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年有一燈謎“花河”打一城市名即“牡丹江”,所以在本書每次提到俺的故鄉“牡丹江”我都稱為“花河”。故鄉最有名的啤酒品牌即為“花河”。
印象最生動的是大學看金庸的《鹿鼎記》中“第三十五回:曾隨東西南北路獨結冰霜雨雪緣”寫到“牡丹江”:“後來,康熙派親兵都統韋小寶去遠東地區的海山崴剿滅神龍教,擒拿假太後,在戰亂中,為躲避洪教主追殺,從海參崴向北接連走了十餘天,一日在牡丹江巧遇三個通古斯人,喝酒席間得知鹿鼎山之所在位置”
“一名四十來歲的漢子道:“我們去牡丹江趕集,你們又去哪裡?”口音甚是怪異。韋小寶道:
“啊喲,牡丹江是向那邊去嗎?我們走錯了,跟著三位大哥去,那再好不過了。”當下和三人並排而行,有一搭沒一搭的撩他們說話。
原來三人是通古斯人,以打獵挖參為生,常到牡丹江趕集,跟漢人做生意,因此會說一些漢話。到得牡丹江,卻是好大一個市集。”
“韋小寶和雙兒從神龍島逃出來到了一個北方的山上,但是迷路了,又下著雪,兩個人迷迷糊糊就睡過去了,後來來了一個獵人穿著動物的毛皮衣服,給寶和雙兒喝酒,把他們救到自己家裡,後來韋小寶問獵人,這是哪裡?獵人說是:牡丹江.”
“還有一次我們竟不期而遇於故鄉花河。那是2018年早春,清明我回去給爺爺奶奶上墳。她去接春節一直待在老家的媽媽回京。我們相約在29年前第一次見麵的工人文化宮廣場,蘇聯時期建的哥特式建築橫亙在現代高樓大廈的中央,宛若一座恐怖荒誕的古堡,恰如一個時代和政治的縮影!
我請她吃冰糖葫蘆,一路高高興興,走走停停,指點著我們當年共同親曆的記憶點,高高興興,不知不覺就到了江畔,望著開江的冰排前赴後繼地奔湧著,反射著太陽的光芒,發出陣陣隱隱的雷鳴聲一一那是春與冬的激烈博弈,是記憶與未來的強烈對衝,是情與怨的濃烈交鋒……
兩個遠離故鄉多年的遊子置身於故鄉的山水中,卻有一種恍如異鄉的錯覺。而且每一次回來都好象是最後的告彆!也許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流浪,最後的歸宿或注定是遠方和未知……“(節選自本書“第十一章:早春的花朵在深秋綻放”)
河流正穿過城市的心臟
把世界一分為二
遠處的橋梁
跨越時空
用自己堅硬的身體
將短命的人類
送向彼岸
2005年,知名台灣流行樂隊《牡丹江》,2005年,有一首歌曲《牡丹江》開始風靡華語樂壇,是由在周傑倫的支持下成立的台灣流行樂團南拳媽媽(Nan&na)演唱的,並憑借該歌曲《牡丹江》獲得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十大優良單曲獎”。著名詞作家方文山作為歌曲的填詞人,在他的歌詞書《中國風》中明確指出了《牡丹江》的地理位置就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方文山寫《牡丹江》,倒不如是說寫自己的家鄉,“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方文山通過歌曲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情厚誼,而牡丹江作為他心中的“遠方”和“家鄉”的代名詞,被巧妙地融入了歌詞之中。
《牡丹江歌詞》
彎成一彎的橋梁
倒映在這湖麵上
你從那頭瞧這看
月光下一輪美滿
青石板的老街上
你我走過的地方
那段斑駁的磚牆
如今到底啥模樣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聆聽感傷你聲音悠揚
風鈴搖晃清脆響
江.邊的小村莊午睡般安詳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腳步輕響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進窗
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
彎成一彎的橋梁
倒映在這湖麵上
你從那頭瞧這看
月光下一輪美滿
青石板的老街上
你我走過的地方
那段斑駁的磚牆
如今到底啥模樣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聆聽感傷你聲音悠揚
風鈴搖晃清脆響
江.邊的小村莊午睡般安詳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腳步輕響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進窗
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聆聽感傷你聲音悠揚
風鈴搖晃清脆響
江.邊的小村莊午睡般安詳
誰在門外唱那首牡丹江
我腳步輕響走向你身旁
思念的光透進窗
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
牡丹江
古稱忽汗水、瑚爾哈河。據文獻記載,古代的牡丹江,自鏡泊湖以下稱“忽汗”(“湖爾哈”“呼爾哈”“虎爾哈”“富爾翰”“胡裡改”)江(海、河)等,文字雖略有出入,實為同一名稱的音轉。鏡泊湖以上稱“穆丹”(“木丹”“牡丹”)江,亦係同一名稱的音轉,清代始稱為牡丹江。牡丹江之稱,係因發源於穆丹哈達而得。“哈達”,滿語,意為山嶺,“穆丹”,滿語,意為彎曲。《金史》曾稱牡丹江為“曲江”其“曲”字,恐與“穆丹”有關。皇太極即位後把牡丹江土著人稱為滿族,“牡丹江”在滿語的意思是“彎曲的江”。
牡丹江市
彆稱雪城,黑龍江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複確定的黑龍江省東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風景旅遊城市。[1]牡丹江市共轄4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麵積4.06萬平方千米。[2]截至2023年末,牡丹江市戶籍人口238.1萬人。[65]
牡丹江市地處中國東北地區,位於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上,與俄羅斯邊境線長211公裡。牡丹江是“*******”、龍江絲路帶的重要戰略支點,中國對俄沿邊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牡丹江屬溫帶季風氣候,素有“塞外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牡丹江因鬆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橫跨市區因而得名。牡丹江已開發利用的主要風景名勝古跡及人文景點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自然保護區、雪鄉滑雪場、牡丹峰滑雪場、八女投江紀念群雕、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及冬季在牡丹江江麵上建設的雪堡等。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十佳冰雪旅遊城市。
2014年牡丹江市曾聘請過我熟識的策劃大師王誌綱為城市戰略和規劃把脈開方,而我也有幸在2003年即為家鄉江南新區做過“一江居中,兩岸同興”的定位報告。
中國大多數人知道牡丹江,都是源於曲波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和據此改編的革.命.***《智取威虎山》。其中的正反派主角楊子榮和座山雕更是名揚神州大地。2024年12月2日,“楊子榮”的扮演者童祥苓去世還上了微博熱搜。
林海雪原與威虎山
1975年,我從生活了8年的爺爺奶奶的小鄉村回到牡丹江爸媽家。那年的春節我去林海雪原深處的柴河林場即“夾皮溝”過的,最後一段行程就是坐的《林海雪原》小說描寫的小火車。大雪封山,熊虎出沒……
2013.6.11.回到著名的威虎山,隻想回到楊子榮的林海雪原做座山雕搶個押塞夫人過無法無天逍遙自在的日子……
2013.3.11.某日在某咖啡廳發現一本少年時代最喜歡的小人書革命***之?智取威虎山?,如獲至寶遂仿效孔已乙老先生讀書人偷書不叫偷叫順[得意]。喜歡該書還有一原因即故事發生在俺的家鄉牡丹江一帶。所以上世紀八十年代與全國各地詩友通信時常落款於威虎山上,匪性昭然[悠閒]
2013.10.3.回到林海雪原的年代、落草為寇、占山為王、做一天胡子(土匪)頭……
2013.10.7.每次重返故鄉再離開時、都有一種故鄉一次比一次遠的悵惘感覺……
2014.2.2.坐上馳往哈爾濱的高鐵一路向北,駛向大雪覆蓋的桑梓駛向童年的記憶……
2013.2.8.戶外雪花飛舞,室內溫暖如春,泡一壺大紅袍,陪老爸抽煙聊天,聊陳年往事聊親朋故友聊同鄉舊鄰…有這種天倫之樂和童年趣憶墊底,何懼異鄉漂泊何懼征途漫長…
2013.2.11.《怒放的雪?經曆了季節的重複和五彩斑斕的鮮花如今你隻選擇一種簡樸的顏色綻放綻放於最寒冷的城市深處縱酒淌成血液點燃火的雄雄儀式獨自臨風清唱在子夜的燭光下笑看神靈默禱鬼魅起舞讓一襲潔白遮蓋所有來時的腳印任天地一體無始無終
2013.2.24.喧嘩的鞭炮化為一地紙屑,繽紛的禮花定格瞬間閃耀…初五早吃餃子放鞭炮,大年主體基本過完。明天漂泊在外的人們將陸續離家出行踏上工作的歸途過年是一次放縱的休閒是一種歡樂的無聊是一座繁華的驛站是一場告彆的盛宴…
2013.5.12.故鄉的天空好藍!
古語曰:父母在不遠遊。但掐指算來離鄉背井已23載,如在加上兒時在祖父母家的8年和上大學的4年,已然是35年有餘每每唱起淩峰兄的365路都不免淚水盈眶:365裡路遙,從故鄉到異鄉;365裡路遙,從少年到白頭…
家鄉夜江景,燈火守候著一個古老的節日…
人歸故裡鳥歸林
風吹花河龍舟新
不聞黃狗聞鴨叫
隻見高樓不見村
2013.9.30.放大假啦!逃離霧都北京、回山高皇帝遠的東北老家哈……
著名的威虎山也是電視劇闖關東的實景拍攝地,鄉村、自然與革命融彙貫通……占山為王一天、撤離城市反叛文明向現實宣戰……
“唯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
“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
“一心要砸碎千年鐵鎖鏈,為人民開出萬代幸福泉。”
五花山層林儘染、人跡罕至、勝過諸多風景名勝……
在自已的家園背井離鄉
在自已的祖國漂泊流浪
遠離桑梓、疏離家園、四海為家、友朋為家、自然為家、心靈為家~~~無家可歸、何況國乎……
接近子夜的故鄉、空氣冰涼而清新、那是一種田園的味道童年的味道,也是一種自然的氣息自由的氣息……
長假最後一天、今曰午夜就要返回偉大的霧都。對於我們這代人,北京也象征著這個國家,好壞、愛恨、機遇與風險、責任與命運甚至死活都注定和它捆綁在一起了!猶如東北老家之亂燉、爛在一鍋、也許被悶死、也可能是一道名菜……
《候機室》
所有人都是過客
《飛行》
為了安全降落
2013.10.6.故鄉的風是涼爽的、夜是寧靜的、陪兩老嘮嘮家常是幸福的……
美景會在陶醉中麻木,美食會在饕餮中厭倦,充分的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和戰鬥!
美景和美食都會消磨人的心誌,正如追求所謂俗世的快樂和幸福也是造成人(類)的慵懶、奢蘼和墮落的源由之一……
2013.10.5.天高地闊、金色田野,氣溫倏降零下、要穿小棉襖了……
假若祖國是這如畫山水、似錦風光,我願樂此不疲、終老田園;假若祖國是這如蟻人群、魚龍混雜,我願抑惡揚善、共渡芸生;假若祖國是康梁變法、中山共和,我願鳳凰涅槃、中西合璧。又假若祖國是戰國七雄、秦皇漢武,唐明再現、元清輪回,我更願春秋大夢、共產烏托……
2013.10.1.家鄉的工商銀行、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單位。如今離開桑梓已23年,1989年是一代人理想主義終結的象征年代、也是中國人徹底轉變為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和娛樂主義的發韌年代……
長假第一天的下午、一個人坐在故鄉江.邊的木質台階上發呆,江水淤緩地流淌、時光已無法倒轉、桑梓反而成了驛站,隻有記憶的片斷次第閃回……想起當年告彆家鄉時的雄心和目標、如今都已成為累累傷痕和過眼雲煙……未來尚有多遠?歸宿竟在何方?
2013.10.17.今天是老娘的生日、上午打坐、中午電話微信處理公事、下午灑掃庭除洗衣服、天涼了換上她老人家十一長假為我做的厚褥子、傍晚給自已做頓東北燉菜,然後給遠在家鄉的媽媽打電話拜壽、電話裡傳來她無比親切和熟悉的因外孫女送花高興的大笑聲……現在點上一支煙、用久韙的筆紙為母親寫詩:
母親您的**就是我的天堂
當我的華發開始春芽一般的生長
在最美的夕陽下
與您一生的霜雪交相輝映
母親您爽朗的笑聲就是我的幸福
從您第一次把我帶到這個陌生的世界
我就一直在尋找我的山峰與河流
當我曆儘四季更迭花開葉落
當我的孩子象星辰一樣呼嘯而來
母親您堅忍的愛就是我的故鄉
母親我是您的血肉
落地生根漸漸參成一棵蒼鬆
任風雨衝涮雷電劈閃
不斷向太陽的方向昂起頭顱
母親今天是您的生日
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曰子
地上的兒女為您擺筵
(在長壽麵裡臥下孝敬的雞蛋)
雲中仙女為您獻桃
(用月光點燃祝喜的蠟燭)
母來在您生日的今天我默默許願
終有一日我將把生命重新交還給您
您溫暖的**才是我最後的天堂
2014.1.5.故鄉的大雪為故人送行……
向著故鄉向著大雪向著少年向著友情向著親人向著輪回,進發……
2014.1.23.今天小年、回到桑梓與兩老及家人團聚、遙祝異國他鄉的女兒生曰快樂……晚上放完鞭炮煙花、正式進入“野人”狀態到元月初八上班:繼續蓄須殆發、停用洗漱和化妝用品、同時暫彆電腦微博和微信等電子工具,隻保留手機電話和短信功能~~~特在此提前預祝各位微友新春喜樂萬事順安……
2014.3.25.在桑梓早春的冷風中陪老爹喝兩壺灼心的白酒、聊些小時候的舊事趣聞和故人、父子情深頻頻舉杯相談甚歡有這杯酒墊底還有什麼對付不了的!不由得想革命***《紅燈記》裡的那句經典台詞: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糾糾……
2014.3.16.故鄉的雪、冷得清新冷得乾淨冷得溫暖冷得幽默……
《冰河》
故鄉的河流
早春的河流
蕭紅的河流
少年的河流
依然冰雪覆蓋
磚治的白色形同霜霧
彌漫城市、鄉村與心頭
黑夜漫長
夢醒如豆
2014.9.30.做遊子不如做孝子,回桑梓陪兩老過節。
2014.10.1.《祖國》
祖國不隻是一麵赤色的旗幟
祖國千歲
山河萬裡
比長城更長
祖國也不是一位六旬白翁
祖國神仙
詩歌悠遠
比老子更老
祖國是漂浮的大陸
祖國是流動的庶民
祖國是春秋
祖國是漢字
祖國是抽象的八卦
更是一股燒灼的血液
祖國是一頭睡獅
是被利箭刺中的那一聲嘶吼
但隻有當它不再吞食羊群時
才是我們真正的祖國
祖國是新鮮的空氣
祖國是明媚的陽光
祖國是寬廣海洋
奔騰帆船上
那自由的風!
2014年10月1曰於桑梓
2015.1.20.今天終於抽空看了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其喜劇性的英雄主義,與同名的革命***異曲同工!其對我最大的魅力和意義主要是俺的家鄉並繼承了那種山高皇帝遠的匪性~~~因此上世紀八十年代混跡於中國詩江湖時、每次落款必是:於牡丹江一帶威虎山上……
2015.4.5.窗外雨雪交加、已屆中年的兄妹三人、節日期間齊聚桑梓、吃老爸老媽我們從小就拿手做的、吃了半輩子的幾樣經典飯菜,幸福的感覺和表情無以言表,勝過任何山珍海味!
而且越是吃的杯盤狼藉兩位老人家越高興不由得想起革命***《紅燈記》裡的一句著名台詞:有這碗酒墊底、還有什麼對付不了……
2015.4.6.故鄉的風、零度。路邊還堆砌著昨日的殘雪……城郊之間、桑梓的早春恍若初秋……
回故鄉看望住在郊區大院的姑姑、與家裡的晚輩們玩了一會自製土藍球(筐),雖然幾十家沒打了,依然身手敏捷、不減當年哈[呲牙]
今天趕早班飛機回桑梓參加發小把兄弟兒子的婚禮故鄉和童年已成為記憶中僅存的兩塊淨土……
夕陽下的故鄉以及祖國,濃濃的家宴友席也難掩深深的國愁……
在童年的車站走散
在初戀的春天夭撓
在親人的家園放逐
在仇敵的江湖完敗
在故鄉的街道迷失
在祖國的鄉村隱居
一扇風聲如咽的下午
聽江水破冰的巨響
從平地仰望頂峰
柳芽初綠
積雪於融化中反複凍結
每一次節假日後離開桑梓、無論心裡有多少眷戀和不舍,其實你都很清楚,回來的越頻繁你會飛得越遠,最終會變成靈魂的故鄉,因為注定要一生漂泊……
2016.6.5.也許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三重的故鄉、一是父親出生的鄉村或城市,二是自我出生的鄉村或城市,三是孩子出生的城市,隻所以為故鄉、正是因為己遠離!猶如風中的蠟燭、越吹越明亮,更似水裡的寶劍、愈磨愈鋒利……
我在黑夜的中央偷窺放射的燈光
我在蛛網的中心囿困束縛的天空
我在都市的田園澆灌饑餓的莊稼
我在旅行的驛站夢想消逝的故鄉
《過去的鐵軌》
吃著童年的零食
在故鄉的街道迷失
記憶的綠皮火車
慢跑
倒行
隻要不脫離過去的鐵軌
神也無法飛翔
蜷縮於無人的軟臥
有書陪伴
有水充實
窗外的風景
閃耀著虛幻的光芒
向著天堂的車站
進發
那是起點
或是終點
2016.6.5於故鄉的火車上
《倒行逆施》
你明明上的是尾車
可你卻執意撲在車頭的窗戶上
看著過去海潮般撤去
變成一個個銘刻的站名
你的未來在倒退中飛速降臨
你選擇終點站的方式
讓過去與未來交彙
下車
卻不走出站台
2015.10.2.悠長的假日、窗外快雨淋漓、陽光璀燦,宅在家裡陪老爸看紀錄片《園林》:
該片立意高遠、落筆細微,縱古貫今,尤其唐宋延宕滿清一段著墨深邃而直臆,寫儘文人與自然與城市的演進與困境,寓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退與進、仕與隱包括家國興亡中的忍與挺、儘顯氣節與境界!尤其大唐詩人王維的桃花源與白居易的履道裡,更將大自然向微縮自然“園林”的衍展與詩人的宦海生涯迭變、交織象征,讓園林成為回歸自然與鄉村的情感寄托與生命歸宿,更成為逃遁官場與江湖的心靈淨土和精神家園……而著眼當代部份則遊移平民和都市失落,透示無奈的犬儒與平庸……
2016.5.2.假日即將結束的前夜,站在遠離帝都千裡萬裡的桑梓的某個不確定的街頭位置,等待中舉頭閒看電影院的戶外廣告大屏幕,思緒驀然搖回到童年鄉村時的露天電影和大學時代與電影中相似的鏡頭,虛幻的的電影與真實的記憶一樣都是瞬間與縹緲,切割永恒。為了回歸現實,你必須擊碎這些記憶與想象中的玻璃,讓飛行把肉體拉向遙遠的但無法擺脫的當下與江湖,用西西弗斯的石頭填滿未來和終極......
麵對自然和鄉村、從某種意義上講也許人類的所謂進步都是一種倒退、破壞甚至毀滅……
2016.5.8.今天在桑梓給八旬老娘過母親節。是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很幸福更瘣疚。古語曰父母在不遠遊,但掐指算算這半生與媽媽在一起的歲月不足十五載,4歲到12歲為躱避**去祖父母的鄉村度過,17歲至22歲去外地上大學,89年更是背井離鄉一直到如今。唯願老人家健康長壽,儘一切可能抽時間回老家陪她,吃她做的記憶飯菜,聽她爽朗一輩子的笑聲......
2016.9.16.休閒不忘工作,應亞太學院學員、牡丹江城投郝總之約與學院京津冀師生會執行會長、博地設計機構曹總一起赴家鄉探討和交流如何打造三線城市新啇圈把盒子+街區、零售+體驗、曆史+現代、國際(俄羅斯+韓國)+本土(渤海國)一體化兼容並蓄的縱橫(高度+水平)的城市綜合體(城市運動營)。
2016.9.17.帶領京城的兄弟們到威虎山上夾皮溝一帶體驗一下占山為王,當胡子搶押寨夫人大碗吃肉喝酒的草莽英雄的趕腳[呲牙]
節日期間,京城的兄弟們來俺老家威虎山一帶,請吃冷麵、辣拌萊,大醬湯、白米飯,喝真露......
2017.10.5.發小把兄弟專程自京返回故鄉參加兩老(其乾爹乾媽)八十壽誕,不似兄弟勝似兄弟!
2017.10.5.
十五月亮十六圓
腳踏故土望天邊
風吹落葉鳥離巢
一江秋水直向前
2017.10.4.秋高氣爽,在桑梓的母親河岸陪八十高齡、身輕體健的老爸散步聊天、閒嘮些家國舊事......
2017.10.6.今天老爸老媽八十壽宴,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國破山河在、家和萬事興!
父母在不遠遊按照古代的標準我們都是不孝子孫哈??[轉圈][豬頭]
中國人傳統的家庭倫理與責任是上有老下有小,一要為父母養老送終;二要待子女長大成人。才可以真正的追求所謂自我與自由。
故鄉與母親(五首)
《開往故鄉的高鐵》
這是一列開往故鄉的高鐵
一直奔向記憶的源頭童年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