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一流工廠
水泥生產設備大了,需要的煤炭也多。
這個年代的煤炭,可不是有錢就能買的。
從莞城到石龍的公路,長度是十公裡出頭。
每公裡水泥路需要500噸水泥,十幾公裡水泥路就是六千到七千噸水泥。
分兩年建成的話,一年就是三千到三千五百噸。
放大到東莞全縣,一年五千噸的需求,也到頭來。
“這個……”龔少傑登時有點作難,“國外現在的主流生產線,都是年產百萬噸熟料了,再往前,也都是年產幾十萬噸熟料。年產五千噸水泥的生產線,恐怕早就被淘汰了!”
梁永豐笑著擺了擺手道,“我沒有說讓你卡著這個產量去尋找生產線,我的意思是年產五千噸水泥,這個是下限,但是有一個上限,我們必須考慮,那就是火車的運輸能力。”
這個年代的東莞,連個像樣的碼頭都沒有。
大件貨物運輸,隻能依靠火車。
鐵路上拉大件貨物的平板車,除了為應對某些特殊需求,製造的超大、超長的貨車,長度一般隻有125米、13米、1547米三個規格。
允許裝載的貨物,最大寬度一般是28米左右,最大高度一般在285米左右。
這幾個數據,直接就限製住了,他們能采購的水泥回轉窯的尺寸。
梁永豐與龔少傑商討之後,結合各方麵的數據,最終決定引進一條年產十萬噸左右熟料的水泥生產線。
另外他們沒有鐵礦粉可用,這點需要特彆說明。
不添加鐵礦粉,燒製同等強度的水泥,溫度就得更高,回轉窯內襯也就需要更耐高溫的材料才行。
永豐精密機械公司訂購的剩餘幾台機床,接連從上海、大連、bj發過來。
運輸過程中,少不了又是一番驚心動魄。
不過好在是有驚無險。
廠家的技術人員也很快趕來調試機床。
這段時間,龔少傑抽空就跟李滿倉、劉宣德等人談心,跟這些工人相處的倒是很愉快。
梁永豐則趁機再次購買了一批土地。
莞城鎮的地價再次上漲,正式突破了每畝1000塊的大關。
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翻了差不多兩翻。
附城、萬江的地價也有所上升。
另外梁永豐還得到一則消息,東莞縣交通局準備上馬一座年產能一千噸左右的水泥廠。
這是一座典型的小水泥廠,換算一下日產量還不到3噸。
生產工藝采用的是立式水泥窯。
交通局已經去采購相關設備了。
所有的機床到位,調試工作也進展的差不多了,龔少傑也準備返回香港了。
永豐精密機械公司和廣東商業地產公司的廣告在《香港商報》刊登了出來。
據說那邊的生意開始上門了,他這個總經理得回去主持工作。
另外他還得聯係國外廠家,采購二手水泥生產線。