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詩歌濃縮和象征的方式,萃選古今中外的文化(學)及政商軍等各界名流,以高度概括和生動細節相結合的獨特視角和穿越方式,展現每個人獨特而彪炳的生命與藝術的傳奇。
借古喻今:
《範蠡商聖與文財神》
曾任相國兼上將軍
策劃並操盤了“臥薪嘗膽”
越王勾踐承諾複國後與之分治
但他深諳伴君如伴虎
更是不愛江山愛美人
遂泛舟五湖
抱得西施隱
乃中國曆史上最懂激流勇退且能高壽善終的典範
棄政從商
三次巨富
千金散儘還複來
演繹一幕幕“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的傳奇人生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鬼穀子四大高徒的師兄
後世被推崇和追認為文財神
《屈大夫與端午節》
出身紅二代
還是世襲貴族
忠君愛民
達則兼濟天下
開創了中國文人
以身殉國的先例
比起做官
詩寫得更好
最大的成就
為百姓留下了一個節日
和一種名吃
如果活到川普時代
派他去和美帝貿易談判
無疑最佳人選
《項羽與鴻門宴》
大風起兮雲飛揚
力拔山兮氣蓋世
項羽的大刀和鐵騎撼動了大秦的高牆
但兩虎相爭的鴻門宴
推杯換盞刀光劍影
一貫的輕敵和一時的心軟
卻使他抱憾終生
雖然有紅顏作伴
無奈虎落平陽
再無東山再起之機
隻能絕望自刎烏江
大好河山被無賴劉邦篡取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建立.專.製.大漢千年.皇.權
空留下李清照的萬古絕句
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陶淵明的桃花源》
幾經沉浮
升遷無望
某一天
悄然辭彆帝都
回到久違的桑梓
租一片向陽的山坡
種滿平生最愛的菊花
毎日黃昏
點燃一支卷煙
在繚繞中遙望遠山
終於可以放棄電腦
用熟悉的的筆寫字
內心無比的安靜
偶爾邀請幾位老友
大醉一場
莊周夢蝶
毎隔一年的冬季
去澳洲溫暖的海濱
看看女兒陪陪外孫
《蘇東坡的長臉》
大江東去
浪淘儘
千古風流人物
每當寫出如此絕句
他的長臉上
就掛滿了恃才傲物的表情
這時往往是他事業的低穀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隻有王菲
唱出他內心的孤冷
而另一位寫出
不畏浮塵遮望眼
隻緣身在最高層
變法失敗的王安石
成了他一生的政敵
宋詞創造了
與唐詩比肩的巔峰
他功居一等
當然
人們更記住了
他還有一位
情思敏捷的
蘇小妹
《蘇軾與汴京》
東坡一生
三次被貶
浪跡天涯
才寫下了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多秋涼”
每次重返帝都
穿過熟悉的街市
都有恍若隔世的感覺
更要麵對詩詞解決不了生存與現實問題
專門造訪
曾經的詩友和政敵王安石
把酒對弈
探討有些沉屙和痼疾
是否隻有改革和改朝換代才能解決
那位曾經寫出“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的宰相王文公
如今淡然回複
本人己歸隱向佛
不再問廟堂之事
東坡再回朝廷不久即位極人臣
但終究無法適應宦海風雲
於是又自請外放杭州
繼續過起詩酒田園呼朋喚友的生活
最後於真州(儀征)寫下絕筆之作: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係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王安石歸隱》
介甫兄
少時推崇無為主義
最喜歡隱士詩人寒山
青春年代奮發讀書考中全國第四名
從此一路為官青雲直上
發動了史上有名的“熙寧變法”
並寫下經典詩句
“不畏浮雲遮望眼
隻緣身在最高層“
但正如中國所有的改革者
幾乎都是悲劇一樣
王安石也未能幸免
在詩友蘇東坡為代表的保守派反對下
終被皇上罷兔
遂於南京鐘山腳下
建了一座“半山園”隱居十年
每日騎驢登山
參佛寫詩
“茅簷相對坐終日
一鳥不鳴山更幽”
《李煜:詞中之帝亡國之君》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南唐後主寫得一手豔詞
頗為戲子和公公們青睞
但治理朝政比一頭豬還蠢
一場文藝大夢
害人害己
HuoGuo殃民
終被大宋所滅
不但丟了大好江山
也丟了卿卿性命
臨死前留下一句千古悲鳴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縱使你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裡
可依然逃不出如來佛的的手心
最多隻是在他的手指根撒泡猴尿
刺激下他的嗅覺神經如此而已
然後他會永恒地微笑
輕輕翻掌
你就被壓了五百年不見天日
縱使你金箍棒
能大成擎天立柱
把漫漫夜空捅個亮窟窿
可你依然無奈
隻要那位非男非女的唐僧
無毛的女人嘴唇喃喃低語
你就成了孫子
在地上打滾高叫饒命
縱使你金箍棒
能小為火柴木棍
藏入藝術的耳孔
隻要那頭人豬雜交的八戒師弟進言
你就被無端放逐
屢戰屢敗雖敗猶榮
好在你不是娘胎所生
而是石頭變成
因此七七四十九天煉你
依然無羔依然完整
不但學會了72變
並且造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吃過壽桃
嘗過金丹
做過弼馬翁
也名詡齊天大聖
可一條緊箍咒
就鎖住你的一生
歸去吧
老孫
受了那麼多苦
受了那麼多屈
何必哪
回你的花果山做你的逍遙猴王去哈
堅持吧
老孫
如果你想繼續一路降妖伏魔
陪師父赴西天取經
那就是你做人的代價
那就是你成仙的苦行
老孫
大聖
別無選擇
也許就是你的宿命
無謂始終
1985年於桑梓
杜甫的草堂
北風怒卷
陰雨如泣
老杜抱病在床
長咳不止
一生的落魄
成了最大的的榮譽
曾經悲詠的廣廈萬間
現今紛紛空置甚至爛尾
寒士們
要麼登堂入室
要麼富甲一方
要麼移居海外
山河不變
盛唐仿佛再現
貴妃正當紅受寵
隻有詩歌淪為鄙帚
北風怒卷
陰雨如泣
老杜燃爐置酒
等待放逐的李白
來此痛飲長歌
遠處
城裡
燈火輝煌
午夜
關外的鐘聲
悄然響起
《李太白與水中撈月》
飛流直下三千尺
輕舟已過萬重山
從不摧眉折腰事權貴
浪跡名麓與大川
對影成三人
低頭思故園
桃花潭水深千尺
朋友遍天下
它日遇知己
風月亦紅顏
不仕不商不隱
隻做酒中仙
詩人無飯否
托缽走鄉關
擲筆如栽樹
立地即長眠
《陳子昂冤獄》
伯玉兄
開唐詩革新之先河
對李杜影響頗深
輩份甚高
可謂真正的前衛詩人
少年尚武
曾仗劍傷人
後從文
毀琴揚名
以詩立萬
一生致仕效忠
雖曾官拜右拾遺
但屢遭貶謫甚至兩度充軍邊塞
人格分裂矛盾
失意時針貶時弊
儘歡時歌功頌德
最後被皇親國戚
構陷入獄迫害致死
(華夏千古官場又有幾個文人善終)
生前登幽州台
吟下千古絕唱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李商隱的青鳥》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義山兄以一首詩名震海內
孰不知這首自古流傳的愛情詩
寫的卻是唐末的官場生態
身處皇.權.國度
加盟或避隱皆是無奈選擇
先拜牛黨今孤楚為師
後結劉黨王茂元為嶽丈
一生在牛李黨爭中浮沉流離
鬱鬱不得誌
春蠶到死絲方儘
蠟炬成灰淚始乾
當愛人故去
山河飄搖
他於一個傍晚
登高望遠
寫下
夕陽無限好
隻是近黃昏
《賈島還俗》
因童年家境貧寒
被父母送予和尚撫養
19歲受戒
以一首“僧敲月下門”
驚動詩壇
留名青史
21歲雲遊首都長安
結交詩友韓愈等一乾成功人士
遂立誌還俗
32歲再赴長安
娶妻生子
科舉落榜
詩歌無飯
隻能從事文書工作
並靠詩友們接濟
“甘露事變”受牽連險些送命
又是被位高權重的詩友搭救
後外派四川遂州任小史
65歲獲升遷時去世
賈島還俗後仍然寫詩
幾乎未有流傳作品
但卻一生受詩友之惠
法號無本
至今己沒人記得
《薛濤從良》
八歲作詩
天賦很高
後父早逝
16歲淪為樂籍
彼時的大唐有兩大流俗
一是青樓公開娼盛
二是當官都要會寫詩
憑才貌雙全
結識諸多當時大人物
其中就有詩人杜枚白居易元稹等
甚至被劍南西川節度使(西南局***)韋皋上書皇上
提名擔任校書郎
雖因男權規則被否
卻也獲得更大聲名和機會
被韋皋聘為帥府公關經理
周旋於達官顯貴中
贏得財務自由
最後厭倦聲色犬馬
退出官伎生活
成為獨立女性
在成都百花譚旁買下一處豪宅
與杜甫草堂僅一箭之隔
《王莽的除夕》
公元23年
是他執政15年的最後一個除夕
百姓己用糧食換好鞭炮
等待高呼除夕快樂的那一刻
胡適說他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者
把土地和酒、鹽、鐵、礦山全部收歸國有
他還是個複古主義者
渴望回到儒家思想和周朝舊製
讓手下寫讚頌文章
妄圖跟《孝經》一樣愚昧世人
夢想飛升成仙
做活人解剖
隻求延年益壽
因為一則“劉秀當為天子”的讖緯而追殺之
有一位追求時尚的皇後
當年就穿超短裙驚豔世人
他的失敗不是因為不做為
而是因為想法太多胡作非為
年關
人人不好過
但他最不好過
執政第15年
最後竟被一位商人所斬
《曹孟德與七步詩》
曹操與曹植父子才華橫溢
支撐起了“建安風骨”
並以《觀滄海》和《龜雖壽》“魏武遺風”
但依然改變不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的一代奸臣和篡國者的曆史形象
他和關羽的糾葛
是男人間經典的橋段
一個以利取勝
一個以義為重
雄兵百萬
文武群集
但至死仍維持三國鼎立的局麵
所謂統一大業的難題懸而未決
寧願天下人負我
我獨不負天下人
死後也要讓所愛的女人們陪葬
並留下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家國悲劇
《明思宗與大水》
一場大疫之後
朱由檢戴著一副隱形眼鏡
在故宮看大水
看大水被人牆擋在皇城之外
無動於衷
歌舞升平
他不知道留給他的時間己不多
清軍鐵騎猶如另一股大水
正逼近山海關
他不知道李自成們己遍地生根
他不知道吳三桂們將紛紛反叛
他不知道曆史又要悲劇重演
他不知道景山公園那棵歪脖子樹正在等他
大水就是一種預兆
天下皆曉
其實他也心知肚明
《崇禎與景山公園》
初冬的帝.都
景山公園的那棵歪脖子樹
依然在風中蕭瑟
自儘的白綾子
與第一場雪交相輝映
遺落的一隻紅鞋格外刺眼
而此時的李闖王
正身著氈笠縹衣
騎著烏駁馬
浩浩蕩蕩
殺.進.北.京.城
滿清數萬鐵騎
正屯兵三海關
虎視眈眈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成為千古罪人否
內外交困中
也許殉囯謝罪是最好的交待與結局
兩場不同規格的葬禮
結束了一個王.朝.
山河變色
故宮.安在
人民有幸乎
《譚嗣同的遺言》
2018年(戊戌變法120周年)的某個夏日黃昏
我去瞻仰譚嗣同的北京故居
看到他死前跟太太說
我們沒有孩子
因為我不想他生下來就是個奴隸
戊戌變法失敗
他本可以象康梁一樣流亡
但卻選擇了慷慨就義
試圖以此喚醒沉睡的國人
並寫下
有心殺賊
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如今殘陽依然似血
國還是那個國
人還是那些人
《流人吳兆騫:最後一位邊塞詩人》
吳兆騫
蘇州人
因科場舞弊案遭仇人構陷
被清廷流放至滿人的發祥之地
寧古塔亦稱渤海國上京
慕其才氣
黑龍江將軍巴圖聘他為書記兼家教
還曾創辦私塾
啟化一方
寧古塔今稱寧安
過去的苦寒之地
如今因產號稱貢米的晌水大米
和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高山堰塞湖
一一鏡泊湖瀑布
稱塞北小江南
我的家族墓在此依山傍山
所以每年來上墳
除了祭祖之外
都與吳前輩神交互動
他曾創辦了清代黑龍江第一個詩社
並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後一位邊塞詩人
以瑰麗壯闊之《長白山賦》打動康熙
昔日吳儂秀才在冰雪之畔
重塑沉雄悲壯之名
後經號稱大清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等人搭救贖還
22年後重返故裡建“歸來草堂”
但己不適應桑梓水土氣候
仍思白山黑水而鄉愁
臨歿語其子曰:
“吾欲與汝射雉白山之麓,釣尺鯉鬆花江,豈可得耶?”
《溥儀不是末代.皇.帝》
在阪本龍一《The&nperoror》的BGM中
在馮玉祥的槍口下
溥儀挽著陳衝走出故宮
成為清朝亦是中國的最後一位皇.帝
他沒有想到之後會有
辮帥張勳複辟
袁大頭Huang袍加身
且自己又做了一屆滿州國的皇.帝
更沒有想到他的徒子徒孫綿延不絕
而且還都是以民煮和共合的名義
他做過戰犯
最後以一介平民身份善終
溥儀不是中國的末代.皇.帝
《少年汪.精.衛》
少年汪.精.衛
乃反清誌士
刺殺攝政王載灃
被捕入獄
“慷慨歌燕市
從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中山先生歿後
在與蔣介石的黨爭中
因未能像深諳“槍杆子裡麵出政權”的要義
重犯“秀才遇著兵”的低級錯誤
不久
日本全麵侵華
遂乘勢建立了偽政權
成了所謂的溥議第二
關於他做“賣國賊”
有三種民間說法
一是為了與同樣留日的中正分庭抗禮
二是與蔣達成私下默契“曲線救國”
三是他內心認為殖民地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正如大英帝國與聯邦國家
但最後還是被所謂正史定性為“叛國賊”
毀滅了前半生英名烈績
並於臨終前留詩
“心宇將滅萬事休
天涯無處不怨尤
縱有先輩嘗炎涼
諒無後人續春秋”
《蔡鬆坡和小鳳仙的中秋》
月掛中天
那個時代的北平還沒有霧霾
300年專製的大清王朝剛剛謝幕
曆史中的蔡鍔將軍
很想回雲南過中秋
為了陪家人
更為了籌倡起事
討伐複辟帝製的袁大頭
但政局險惡淪陷自由
遂佯裝沉溺青雲閣寄情風月
並在名妓小風仙的遮護下
成功逃脫
蔡將軍終於如願發動護國戰爭
但不幸英年病逝
袁大總統也因皇帝夢破滅
氣絕身亡
而張瑜扮演的義女小風仙
據說流離關東
於寂寞清貧中老去
曾寫下千古佳句
贏得英雄知己
桃花顏色亦千秋
《弘一法師與李叔同》
拜謁完弘一法師斷食和出家處
從虎跑寺出來
我選擇了大大的酒肉一頓
sorry
法師
我可以追隨您的精神
但我的感官和肉體卻無法追隨您
因為還有太多的俗事塵緣未了
我如今尚位於李叔同時期
也許我更適合魯智深的方式
也許某天某夜
聽潮見信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流芳皆野史》一一讀《硬骨頭陳獨秀》有感
文學發之晨
革命隨其後
德賽兩先生
微芒耀九州
生逢亂世幸
成王敗為寇
贏得真知已
更寫愛春秋
先驅多悲劇
信徒築紅樓
終與事願違
詩酒送白頭
百年每一祭
現世正堪憂
天公幾發指
人倫不自救
嗟歎幾代雄
枉顧民之愁
貪是一己害
晦暗何時休
不廢江河好
輪回水覆舟
流芳皆野史
遺臭萬年留
《老舍先生與太平湖》
以一部《茶館》寫儘世間百態
和戊戌變法北洋軍閥與國民政府三個時代的興衰
但他卻止步於NewChina的一泓冷月之湖
在那個赤黑的年景
能夠選擇主動自殺
無疑己是文人最大的風骨
也許他無畏Bao政加身
和豎子們的羞辱
但他無法忍受親愛之人的疏離與背棄
他追隨《人間詞話》王國維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