和前線溝通後,才了解到,當時在京都迎恩館駐守的大明軍兵,根本沒打算活著回來。

那時候的大明軍麵臨著一個二選一,放火燒京都和神火飛鴉放平擊退倭寇,擊退倭寇就沒辦法放火了,神火飛鴉數量足夠,但用於放飛神火飛鴉的車弩、弩弦不夠用了。

當時前線指揮李誠立,判斷迎恩館明軍必敗無疑,因為豐臣秀吉帶領的倭寇已經將大明軍兵團團圍困,密密麻麻不計其數,李誠立判斷局麵,選擇了放火燒了京都,這就是拚著玉石俱焚。

隻是李誠立沒想到,豐臣秀吉在這場勇敢者的遊戲裡,選擇了膽怯。

豐臣秀吉因為後方大火,不得不選擇了撤退。

大明軍這種向死而生的選擇,就是宣示態度,最終逼迫倭人徹底投降,徹底打碎倭人的膽氣。

大明深入倭國腹地京都的軍兵們,很清楚他們的目的,這是一支孤軍,沒有後勤、沒有補給,就是昭示大明態度,還不肯降,就打到倭寇肯投降、完全臣服於大明意誌為止。

“陛下,大宗伯說,郊勞台可能出了點問題。”馮保將一本奏疏小心的鋪在了皇帝麵前。

朱翊鈞有些驚訝的說道:“郊勞台是王次輔主持營造的,怎麼還沒完工?王次輔領了這麼多年鼎工大建,次次都是提前完成,這次怎麼延後了?”

很不對勁兒。

皇帝從去年十二月就已經表示要降階郊勞,這就是個小活兒,一個小廣場,一個八角亭,一個石碑,三級月台,結果居然建了三個月還沒建完。

馮保低聲說道:“降階之禮許久未行,禮部查舊典,查的有點多了,出了點狀況,這讓工期有些延緩了。”

郊勞台修建很快,大明有著十分豐富的產業工匠,鼎工大建曆史悠久,修個郊勞台,十分簡單,是降階的禮法出現了問題。

上一次皇帝去城外迎接大將軍回朝,還要追溯到漢代去了,這不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那一次還是漢武帝去接衛青凱旋,衛青跟匈奴作戰的戰場實在是太遠了,戰報傳遞不及時,導致朝中出現了一些分歧。

“以後這種事兒,查不到舊典,就按咱們自己的想法來就是。”朱翊鈞也知道禮部難,這麼多年,根本沒有什麼參考。

沒有標準就製定大明標準,並且成為禮法的一部分。

朱翊鈞看完了奏疏,才知道禮部難在了哪裡。

因為禮部發現了一個大漏洞,萬士和因為不讀書不專業闖的禍,埋了十七年終於露出了全貌。

這個漏洞就是皇帝從探望病重的成國公朱希忠開始,皇帝那時候就已經在降階了,臣子病重探望、皇帝去全楚會館蹭飯,都屬於降階。



最新小说: 良辰美璟,宜賞月 重生漁村:開局趕海喂飽全家 開局被迫加入了金剛寺 天生金剛:我的身軀可以無限增長 橫練武道:我的肉身可以無限強化 苟在異界成武聖 我去修仙咯 穿書假千金,全網跪求我直播改命 我讓高陽扶牆,高陽為我癡狂 病骨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